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外科学 > 普通外科学 > 正文
胆囊炎、胆石症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8/10/15 字体:

 

  (四)胆石的类型

  按其所含成分可分为三类:

  1.胆固醇结石含胆固醇为主,多呈椭圆形(单发者)或多面形(多发者),表面平滑或稍呈结节状,淡灰色,质硬,剖面呈放射状线纹,X线平片上不显影。此种结石多在胆囊内。

  2.胆色素性结石以胆红素为主要成分,多为泥沙样,质软而脆,有的如泥团状,有的如沙粒,为棕黑或棕红色。大小不等,因含钙少,X线平片上多不显影。多在肝内、外胆管中。

  3.混合性结石由胆固醇、胆色素和钙盐等间隔而成。外形不一,为多面形颗粒,表面光滑,边缘钝园,呈深绿或棕色,切面呈环层状。因含钙质较多,在X线平片上有时显影(即称阳性结石)。多在胆囊内亦可见于胆管中。

  五、临床表现

  胆囊炎胆石症关系密切,临床表现有其共性,主要如下:

  (一)症状

  1.急性期

  (1)急性胆囊炎①腹痛:常因饮食不当、饱食或脂餐、过劳或受寒、或某些精神因素所引起,多在夜间突然发作,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绞痛,阵发性加重,可放射至右肩背部或右肩胛骨下角区。常伴有恶心呕吐,病人坐卧不安、大汗淋漓,随着病情的发展,腹痛可呈持续或阵发性加剧,范围扩大,甚至呼吸、咳嗽,转动体位亦可使腹痛加重,说明炎症已波及到胆管周围和腹膜。绞痛时可诱发心绞痛,心电图也有相应改变,即所谓“胆心综合征”。②全身表现:早期可无发热,随之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多在38~39℃间,当有化脓性胆囊炎或并发胆管炎时,可出现寒战高热。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③消化道症状:患者常有恶心、呕吐、腹胀和食欲下降等,吐物多为胃内容物或胆汁。④黄疸:1/3病人因胆囊周围肝组织及胆管炎、水肿或梗阻,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

  (2)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亦可具有上述急性胆囊炎的类似症状。但主要症状是:①腹痛:病人常为突发性右上腹、上腹胀痛或阵发性绞痛,有时放射至右背及右肩部,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②寒战高热:体温高达40~41℃。是胆管内感染向上扩散,细菌和内毒素进入血流引起的中毒反应。③黄疸:乃因结石梗阻、胆道内压力增高,胆汁自毛细胆管中溢出,进入肝血窦,胆红素在血中滞留的结果。一般在发病后12~24小时出现。胆总管下端完全阻塞时,黄疸较深。当结石松动浮起或排出时,黄疸可减轻或消退,结石再次梗阻时,症状复现,所以病程中腹部绞痛和黄疸呈波动状态,这是本病特点。发病1~2天内,尿色深黄泡沫多,粪色浅或呈陶土色。上述腹痛、发冷发热和黄疸是胆总管结石并急性胆管炎的典型表现,称为复科氏(Charcot)三联征。若胆管梗阻及感染严重、梗阻不能及时解除,病情继续发展,很快恶化,中毒症状进一步加重,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呼吸浅快、黄疸加深、嗜睡谵妄甚至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即在Charcot三联征基础上出现血压下降及精神异常,称为瑞罗茨(Reynolds)氏五联征。它提示病情已发展为急性梗阻性化脓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1961年由Glenn所命名,或谓重症急性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of Severe Type,ACST)。如治疗不及时,可在1~2天内,甚至数小时内因循环衰竭而死亡。若为肝内胆管炎者,同样可出现上述三联征等急性胆管炎表现,其腹痛特点为上腹持续胀痛,可放散至右肩背部,亦可放散至剑突下、下胸部,急性期胸背部有持续剧烈疼痛者,多有肝内胆管结石;一侧肝内胆管结石、阻塞者,可无黄疸或轻度黄疸,双侧肝内大胆管阻塞时,同样出现夏科氏三联征及ACST。

  2.慢性期(发作间歇期)

  (1)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平素多为右上腹或上腹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同时感到右肩胛下区疼痛,常伴有上腹饱胀、暖气、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的症状,过多脂餐或劳累后症状加重。可间歇性发作,发作时间不长。胆囊管有梗阻时,可出现绞痛,很少出现黄疸、发冷发烧,病变波及十二指肠时,可有十二指肠溃疡的表现。

  (2)慢性结石性胆囊常见于中年以上妇女、肥胖者及多次妊娠者,女性多于男性(2~3:1),多有反复发作或绞痛史,每于冬秋之交发作较频繁。平时可有右上腹隐痛、腹胀、暖气和厌油等消化不良症状,类似“胃病”,或右上腹、右季肋部持续隐痛,伴有胃肠道症状,右肩胛下区及右腰部牵扯痛,误为“肝炎”。有时出现脂餐后上腹饱胀、压迫感或隐痛。发作时可伴有发热,少有寒战或黄疸。较大结石有时长期无症状。

  (3)慢性胆管炎与胆管结石其临床表现亦不典型,可无症状或类似慢性胆囊炎的征象。有反复发作上腹痛史,病程较长,如为原发性胆管结石者,病史冗长,甚至可追朔到幼年时有腹痛和吐蛔虫史、或多次胆道手术史。如胆总管严重梗阻则黄疸持续,感染不重可无高热,如梗阻不完全,可无黄疸。慢性肝内胆管结石者,可能仅表现为长期反复发作的不规则性发冷发热、肝区隐痛不适、转氨酶不规则升高,临床上常误诊为“慢性肝炎”、“胆囊炎”等。

  (二)体征

  急性胆囊炎者(结石和非结石),因其炎症波及到胆囊周围和腹膜。表现局部腹膜刺激征,腹式呼吸减弱受限,右上腹或剑突下压痛、腹肌紧张,或有反跳痛,以胆囊区较明显,有时约1/3~1/2的病人可扪及肿大而有压痛的胆囊,墨菲(Murphy)氏征阳性,即在右肋缘下胆囊区触诊时,嘱病人深呼吸,至胆囊被触及时,病人感到疼痛而停止呼吸。有反复发作史者可触摸不到胆囊,但常有肝大,偶有脾大。如发生胆囊穿孔,可有弥漫性腹膜炎的体征。1/3患者出现轻度黄疸。

  慢性胆囊炎者(结石和非结石),体检时可无腹部阳性体征,或右上腹有轻度压痛,无肌紧张。如结石堵塞于胆囊颈部,可引起胆囊积液,此时右肋缘下可触及梨状胆囊包块,随呼吸上下移动,易误为右肾下垂

  胆(肝)总管结石并急性胆管炎时,除有黄疸外,上腹剑突下或右上腹压痛、腹肌紧张较明显,肝肿大并有触痛,肝区叩击痛。1/3的病人可触及肿大的胆囊、有压痛。如胆囊管汇合处近端梗阻、或胆囊原有病变,则摸不到胆囊。而慢性胆管炎胆管结石者,可有/无黄疸,上腹、右上腹有深压痛、无肌紧张,如长期梗阻,则可出现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体征、脾肿大。肝内胆管结石并发急性感染时的主要体征:无/有黄疸、上腹剑突下压痛、可有肌紧张,患侧肝脏肿大、触痛、肝区叩击痛等。慢性期多无明确阳性体征。

  (三)实验室检查

  胆囊为胆石症急性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与感染程度呈比例上升。当有胆(肝)总管或双侧肝管梗阻时,肝功能测定,显示有一定损害,呈现梗阻黄疸: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一分钟胆红素、AKP、LDH、γ-GT等均有升高,而转氨酶升高不显,一般在400μ以下,与胆红素升高不成比便,提示为梗阻性黄疸。一侧肝管梗阻,黄疸指数与血清胆红素水平多正常,但AKP、LDH、γ-GT往往升高。尿三胆仅胆红素阳性、尿胆元及尿胆素阴性,但肝功损害严重时均可阳性。尿中可见蛋白及颗粒管型等,显示肾功损害。如出现ACST者血培养可为阳性。血尿淀粉酶测定可显示升高;血化学及血气分析,可显示不同程度的酸中毒指标。

  六、诊断

  (一)根据胆囊炎胆石症的典型临床表现,认真仔细地综合分析,一般多可作出初步诊断。病人常有反复发作的胆道疾病史、或有慢性上腹痛和消化不良,在一定诱因下引起典型的胆绞痛发作,具有右肩背部放散性痛和全身中毒症状、消化道症状或黄疸,再结合右上腹、剑突下腹膜刺激体征、瘀胆性肝肿大表现、再联系实验室或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细致分析,即可作出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诊断。

  (二)X线检查

  1.腹部平片胆囊结石中约10~20%为阳性结石可显示;急性胆囊炎时,可显示肿大的胆囊及其炎性包块的软组织影,胆囊下方肠管积气、扩张等反射性肠郁积征;右膈抬高,右胸积液、盘状肺不张;或胆囊及其各层积气、周围组织积气等均有利于诊断。

  2.口服法胆囊造影急性胆囊炎不作此项检查。口服碘番酸或碘阿酚酸片等,药物经肝随胆汁排出,进入胆囊浓缩后可显示胆囊阴影。一般需10~12小时。正常者显影呈梨形。脂餐后30分钟内缩小为1/3或1/2。异常表现有①显影浅淡或不显影;②充盈缺损,如结石或肿瘤。如检查中胆囊内有呈透明影的阴性结石、或胆囊影浅淡或不显影,在排除影响胆囊显影的因素(如胃肠道吸收功能不良、肝功差低蛋白血症、黄疸一尤血清胆红素>2mg%、服错药、或异位胆囊或已被切除等)后,尤多次检查结果相同者,均可作出胆囊炎、胆结石的诊断。在良好准备的技术条件下,诊断准确率达95%。

  3.静脉法胆道造影对拟诊胆管结石、或胆囊炎胆囊结石不宜口服胆囊造影、肝功好、血清胆红素<4mg%、无碘过敏者可予进行。将50%葡萄糖液与50%胆影葡胺各20ml,静脉缓缓注入,不应<15分钟。一般注入后20~60分钟X线片能清晰显示肝内主要肝管和肝外胆管。如肝功差,胆管显影的最高密度多向后推移到60~120分钟。如显示胆管有扩张或狭窄、及密度不均匀的结石阴影,即有利于本病诊断。如胆管造影剂密度60分钟后仍无逐渐变浅,而在120~180分钟照片,影像更清晰,即谓“滞留密度增加征”,提示胆总管下端梗阻。如果胆管显影良好,而胆囊不显示,则提示胆囊存在有急、慢性炎症或有结石或胆囊管梗阻。为本病提供了诊断依据。

  4.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PTC)适于原因不明的梗阻性黄疸,拟诊胆道结石、狭窄及与其他胆管疾病鉴别。方法简便易行,勿需特殊设备,造影成功后图像清晰,可提供胆道内正确的解剖关系、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但操作仍有一定目性,非梗阻性黄疸成功率为24.6%(梗阻黄疸可达92~98%),是一种损伤性检查,可有胆汁性腹膜炎、内出血、胆管炎等并发症(其发生率细针穿刺者达1.4~3.4%)。故宜在术前一日进行。

  5.纤维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有凝血机制障碍者采用本法。用纤维十二指肠镜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造影剂,显示胆道系统及胰管。可清楚显示胆道病变(包括与本病有关的结石、胆管扩张与狭窄等),对诊断有较大意义。但有时对梗阻近段胆管显示不满意,且可激发胆道感染、以及肝炎传播等,因设备昂贵,尚未广泛普及。

  6.术中胆道造影对术前胆道疾病未明确诊断者,本法是一极好的补充。方法简单易行且安全。术中经胆囊管插管或直接穿刺胆总管,注入浓度15~20%的造影剂30ml左右。即可获得较清楚的胆系影像,结合探查所见,便能全面了解肝胆情况,有利于诊断治疗,可降低胆道残余结石率。有条件的基层单位应开展此项检查。

  7.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帮助,准确率为51.7%,但可显示胆管扩张程度,证实胆道梗阻的存在及其部位。也能显示胆囊的大小并阳性结石。

  (三)十二指肠引流术现已较少采用。通过引流胆汁的有无,可了解胆管、胆囊管(颈)是否梗阻、或胆囊收缩功能丧失;如引流胆汁内有脓球、胆固醇结晶、胆红素沉渣、上皮细胞、虫卵或细菌等,则有助于胆囊炎胆石症的诊断。

  (四)超声波检查A型超声波对本病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但由于存在某些缺点,已被淘汰。B型超声波:光团和声影是其诊断胆道结石的主要标志,能测胆囊的大小及其收缩功能,且可通过胆管的“靶环征”测定胆管横断面直径,可判断胆管扩张及其梗阻部位。资料表明B超对胆囊结石的准确率为92~98%,对胆总管结石者为64%,对肝内胆管结石则为64~68%,无结石者准确率达98~100%。可见B超对本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具有无损伤、快速、经济、适应证厂、可多次重复,已列为本病常规检查,但亦有1%假阳性、2~4%假阴性,故应注意结合临床,才能正确诊断。

  (五)核素检查 99mTcHIDA扫描:1小时内胆管显像,而胆囊不显像,则有力支持胆囊炎。此外,核素扫描还可估计胆管各部的阻塞程度。此检查在有黄疸者仍可适用。

  (六)腹腔镜检查有报告认为此项检查对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有很大意义,同时还可作有关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此外还可鉴别肝内、外梗阻。肝内瘀胆者,肝肿大不显著、红棕色、胆囊皱缩。肝外梗阻者肝显著增大、暗绿色、胆囊肿大。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相关文章
18-1 通气功能检查
290-1 戒烟概述
269-1 先天性甲状腺肿
225-1 小管间质性疾病
153-10 甲氧苄胺嘧啶/磺胺甲噁唑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