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傣族医学 > 傣族医药 > 正文
艾纳香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汉语拼音
Ai na xiang
傣药名
娜龙
别名
埋科默朗
中药材基原
为菊科植物艾纳香的叶、嫩枝和根。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艾纳香 Blumea balsamifera(1.)DC.又名:冰片草《云南中药资源名录》。 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茎粗壮直立,高l~3m,有分枝,密被灰褐色绵毛。叶具柄,每边常有2~3狭线形小裂片;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长8~30cm,宽3~6cm,基部钝,边缘有上弯的锯齿或小锯齿,表面发皱,密生黄褐色短硬毛,背面密被黄褐色绢状绵毛。头状花序多数,排成顶生或腋生的圆锥花序;总苞半球形,总苞片4~5层,线形,长l~9mm,顶端尖,密生绵毛;花托稍凸,蜂窝状,无毛;花黄色;雌花多数,花冠檐部2~4裂,无毛;两性花管状,裂片卵形,有微毛。花果期几乎全年。 生于海拔180~1180m的林绿、林下、河床谷地或草地上。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贵州、云南、福建、台湾等地。 栽培要点:生物学特性 宜温暖湿润气候,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为好。 栽培技术 分株繁殖:于3月下旬~4月上旬挖取蘖萌生苗,按行株距各40cm穴栽,深16cm,每穴栽苗1株,栽后覆土浇水。 田间管理 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次。一般栽种3~4年后,植株衰老须翻蔸另栽。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药材鉴别
化学成分
叶含艾纳香内酯(blumealactone)A、B、C[1],艾纳香素(blumeatin)[2],(2R,3R)一二氢槲皮素一4’,7一二甲基醚[(2R,3R)-dihydroquercetin-4’,7-dimethylether]等黄酮类[3],(2S)-5,7,2’,5’一四羟基黄烷酮[(2S)-5,7,2’,5’-tetra-hydroxyflavanone]等黄烷酮类[4],柳杉二醇(cryptomeridiol)[5]。此外,还含龙脑(borneol)等挥发油成分[5]。
药理作用
1.保肝作用 艾纳香素腹腔注射,可降低四氯化碳肝中毒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肝中三酰甘油,增加血清三酸甘油、β-脂蛋白和肝糖原,作用具有量效关系;艾纳香素还明显减少肝组织病理损伤。艾纳香素腹腔注射可降低硫代乙酰胺中毒小鼠血清ALT和肝中三酰甘油。同样剂量也均可使四氯化碳中毒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缩短。提示艾纳香素有保肝作用[1]。 2.其他作用 艾纳否提取物给动物注射可引起血压下降,血管扩张,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用于兴奋失眠高血压患者。其浸剂有弱的利尿作用。其挥发油可制龙脑[2]。 在化合物48/80诱导的大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实验中,艾纳香叶水或热甲醇提取物对组胺释放有抑制作用[3]。 艾纳香叶中分离出的艾纳香内酯可抑制Yoshida肉瘤细胞生长[4-6]。
性味
味微苦,气臭,性凉。入风塔。
功效
除风解毒止痒,通气止痛。
主治
主治“兵洞烘洞飞暖”(皮肤瘙痒,斑疹,疥癣,湿疹),“兵洞飞暖龙”(疔疮脓肿),“兵哇,接崩短嘎”(感冒,脘腹胀痛)。
用法用量
内服:根或叶煎汤,15~30g。外用:鲜叶适量,捣烂敷;根、叶适量,煎水洗。
注意事项
附方
1.治“兵洞烘洞飞暖”艾纳香根和叶、蝉翼藤扫把茶各适量。煎水外洗。(勐腊县傣医波溜燕验方)。 2.治“兵洞烘洞飞暖”艾纳鲁叶、鸭嘴花、小叶黄皮各适量。煎水外洗。(景洪市傣医刀新民验方) 3.治“兵洞飞暖龙”艾纳香叶、五彩梅旋花茄叶黑心树叶、番石榴叶备适量。煎水外洗。(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腊验方) 4.治“兵哇,接崩短嘎”艾纳香根30g,臭灵丹根20g。煎汤内服。(勐腊县傣医波儿验方)
药物分类
植物药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Fujimoto Y,et al.Phytochemistry,1988,27(4):1109 [2]Lin Y C, et al.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2):77 [3]Ruangrungsi N,et al.C A,1982,96:24198s [4]Berua N C,et al.Phythytochemistry,1992,31(11):4040 [5]Ruangrungsi N,et a1.C A,1985,103:85129s [6]刘国声,等.中草药,1987,18(11):493 药理 [1]许实波,等.中国药理学报.1993,14(4):376 [2]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悔;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562 [3]Rimando A M,et al.生药学杂志(日),1987,41(3):242 [4]Fuijimoto Y,et al.C A,1987,107:233371q [5]Fuijimoto Y,et a1.Chem Pharm Bull,1986,34:4540 [6]Fuijimoto Y,et a1.Phytochemistry,1988,27(4):1109
傣药名与别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德宏)
参考
《中华本草》傣药卷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