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蒙古族医学 > 蒙药 > 正文
紫硇砂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汉语拼音
Zi nao sha
蒙药名
别名
考证
本品载于《认药白晶鉴》。《认药白晶鉴》载:“卡如萨共分三种:天然品分红、黑两种,其中透明者为上品,色黑的加工品为下品。”《无误蒙药鉴》称:“天然品光泽如壮西,味辛,有焦角气味。其中色红者质佳,色黑者质次。也有灰红色或灰蓝色的,人造加工品质最次。”并附有矿物形态图1幅。《认药学》称:“本品是一种天然形成的红色或稍带黑色的盐,极透明。”根据上述矿物形态特征及附图与蒙医沿用的紫硇砂形态特征基本相符,故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卡如萨即乌莫黑-达布斯(紫硇砂)。
中药材基原
为卤化物类矿物紫色石盐的晶体。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紫色石盐Halite Vidaceous 等轴晶系。晶体通常为立方体,集合体为疏松或致密的晶粒状和块状,晶面具漏斗状之阶梯凹。红色(无水氧化铁)、褐色或黑色(有机质)等,有时有蓝色的斑点不均匀地分布其中。条痕为白色。具玻璃光泽,稍受风化的表面为脂肪光泽。解理完全。断口呈贝壳状。硬度2.5。相对密度2.1~2.6。性脆,有咸味,具吸湿性,易溶于水。 产于炎热干燥地区的盐湖中。岩盐常与其他盐矿、石膏及砂岩、黏土伴生于沉积岩中。分布于甘肃、青海、新疆等地。
栽培与养殖
采收加工
采得后,挑选红色或紫红色者入药,除去杂质与沙石。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本品为块状结晶体,多数呈立方体,大小不等。有棱角或凹凸不平,有的显不规则的小孔。表面暗紫色或紫红色,稍有光泽,有的附少量黄白色硫黄粉末。质重,坚两脆,断面平滑光亮。以手摸之有凉感。条痕白色。臭气浓,味咸。 以色紫红、断面明亮、无杂石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呈粉白色。水合氯醛装片后,立即镜下观察:可见无色或微带黄色透明块片,边缘光滑清晰。表面有不规则的皱状纹理。有的有棕黄色或浅黄色块状物附着。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约0.5g,溶于10ml水中,过滤,滤液显钠盐和氯化物的各种反应。参见“大青盐”条。
化学成分
主含氯化钠(NaCl)。此外,尚含Fe3+、Fe2+ Mg2+ S2-及SO42-[1]。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  10%紫硇砂注射液给荷肉瘤S180小鼠腹腔注射0.lml(LD50的1/5),每日1次,连续10d,瘤重平均抑制率为68.2%;给荷瓦克瘤(W256)大鼠腹腔注射lm1,每日1次,连续16d,瘤重平均抑制率为16.0%;给腹水癌灌胃,每日0.lm1,连续10d,可使其平均存活时间延长[1]。
比较不同炮制品对小鼠肉瘤的影响,10%紫硇砂生品溶液给荷肉瘤S180小鼠腹腔注射lm1,每日1次,连续10d,瘤抑制率为37.4%(P<0.05)。10%醋制品,给药方法同上,对小鼠肉瘤S180的瘤重抑制率分别为25.9%(P<0.05)和30.l%(P<0.05)。2.5%紫硇砂其瘤重抑制率为9.95%(P>0.05)[2]。以上说明本品有微弱的抗肿瘤作用。
2.毒性  小鼠腹腔注射紫硇砂的LD50为3.20g/kg,水制品为3.33g/kg,醋制品为3.42g/kg,曲硇砂0.76g/kg。白硇砂与紫硇砂及其炮制品毒性差异较大[2]。另有报道紫硇砂煎剂给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2.216g/kg,小鼠多在注射后60min内死亡;用西黄芪胶制成混悬液给小鼠灌胃的LD50为4.435g/kg[3]。
炮制方法
生用或微炒。
性味
味咸、辛,性温。效重、腻。
功效
温中,祛巴达十赫依,润肠通便,解痉,止痛。
主治
主治已达千赫依,刺痛。 《无误蒙药鉴》:“温中,祛巴达干赫依所致的腹胀和嗳气。”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入丸、散。
注意事项
附方
1.消化不良,胃痛,呕吐 石榴肉桂花椒、紫硇破各等量。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蒙医药方汇编》四味石榴散) 2.治巴达于赫依性胃痛 石榴45g,阿魏5g,干40g,沙棘25g,紫硇砂40g。制成散剂。每次3~5g,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蒙医药方汇编》五味五榴散)
制剂
药物分类
矿物药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刘玉琴.矿物药.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203 药理 (1)人民解放军第366医院科研小组.新医学,1974,(3):107 (2)卢长庆,等.中草药,1982,13(10):23 (3)岳旺,等.中国中药杂志,1989,14(2):106
蒙药名出处
《无误蒙药鉴》、《认药白晶鉴》
参考
《中华本草》蒙药卷
相关文章
紫硇砂
紫硇砂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