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苗族医学 > 苗族医药 > 正文
葫芦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汉语拼音
Hu lu
苗药名
苗药拼音
别名
嘎布德
考证
本品载于《认药白晶鉴》。《认药白晶鉴》称:“缠绕其他植物生长,分枝多,叶似锦葵叶,叶、茎具硬毛,粗糙,花白色……”《无误蒙药鉴》载:“果实白色,状如小孩脑袋,故可做器具……种子白色、味酸。”并附植物形态图1幅。上述植物形态及附图特征与蒙医所沿用的葫芦特征相符,故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嘎布德即葫芦。
中药材基原
为葫芦科植物葫芦、瓠瓜的果皮和种子。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1.葫芦 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Stand L. 一年生攀缘草本,全株苍绿色,被软毛;卷须分枝。叶互生;叶片心状卵圆形或肾状卵圆形,长宽各为10~40cm,稍有角裂或3浅裂,先端纯尖,边缘有短齿,基部心形,有长叶柄,顶端具腺齿2枚。花雌雄同株,单生于叶腋;雄花柄较叶柄为长,雌花柄短;萼漏斗状,5裂,裂齿狭三角形,被柔毛;花瓣5,白色,稍圆形;雄花雄蕊3枚,花药结合,一药具1室,另二药各具2室;雌花子房椭圆形,有绒毛,花柱短,柱头3枚,各2裂。果实形状因不同品种而异,常呈扇圆球形或梨形,幼时略柔软,淡绿色,熟后外皮变硬,近于白色。种子白色,多数,呈倒卵状长椭圆形。花期7~8月,果期8~9月。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2.瓠瓜 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Stand1.var.de-pressa(Ser.)Hara 本种与葫芦的主要区别在于:瓠果扁球形,直径约30cm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栽培与养殖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不耐低温,喜光,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但宜选择富含腐殖质的保肥和保水力强的壤土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直播法。4月播种,将经浸种、催芽的种子,在宽1.5m的畦面上,按行株距60cm×60cm开穴点播,每穴播种3~4颗,播后覆土2~3cm。 田间管理 出苗后注意松土除草,排水防渍,灌水防旱。苗期施提苗肥1次,摘心后施分蔓肥1次,果实迅速生长时施果肥1次,开始采收后再分期追肥2次,促使后续瓜生长。苗开始抽蔓时,开始插“人”字形支架引苗蔓上架。一般于主蔓6叶左右进行第1次摘心,当侧蔓结果后进行第2次摘心,促使第2次侧蔓抽生和结瓜,此后,可任其自然生长或再进行第3次摘心。
采收加工
秋季摘取成熟果实,剖开,剥取种子,分别晒干。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呈长椭圆状三角形,长2~2.5cm,宽0.8~1.2cm。顶端尖,具稍偏斜的凹陷种脐,基部略凹人。两侧各具一明显的棱线,麦面黄棕色,具两条浅黄褐色的纵棱。种皮坚脆,子叶2片,白色,油性。气微,味淡。 以种子饱满、油润者为佳。
化学成分
葫芦杂交种果实含22-脱氧葫芦苦素D(22-deoxocucurbitacin D)及少量22-脱氧异葫芦苦累D(22-deoxoisocucurbitacin D)[1]。葫芦种子含蛋白质(protein)38.27%,油(oil)48.6%,糖(sugar)5.2%。蛋白质的组成有18种氨基酸包括所有必需氨基酸。又含棕榈酸(Palmtric acid),棕榈油酸(palmitolel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及亚油酸(linoleic acid)为主要脂肪酸。糖主要有鼠李糖(rham-nose),果糖(fructose),半乳糖(galactose),蔗糖(sucrose),棉籽糖(raffinos)及水苏糖(stachyose)[2,3]。还含胰蛋白酶抑制剂trypsininhibitor)LLTI-I、Ⅱ、Ⅲ[4]。瓠瓜种子含胰蛋白酶异抑剂[5]。
药理作用
胰蛋白酶抑制作用  葫芦种子提取物具有胰蛋白酶抑制作用[1]。从中分离出3种丝氨酸异蛋白酶抑制剂,分别为LLTI-I、Ⅱ、Ⅲ[2]。从瓠瓜中分离出2种胰蛋白酶异抑制剂LLDTI-I、Ⅱ、Ⅲ[3]。
性味
味酸、涩,性平。效燥、固、糙。
功效
止泻,愈伤,润肺。
主治
主治寒热性腹泻,肠刺痛,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附方
1.治热性泄泻 葫芦子止泻木查干泵嘎拳参、大米、木通各10g。制成煮散剂。每次3~5g,每日2~3次,水煎服。(《后续医典》六味葫芦汤) 2.治寒泻,腹胀肠鸣 全石榴肉桂各25g,白豆蔻荜茇各20g,五味子、葫芦子各15g,车前子、橡子各10g。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后续医典》八味石榴散)
制剂
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Enslin P R,et a1.C A,1967,67:11614n (2)Joshi S S,et a1.C A,1978,89:165156w (3)Joshi S S,et a1.C A,1982,97:20754e (4)Hamato N,et a1.C A,1992,117:65336t (5)Matsuo M,et a1.C A,1992,117:65350t 药理 (1)Uzogara S G,et a1.C A,1987,107:76376a (2)Ham
苗药名出处
参考
《中华本草》蒙药卷
相关文章
葫芦巴
葫芦
葫芦巴
葫芦
葫芦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