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内科学 > 消化病学 > 正文
蛔虫病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8/10/15 字体:

  蛔虫病(Ascariasis)是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传染源是蛔虫病患者和感染者。大量的虫卵随患者粪便排出,污染蔬菜及泥土,在适宜的温湿度下,约经2周,发育为成熟虫卵。成熟虫卵经口到胃,大部分被胃酸杀死,少数进入小肠孵化发育为幼虫。幼虫钻入肠粘膜,经淋巴管或微血管入门脉、肝脏、下腔静脉而达肺;在肺内脱皮后形成1毫米左右的幼虫。幼虫穿过微血管经肺泡、支气管、气管上升至咽,然后再被吞入胃,此即构成蛔蚴移行症。蛔蚴到达小肠后发育为成虫(图2-9-1)。自吞食虫卵至成虫成熟约需75天,在小肠内生存期约为1-2年。

  临床表现

  小肠中有少数蛔虫感染时可无症状,称蛔虫感染者,大量感染而引起疾病称蛔虫病。

  肠道蛔虫常引起反复发作的上腹部或脐周腹痛。由于虫体的机械性刺激及其分泌的毒物和代谢产物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和异性蛋白反应,如纳差、恶心、呕吐腹泻荨麻疹。儿童严重感染者,可引起营养不良,精神不安,失眠、磨牙、夜惊等。

图2-9-1 蛔虫发育过程与传播

  肠内蛔虫一般处于安静状态,但受到各种刺激(如高热、消化不良、驱虫不当等)后易使蛔虫骚动及钻孔,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常见的有:

  一、胆道蛔虫症 系蛔虫钻入胆道而引起,表现为剑突下突然发生阵发性绞痛或钻顶痛,可放射至背部及右肩部,难于忍受,极度不安。常伴有恶心及呕吐。腹壁软仅疼痛发作时腹壁轻度痉挛,剑突下明显的局限性压痛。当进入胆道的蛔虫退到小肠后,则症状突然消失。若蛔虫进入胆囊管或肝内胆管时,可继发细菌感染而引起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管炎或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深入肝内胆小管时可产生细菌性肝脓肿。当蛔虫残体或蛔虫卵长期存留胆管或胆囊时,可以其为核心,逐渐形成胆石。

  二、蛔虫性肠梗阻 多见于小儿。由于虫数较多,扭结成团阻塞肠腔,引起部分肠梗阻。病人有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腹壁软,可扪及大小不等粗麻绳样索状块物。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完全性肠梗阻。

  三、其它 伤寒或少数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感染蛔虫后,蛔虫可穿破病变处肠胃壁引起穿孔,产生弥漫性腹膜炎。蛔虫向上逆行时可由鼻孔、口腔排出,或钻入耳咽管而引起耳鼓膜穿孔,并由外耳道排虫。偶而蛔虫可到达喉或气管,引起窒息。

  诊断

  肠道蛔虫可根据粪便直接涂片检查出虫卵及/或既往有吐虫或排虫作出诊断。

  胆道蛔虫的诊断可根据以下几点:①青年或儿童突发剑突下绞痛;②疼痛异常剧烈,但局部肌痉挛及反跳痛并不明显;③既往有便虫、吐虫史或大便查到大量蛔虫卵;④除外其它急腹症、急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有条件行急症十二指肠镜检查时,可直接发现成虫已部分钻入胆道,露出尾段在十二指肠内。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肺念珠菌病(pulmonary candidiasis)
38-6 门体分流性脑病(肝性脑病;肝昏迷)
161-4 肠外原虫:非洲锥虫病(非洲睡眠病)
根尖周病(periapical Disease)
阴道毛滴虫病(trichomoniasis vaginalis)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