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内科疾病 > 消化病学 > 正文
丙型病毒性肝炎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9/4/12 字体:
概述】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病因学】 【发病机理】 【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并发症】 【辅助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措施】 【预防】 【预后

概述】 返回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原菌。本病呈全世界分布,主要通过输血或血制品传播,尤其反复输入多个献血员血液或血制品更易发生。近年发现丙型肝炎也多见于非输血人群,主要通过注射、针刺、含HCV血液污染伤口和其他密切接触传播,并证实也可通过母婴传播。

诊断】 返回

  原则上综合诊断。参考流行病学资料,如输血及血制品史、手术史及与丙型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等;临床特点及常规实验室检查。确定诊断要依靠特异血清学检查。

  1.酶联免疫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抗HCV

  1989年以来检测抗HCV应用最早的ELISA法,以C100和5-1为抗原,其灵敏性与特异性不理想。后用第二代ELISA法,增加了核心蛋白C22和C33,其灵敏度有提高。近来建立了第三代试剂,增加了NS5蛋白,较第二代试剂更敏感。

  2.HCV CDNA/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和血清中HCV-RNA

  本法是将HCV RNA逆转录为HCV DNA,扩增放大后作电泳观察结果。应注意严格操作规程,避免实验污染。

治疗措施】 返回

  一般治疗与乙型肝炎相同。抗病毒治疗正在探索。

  1.α-干扰素(α-IFN)

  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治疗后血清HCV RNA转阴率可达50%~80%,但停药后约半数HCV RNA又转阳,再用α-干扰素仍有效。在HCV复制指标转阴同时可见肝功能改善及肝脏病变好转。提示干扰素对HCV有抑制作用,但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复发时间多在治后6~12个月,若治后12个月ALT持续正常,血清HCV RNA阴性,则可能治愈。其复发原因为①病毒基因型不同,一般Ⅲ型IFN疗效好,Ⅱ型疗效较差;②出现突变株;③未完全清除病毒;④耐抗病毒药物。有报告用干扰素治疗散发性丙型肝炎效果较输血后丙型肝炎好。急性丙型肝炎如ALT持续异常超过6个月,应用干扰素治疗。常用有干扰素α-2b(干扰能),用法为:每次300万U,肌肉注射,每日1次,用2周;后改为每次300万U,肌肉注射,隔日1次,用14周。一般疗程3月至6月。若增加干扰素剂量,延长治疗时间(12月或更长),可望提高疗效。近期疗效50%。

  2.三氮唑核苷(rilavirin,病毒唑)

   为一广谱抗病毒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不如干扰素。对血清和肝HCV-RNA无明显降低作用。

【病原学】

  经研究证实HCV基因组为一线状单股正链RNA病毒,属黄病毒属。由编码区、5'-非编码区和3'-非编码区组成。编码区区小事包括两部分,即结构区与非结构区。前者较保守,后者易发生变异。结构区分C区、M区和E区,相应的编码物分别是核心蛋白、基质和囊膜蛋白,由它们组成病毒颗粒。非结构区分别为NS1、NS2、NS3、NS4和NS5基因,相应编码物依次为NS1、NS2、NS3、NS4和NS5蛋白。其中NS1蛋白可能是可溶性补体结合抗原,NS3为HCV-RNA的螺旋酶,NS5为HCV-RNA指导的RNA多聚酶,故结构蛋白的主要功能是HCV的一个特点,以C基因最保守,5'-非编码区其次,E基因为高度可变区,编码的囊膜蛋白抗原性的变异使病毒逃避宿主的免疫作用。

  HCV体外细胞培养尚未成功。主在肝细胞内复制。

  HCV-RNA分型:国内报告我国HCV主要为Ⅱ型和Ⅰ型。Ⅱ型HCV的治疗效果差。对不同型HCV感染所引起不同的肝损伤和干扰素治疗反应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发病机理】 返回

  

既往认为HCV对肝细胞有直接损害作用。近年随着对丙型肝炎研究的不断深入,认识到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在许多方面类似,如转慢性、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尤其丙型肝炎也有慢性HCV携带者,因此,对HCV导致肝细胞损害的机制,大多倾向于免疫损害,即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起重要作用。

病理改变】 返回

  

与乙型肝炎病变基本相同,仅病变部位与程度有差别。无特征性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 返回

  输血后丙型肝炎潜伏期2~26周,平均7.4周。散发性丙型肝炎潜伏期待定。一般临床经过较轻,亚临床型较多见,重型肝炎较少。与乙型肝炎相比,ALT、胆红素平均值较低,黄疸持续时间较短,病情较轻、发热少见。常见症状有乏力、食欲减退、大多数无黄疸、单项ALT升高,有持续或反复异常的特点,但转为慢性肝炎的比例较乙型肝炎高(40%~50%),无黄疸型较黄疸一草坪晚易慢性化。其余于6月内痊愈呈自限性过程。慢性丙型肝炎大多表现ATL反复异常、AST也升高、蛋白代谢较快出现异常,而体征如蜘蛛痣、肝掌、脾肿大等不如乙型肝炎明显。 

辅助检查】 返回

  抗HCV、HCV-RNA检测临床意义

  1.抗-HCV

  大部分HCV感染者,体内均出现抗HCV。因此,检测抗-HCV对丙型肝炎诊断很有价值。抗-HCV阳性是HCV感染的标志。但目前检测结果不能充分反映急性、慢性抑或恢复期感染。抗体效价也不能反映HCV感染的强度,至少在动物试验中未能证实。抗-HCV阳性可能表示近期感染后的免疫状态,但大多数表示现症HCV感染,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个体的传染性。人感染HCV后勤工作至抗-HCV阳转,这段时间个体长短差异很大,目前所用方法,测出抗体较晚,在该期唯一感染的标志患者始终不出现抗-RNA,此外尚有20%丙型肝炎患者始终不出现抗-HCV,故实际感染率比检出率高,抗-HCV阴性不能除外HCV感染。

  输血后丙型肝炎较明确,人感染HCV后反应可有4种表现:①被动输入高滴度抗-HCV阳性血,于输血后抗-HCV即阳性,5周后转阴。 以后又出现抗-HCV自动抗体,可持续阳性;②迟发性抗-HCV反应并持续阳性,一般于输血后20~22周或病后14~16周抗-HCV阳转,迅速达高峰,持续阳性10年以上;③迟发性短期抗-HCV反应,于输血后19~21周或病后9~11周抗-HCV阳转,1年后转阴;④无反应,多见一过性HCV感染,抗-HCV始终阴性。

  目前检测的抗-HCV IgM,与其他病毒的IgM反应规律不同:①IgM比IgG出现的晚;②IgM存在时间长,至少3~8年或更长;③IgM与IgG滴度呈正相关;④存在继发性IgM抗体应答。说明抗-HCV IgM不能做为HCV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不能区分近期与既往感染,但可能反映慢性化或带病毒,可做为判断预后和疗效的指标。

  2.HCV-RNA

  因丙型肝炎患者血液中HCV含量很低,直接做核酸杂交,很难查到HCV-RNA,须先经核酸扩增后测定。采用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HCVcDNA/PCR,简称cPCR)测定肝和血清中HCV草药RNA,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的优点。HCV RNA阳性是HCV感染的直接证据、是HCV复制指标、有传染性。因HCV RNA较抗-HCV出现早,故可用于早期诊断及献血员的筛查。HCV RNA阴性,说明HCV被清除,因此,也可做为判断预后和疗效的指标。

预防】 返回

  

  1.对献血员进行抗HCV筛查是目前降低输血后丙型肝炎的重要措施。

  2.管理传染源

  按肝炎型别隔患者,采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宣传丙型肝炎防治知识,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3.切断传播途径

  医疗器械一用一消毒,采用1次性医疗用品;严格掌握输血、血浆、血制品的适应症;保证血液及血制品质量。

  4.保护易感人群

  有报告用免疫球蛋白预防丙型肝炎有效,用法为0.06ml/kg,肌肉注射。最终控制本病要依靠疫苗预防,HCV分子克隆成功,为本病的疫苗预防提供了条件。

相关文章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感染
副粘病毒(Paramyxovirus)
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
162-9 巨细胞病毒感染(巨细胞包涵体病)
在病毒学中的应用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