微 信 题 库 搜 索
医学考研
资讯
考试报名 招生简章 成绩查询
考研复试 考研调剂 考研论坛
专业
西医综合 中西综合 公共基础
各省动态
北京 天津 河北
上海 湖北 江苏
浙江 安徽 更多省份
 医学全在线 > 医学考研 > 公共基础 > 政治复习 > 正文
邓小平概论的基本概念文本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6/8/2 字体:

 

第一章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基本概念简释:
1.邓小平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2.苏联模式―― 是在战争与革命的年代形成的带有备战型或准战时型特点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在一定时期曾起过重要作用,但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3.马克思主义―― 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共产主义世界观最完整的理论形态。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的行动指南和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它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
4.毛泽东思想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二章     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基本概念简释:
1.解放思想-- 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实事求是-- 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3.两个凡是--即华国峰提出的"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4.生产力标准 --就是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或革命得失成败的主要标准。
5."三个有利于"标准--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得失、是非、成败的三条根本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基本概念简释:
1.社会主义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应,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者。
3.解放生产力:包括两层意思:一是通过革命推翻和消灭旧的社会制度,把生产力从旧制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二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后要不断改革已经建立的、被实践证明还在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存在弊端的各种具体体制,促进生产力发展。
4.发展生产力:在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生产关系条件下,实现生产力诸要素与资源的最佳配置和组合,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劳动总产品,提高全社会的生产力总水平。

第四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基本概念简释: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对我国现实国情的明确界定,即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不发达阶段。
2.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是党制定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依据,是全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基础。
3.四项基本原则: 是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前提和政治保证,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4.改革: 是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生的深刻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状态的革命变革。其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的十五大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所提出的总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制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它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 :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矛盾。

第五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基本概念简释:
1.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依据制约经济发展各种因素的分析,从全局出发制定的一个较长时期经济发展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2.产业结构: 是指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和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对比关系和结合状况。合理的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以及产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建立起最佳的结合状况。
3.地区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地区之间的发展关系和结合状况。
4.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就是要求生产要素在各个地区之间的合理配置,使各个地区在国民经济整体活动中,建立起最佳的结合状况,共同协调一致地发展。
5.经济规律: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6.经济效益:是指在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中,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与所取得的符合社会和人民需要的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即投入和产出的比率。
7.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生产要素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多劳动力等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实质就是以数量的增长和速度为中心。
8.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是指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加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等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实质就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
9.可持续发展 :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
10.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产生、传播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第六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基本概念简释:
1.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调整、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一句话,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独立自主: 是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犯,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地、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的一切事务。
3.对外开放:是对发展国际分工,国际合作,特别是发展国际关系,外向型经济的简明概括。
4.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是指在坚持政治独立和经济自主的基础上,从本国的具体情况出发,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和资金来发展民族经济。
5.经济特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和扩大对外贸易而设置的,实行优惠政策和采取优惠措施的特殊区域。
6.全方位:是指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而且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坚持对外开放。
7.多层次: 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地带、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中心城市的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开放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快主要交通干线沿线地带的开放;鼓励中、西部地区吸收外资、开放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经济振兴;统筹规划,办好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形成全国范围内多层次的对外开放。
8.宽领域: 就是指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
9.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它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交换关系。它包括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进口和出口都应包括商品、资金、技术、劳务、信息等多方面。
10.引进先进技术 :是指通过技术贸易和国际技术交流活动,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以迅速提高本国的科技水平和经济素质,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它包括:购买专利权,进口技术设备,聘请专家等。
11.引进外资 :是指通过对外借款、吸收客商直接投资等形式,从国外和台、港、澳地区筹措资金,以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12.对外承包工程: 是指我国对外承包的国外建设工程项目,以服务成果向业主收费的技术服务项目,以及对外承包工程提供成套设备、工程物资等。
13.对外劳务合作:是指我国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工人、管理人员等,以收取工资及其他费用形式的劳务合作。

第七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基本概念简释:
1.公有制 ――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2.国有经济―― 是指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
3.集体经济―― 是指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即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
4.混合所有制经济―― 是指由不同所有制经济,以控股、参股等不同方式投资形成法人财产,由企业法人进行经营的企业。
5.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 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关系体系,它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的经济关系。
6.现代企业制度―― 是指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新型企业制度。
7.个体经济――是指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并以个人(包括家庭成员)劳动为基础的一种小私有制经济。
8.私营经济―― 是指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目的的私有制经济。
9.独资企业―― 是指外商或港澳台投资者经批准,在我国境内租赁土地、独自投资、独自管理、自负盈亏的企业。
10.合资企业―― 是指我国经济组织同外商或港澳台投资者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企业。
11.合作企业―― 是指由外商或港澳台投资者出资金、设备,我方出土地、劳动力,双方签定合同,合作经营的企业。
12.按劳分配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指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13.按生产要素分配――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要的分配方式。指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投入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和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都应该取得相应的收入。
14.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 主要是指个体劳动者和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
15.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主要是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工资收入,即按其出卖劳动力商品获得的价值或价格来进行分配的方式。
16.资产收益―― 主要指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个体经营者获得的资产收益,包括向资金需要者提供资金取得的红利、股息、利息或分享收益,也包括劳动者购买债券、股票和在银行存款取得的利息收入等变相的资产收益。
17.按资本分配得到的利润收入―― 主要是指我国私营企业主和外资及港台澳投资的企业中的企业主按资本获得的利润收入。
18.效率―― 主要是指经济效率,即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
19.公平―― 就其与效率的关系而言,可以理解为平等,包括机会的平等和收入的平等。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2018年医学考研英语一考试大纲原文
 医学考研2018年最新考试大纲汇总
 2018年医学考研政治考试大纲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
 2018年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服务系统入口
 2018年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考研首页
院校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