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圣祥(浙江 职员)
2007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1月20日开考,全国共有128.2万人报名参加2007年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与往年相比,今年全国考研首次出现“降温”现象,全国仅增加7000人,明显低于往年增长幅度。其中,广东省首次出现报考人数低于往年现象,上海比去年减少6562人,减幅为6.5%,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校的报考人数比2006年分别下降了13.5%、11.3%、11.3%和8%。北大亦降低9%左右。多数考生表示考研压力明显下降。
上述所有数据统计都表明,考研降温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在高考扩招带来多年考研高热之后,今年突然出现这种奇怪的降温现象,原因究竟何在呢?对此,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表示,这种“小幅波动”十分正常,北大校长许智宏对此表示了认可。北大研究生院有关负责人还表示,报名人数减少是因为考试难度增加。还有教育专家表示,这与如今就业压力大不无关系。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毋庸置疑,所有的辩解,都是为了否认这样一个事实:研究生收费改革直接导致了考研人数的减少,考研温度应“收费”而骤降。——似乎否认了这个事实,研究生收费改革就更具人情味,更具正义性。其实,谁都明白,以“奖学金抵学费”的提法来代替“全面收费”的提法,无非是耍了一个名叫“温水煮青蛙”的花招而已,目的已经昭然。既然高校铁了心要收费,何不光明正大一些呢?一件东西,原本免费,现在要收钱了,来竞争这件东西的人马上减少,这难道不是简单的道理吗?
研究生收费会为考研制造门槛,这是不言而喻的。每一个考生在考研之前,都被迫要做一个“投入产出分析”,以避免落入“读书无用”的陷阱。另外,一些家庭贫困,是靠着助学贷款或者东拼西借才勉强读完本科的学生,就更不敢考研了。 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考研压力明显下降”,这看上去真是一件好事;可是,那些被迫放弃考研的学生又有谁来关心呢?1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07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总量约495万人,将首次超过社会新增就业岗位的半数。研究生收费改革,让很多人两条路变成了一条路,由于读研是不合算的或者是读不起的,于是只能挤入就业大军。也就是说,考研降温必然意味着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剧。这个意义上,研究生收费改革将引起研究生教育资源在穷人和富人之间的不公平分配:富人子女读研究生将更容易,而穷人子女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考研降温,让我想起每年高考前都有爆出的“放弃高考”新闻。确实,某种意义上,这些都不啻为理性的选择。但这决不是主动的理性,不是自由的理性,不是欢欣的理性,而是被动的理性,是无奈的理性,是带血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