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傣族医学 > 傣族医药 > 正文
黄藤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汉语拼音
Huang teng
傣药名
解烘罕
别名
中药材基原
防己科植物藤黄连的根或茎。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黄连 Fibraurea recisa Pierre 「F.tinctoriaLour.」 攀缘状灌木,长10余米。枝淡灰色,小枝有纵条纹。叶互生,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0~20cm,宽4~10cm,先端锐尖,全缘,基部圆形,革质,上面绿色,下面色较淡;叶柄长4~12cm,具细纵棱,基部膨大。复总状花序,腋生,雌雄异株;花被6,绿白色,外有3片小形的苞;雄花有雄蕊3,花丝短棒状,花药椭圆形,短粗;雌花有退化雄蕊,子房3室,柱头头状。果穗长30cm许,木质,果柄长3~4cm,核果长2~3cm,顶端有柱头遗迹。种子长圆形,横切面呈肾脏形,胚乳角质,丰富,子叶片状。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生于密林中。分布云南、广西、广东等地。
采收加工
秋后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少数扭曲,偶有分枝,直径0.5~3cm。表面黄棕色,具不规则纵棱,皮孔横向,有支根痕,栓皮易脱落。质硬,断面鲜黄色,有菊花状纹理和裂隙。气微,味极苦。 茎圆柱形,少数弯曲,直径可达3cm或更粗。表面暗灰黄色至灰绿色,节微隆起,断面鲜黄色,中心有髓。味苦。
化学成分
黄藤根含黄藤内酯(fibralactone)[1],掌叶防己碱(palmat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伪非洲防已碱(pseud一ocolumbamine)[2],黄藤素甲(fibranine),黄藤素乙(fibrami-nine)[3]。
药理作用
抗真菌作用 体外抑菌试验表明,黄藤生物碱对柯氏表皮癣菌等12种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动物实验中,对白假丝酵母菌浅部或深部感染,均有良好疗效[1]。
性味
味苦,性凉。入土塔。
功效
清火解毒,利胆退黄,利尿。
主治
主治“斤档斤匹,习哈,贺办答来”(食物中毒,腹泻呕吐,头昏目眩),“兵洞飞暖龙”(疔疮脓肿),“拢案答勒”(黄疸),“拢牛”(小便热涩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
注意事项
附方
1.治“斤档斤匹,习哈,贺办答来”黄藤10g,磨于温开水中内服。(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腊验方) 2.治“兵洞飞暖花”黄藤15g,十大功劳15g,大黄藤15g,旋花茄根15g。煎汤内服(勐海县傣医岩吨囡验方)。 3.治“拢案答勒”黄藤15g,大黄藤15g,黄竹15g,小黄散15g,十大功劳15g。煎汤内服。 4.治“拢牛”黄藤15g,大黄藤15g,黄竹15g,小黄散15g,十大功劳15g,野芦谷根30g,小齿锥花15g,肾茶30g。煎汤内服。(3、4方出自景洪市傣医波温囡验方)
药物分类
植物药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刘润民,等.药学学报,1981,16(6):479 [2]刘润民,等.南京药学院学报,1982,(2):77 [3]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一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72 药理 [1]丛克家,等.中草药,1980,N(12):558
傣药名与别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
参考
《中华本草》傣药卷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