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学考研 |考研院校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
 |医学图片 |在线动画 |视频下载 |医学E书 |医学软件 |临床技能 |
 |医学论坛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最新更新
...
...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医学考研 >> 公共基础 >> 政治复习 >> 文章正文
  2007年考研国内形势与政策重点、难点综述1           ★★★ 【字体:
2007年考研国内形势与政策重点、难点综述1
文章来源:北京领航考研 更新时间:2007-1-8 15:47:39 医学全在线 考研论坛

(三)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温家宝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不失时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

  9月1日至2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温家宝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农业税的取消,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开始进入综合改革的新阶段。要充分认识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按照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从今年起在全国农村彻底取消了农业税,这件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取消农业税,给亿万农民带来了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和谐进步。他说,我国近30年的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农村改革的第一步,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建立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机制,保障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第二步,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统筹城乡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第三步,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实行农村综合改革,解决农村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这几步改革贯穿一条红线,就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温家宝指出,农村综合改革不仅涉及经济领域的改革,而且涉及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改革,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和社会变革,要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有条件的地方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试点,暂不具备条件的省份要进一步扩大市、县试点范围,力争5年期间或更长一点时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

  温家宝强调,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坚持政企分开,精简机构人员,提高行政效率,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要积极稳妥地合理调整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和整合乡镇事业站所,精简富余人员。中央提出5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只减不增是必须坚守的一条底线。上级部门要大力支持基层改革,不得以机构“上下对口”干预乡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乡镇政府要重点强化三方面的职能:一是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环境,二是为农民提供更多公共服务,三是为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同时,要把不应该由政府承担的经济活动和社会事务交给市场、中介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

  温家宝强调,要贯彻把义务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的方针,通过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保障办学经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实现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有学上、都能上得起学的目标。今明两年将在全国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学杂费,同时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办学、各级责任明确、财政分级负担、经费稳定增长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师工资必须列入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证。今后要约法三章:不准减少本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应承担的经费投入;不准挪用学校公用经费发放教师津贴;不准再乱收费加重学生的经济负担。要加快教育部门自身改革。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差距;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温家宝强调,要以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为重点,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村,政府征用土地收益用于农村的比例要有明显增加。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范专项补助。继续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努力改善县乡财政困难状况,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温家宝指出,要通过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一是坚持不懈地落实好中央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二是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三是增加投入,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四是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五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温家宝指出,实行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要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真正让农民当家作主。要引导农民依法运用民主机制,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要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引导农民把该办的事议好,把议定的事办好。

  2.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中央作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长期发展的方向,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工作任务。现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少有5个方面的原因:

  (1)中国农村的基础还不稳固,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2005年中国粮食产量虽然恢复到4.84亿吨,但还不能满足需求,比历史最高水平还低近3000万吨。而耕地和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对农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因此,必须增加对农业的投资,以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

  (2)在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的背景下,城乡差距呈扩大之势。2005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两者收入比为3.22 ∶1。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与城市的差距更大,这是影响农民素质提高的重大制约因素。

  (3)“十五”期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已经初步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条件。

  (4)由于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收入水平低,购买力不足,客观影响了内需的扩大。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公正,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

  总之,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建设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

  当前,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的条件。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有了支持保护农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近年来,在起点较高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农村“六小工程”(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草场围栏等)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为新农村建设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要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观念。要跳出“就三农抓三农”的传统定势,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把农业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大格局中,把农村进步放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中,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中,进而统筹规划政策、公共资源、基础设施及产业布局。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思路上看,是要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指导方针更明确;从背景上看,是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村生产力持续发展和农村经营体制日趋完善的新形势下提出的,发展起点更高;从目标上看,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统一的发展要求,工作布局更全;从方式上看,明确要加大国家投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并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扶持力度更大。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大目标和六项主要任务是什么?

  五大目标是: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续推进。

  六项主要任务是:(1)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繁荣。(2)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3)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农民民主权利。(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养造就新型农民。(5)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6)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是全面、系统、完整的,不能片面地理解为是单纯的新村庄建设。概括起来还包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概念,也包括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

  5.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5个必须坚持是什么?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6.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5要5不”是什么?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5大机制是什么?

  (1)“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无论是财政支出还是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各个金融机构贷款发放的投向,都应该逐步增加,并且形成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2)党和政府各部门合力、协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工作机制。(3)引导农民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辛勤劳动建设自己幸福家园的激励机制。(4)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5)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

  8.如何正确处理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过程中的5个关系?

  (1)要正确处理发展农村经济与改善人居环境的关系。(2)正确处理政府帮扶与农民自主参与的关系。(3)正确处理近期改善人居环境与长期制度建设的关系。(4)正确处理发展小城镇与村庄整治的关系。(5)正确处理集约节约用地与统筹城乡用地的关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医学全在线网站(www.med126.com)努力打造医学考研第一门户。
....
文章录入:凌云    责任编辑:凌云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2007年考研国内形势与政策重
    陈先奎谈2007考研政治邓三概
    2007厦门大学考点考研考场安
    考研热首次降温 研究生教育呈
    山东06年新增43个博士点 硕士
    2007年南京大学考研考场安排
    增长率首次跌破0.5% 浙江考研
    2007年深圳考研座位号网上查
    西南财经大学考点研究生考场
    本专科自考生毕业如何报考研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诉我们,欢迎您对本站提出意见和建议!交流群:3145194 站长:凌云 皖ICP备06007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