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藏族医学 > 藏族医药 > 正文
节裂角茴香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品名
藏名:巴尔哇打
汉语拼音
JIELIEJIAOHUIXIANG
拉丁名
Hypecoum leptocarpum Hook.f.et Thoms.
英文译名
销售地区
保护品种
中药材基原
罂粟科植物节裂茴香的全草。
动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7~31cm,略有白粉。直根粗,其上有多数须根。茎多数,由基生叶丛抽出,长短不一,铺散地面,上部斜开分枝繁多。基生叶多数,铺散地面,长6~20cm,叶柄长2~14cm,基部扁平而扩展;叶片蓝绿色,光滑,矩圆形,二回羽状全裂,一回裂片3~6对,具短柄或无柄,轮廓卵形,二回羽状细裂,小裂片披针形或狭倒卵形,宽0.3~1.6mm;茎生叶小,具短柄,向上渐无柄。花季3~7条,高7.5~38cm;花小,排列为二歧聚伞花序;具轮生苞片,苞片卵形或倒卵形,二回羽状全裂,向上逐渐变小,至最上部者为线形;苞片2,狭卵形,全缘,光滑;花瓣4,淡蓝色或白色,长6~9mm,外面二片较大,宽倒卵形,全缘,端带紫色;内面两片较小,约三中裂,中央裂片船形或椭圆形,侧裂片长卵形;雄蕊4,分离,与花瓣对生,花丝丝状,茎部加宽,黄褐色,花药卵形黄色,雄蕊长约5mm ,宽约1mm;子房圆柱形1室,胚珠多数,生于2侧膜胎座上,柱头2裂。蒴果细长条形,长2~3cm,成熟时在每2种子之间分裂而成十数小节。种子扁平,阔倒卵形。
动植物资源分布
产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山西、陕西、新疆、内蒙古及阿富汗、中亚、吉开米尔地区、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等地亦有分布。
动植物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1700~4300m的田边地梗、山坡、沟底、草原、草甸或砂砾地上。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花期6~8月,果期8~9月。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6~8月采集全草。洗净泥土,晾干备用。
药用部位
以全草入药。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本品为长短不一的破碎全草。根圆柱或圆锥形,长5~10cm,直径2~4mm;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具纵皱,根头部罕见横环纹;质硬而脆;断面不平坦,皮部白色,木部黄白色。茎圆柱形,多扁缩,直径1~2mm;表面光滑,绿色或黄绿色,具纵棱;质脆易折,断面中空。基生叶多数,皱缩成团,叶片多破碎,完整者展开后二回羽状全裂。偶见花果,蒴果条形。气微味苦。以色绿、气微香、味苦者为佳。
显微鉴别:1.茎(直径1.5~2.5mm)横切面:表皮为1列外壁增厚的细胞,皮层细胞内含大量叶绿体。中柱鞘细胞壁微木化,两维管束之间细胞较大,少数细胞具纹孔。维管束外韧型,8~10个排列成环,木质部多呈三角形。髓部多中空。
2.根(直径5mm)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多破碎或脱落。皮层十数列扁平细胞,内含少量淀粉粒。韧皮部较宽,形成层不明显,导管单个或数个成群,呈放射状排列,木质部射线2~4列。
粉末鉴别:类绿色。导管多网纹、环纹,偶见具缘纹孔,直径20~45μm。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5~6个,果实粉末中含大量油滴及草酸钙方晶。
中药化学成分
节裂角茴香干全草内含有生物碱,其中已分离出原阿片碱(protopine,C(20)H(19)O(5)N)、血根碱(Sanguinarine,C(20)H(14)O(4)N+)、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C(21)H(18)O(4)N+)、黄连碱(coptisine,C(19)H(14)O(4)N+)、隐品碱(cryptopine C(21)H(23)O(5)N)、α-副隐品碱(α-allocryptopine,C(21)H(23)O(5)N);近又发现一种新生物碱角茴香碱(hypecoumine,C(19)H(11)O(6)N)、氧基北美黄连宁
(oxyhydrastinine C(11)H(11)O(3)N)。
理化性质
理化鉴别:取节裂角茴香粗粉2g,加0.5%盐酸乙醇溶液20ml,在水浴上回流10min,滤过,滤液在水浴上蒸干,加热水20ml溶解,滤过,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加氨水调至pH8~9,再加氯仿20ml,强烈振摇,萃取后,分取氯仿层,再加热酸水(pH3~4)20ml,萃取,收集酸溶液供以下试验。 1.取酸溶液1ml,加碘化铋钾试液数滴,即发生橘红色沉淀。 2.取酸溶液1ml,加碘化汞钾试液数滴,即发生白色沉淀。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中药剂型
散剂。
中药制药工艺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水提取液,浓度1∶1,对乙型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筛选
新药的临床评价
实验动物的品种
方剂组成
药物和剂量
药物配伍
翼首草,莪大夏,角茴香,红花檀香麝香榜嘎铁棒锤幼苗,石灰华,牛黄,渣训膏,安息香
药性
苦,糙,凉,锐。
归经
功效
清热,解毒。
性味分类
主治
瘟热病、血热病、中毒热症。
用法用量
独味汤常用量1~2g。配方适量。
用药忌宜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翼首草95g,莪大夏65g,角茴香120g,红花50g,檀香50g,麝香3g,榜嘎65g,铁棒锤幼苗120g,石灰华50g,牛黄35g,渣训膏50g,安息香85g。共研细粉。气香,味苦、涩。清热解毒,用于一切瘟疫病。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考证
《蓝琉璃》中记载:“叶梗绿色、硬果角如莲状,花白色,种子状如门域小豆。”《晶珠本草》记载:本品“清热解毒,治瘟病时疫。”《味气铁鬘》记载:“节裂角茴香性糙、凉、锐。”《自然之底》称:“节裂角茴香清血热。”《图鉴》称:“节裂角茴香生长在腐植黑土和肥沃的荒地、畜圈地附近。叶小,青色,平铺地面。花白色,花瓣4片,状如贝壳相聚。角果细长,尖裂,种子细小状如小米粒。味苦,性凉。功效解毒,治瘟病时疫。”
药物应用鉴别
另一近缘种角茴香H.erectum L.常混同本品入药。外形似本种,主要区别为叶片轮廓倒披针形,三回羽状细裂,小裂片条形,花葶1~10,有白粉,花黄色,花瓣外面2片呈扁伏倒卵形,内面2片楔形,三裂近中部。蒴果成熟时裂为2瓣。
相关文章
八角茴香
角茴香
角茴香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