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维吾尔族医学 > 维吾尔族医药 > 正文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汉语拼音
Qian
维药名
别名
艾尔 热萨苏里 艾斯外德、欧斯如比、斯色《明净词典》。
考证
《药物之园》载;“,是众所周知的金属矿物,比其他矿物品质较差,价格较低。用本品多制备氧化铅和炼制陀僧。”根据上述维吾尔医本草所述药物特征和实物对照,与现代维吾尔医所用铅一致。
中药材基原
为一种灰白色的金属,主要由方铅矿的矿石中炼出。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方铅矿Galenite 等轴晶系。晶体形状常为立方体或八面体。在自然界常见的多为粒状集合体。颜色铅灰色。条痕淡黑灰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立方体解理完全。断口呈平坦之半贝壳状或参差状.硬度2~3。相对密度7.4~7.6。性脆。产于热液矿床中,常与闪矿共生。 产于我国湖南、四川、云南、湖北、广西、福建、贵州及东北等地。
栽培与养殖
采收加工
药材鉴别
为灰白色的金属物。切面有光泽,露置空气中则生成氧化物的薄膜。质柔软,可以爪划伤,划于纸上则现黑色条痕,具展性,延性较小。比重11.34。熔点327.5℃。易熔融,火焰现淡蓝色。易溶于硝酸,在稀盐酸及硫酸中几不溶解。
化学成分
主要为金属铅,优品中铅可达99%;因矿石的质量、冶炼与精制方法不同,常夹杂其他金属,其中少量的是银,其次是金[1]。
在大气中,因与氧气、水气、二氧化碳接触,铅表面上常生氧化铅、碱式碳酸铅等的薄层,而失去其金属光泽[1]。
药理作用
铅在治疗上很少应用,但在工业上用途较广,慢性铅中毒系重要职业病之一。铅的吸收甚缓,主要经治化道及呼吸道吸收。吸收后绝大部分沉积于骨中。沉积骨中的铅盐并不危害身体,中毒的深浅主要决定于血液及组织中的含铅量,血中铅含量如超过0.05~0.1mg%,即产生中毒症状。钙与铅的代谢有平行关系,凡能影响体内钙代谢的因素也能影响铅的代谢。铅主要由肠与肾排泄,畅排泄量一般较肾多。尿中铅量超过0.05~0.08mg/h,应考虑有铅中毒可能。慢性中毒症状极为多样化,特征也多,主要有肠胃道的紊乱如便秘(有时为腹泻)、由于小肠痉挛而发生的腹痛、齿龈及颊黏膜上由于硫化铅的沉着而形成的灰蓝色铅线等。神经系统受侵犯而发生头痛、头晕、疲乏、烦躁易忽、失眠,晚期可发展为铅脑病,引起幻觉、谵妄、惊厥等;外周可发生多发性神经炎,出现“铅毒性瘫痪”。中毒早期,血液中出现大量含嗜碱性物质的幼稚红细胞,加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多染色红细胞等,一般认为这是骨髓中血细胞生长障碍的表现,晚期可抑制骨髓及破坏红细胞而产生贫血。治疗的特效药为螯合剂依地酸钙钠或青霉胺。二巯基丙醇疗效常不可靠[1]。
炮制方法
去毒炮制铅的方法有多种,较为常用的方法简述如下:先取适量罗望子荜茇粉,二药混合后,加入小麦汁一同拌匀制成糊状后涂于陶瓷瓶内,使其干燥后装入铅1000g,加热烧焦,取后用适量葡萄醋制成小丸,再装入陶瓷碗内,将碗周围和碗口用赤石脂泥封闭,埋在火炕内,待凉,再埋在火炕内,待凉,如此反复60次即可。
性味
三级干寒,有毒。 1.《药物之园》:“三级寒。” 2.《药物之秘》:“干寒。” 3.《拜地依药书》:“二级干寒。”
功效
生干生寒,消炎退肿,收敛愈疮,祛腐生肌,清热止痛,固精,固尿,止血。
主治
主治血液质性各种皮肤疾病和摄住力减弱引起的各种疾病,如热性疮疡,严重创伤,颈淋巴结核,疮不退,淋病恶疮,疮疡糜烂,关节热痛,早泄遗精,滑精,多尿,出血。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内服:去毒铅0.12g。本品可人软膏、敷剂、散剂、伤粉、梆腰药袋、小丸等制剂。
注意事项
内服对肺有害,矫正药为蜂蜜牛乳
代用药
附方
制剂
孜马地 欧斯如比 敷剂 去毒铅粉玫瑰花汁、芫荽汁各适量。将去毒铅粉与玫瑰花汁、芫荽汁制成敷剂即可。功能消炎退肿,清热消炎,收敛愈疮,祛腐生肌等。主治热性疮疡,严重创伤,颈淋巴结核,痔疮不退,淋病恶疮,疮疡糜烂,关节热病等。外用,根据病情取适量敷于患处。(《药物之园》)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1869
药理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1869
维药名出处
《药物之园》
参考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