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药学理论
西药数据库
OCT说明书 不良反应 进口药品
化学成分 药品专利 更多
中药数据库
中药大全 中国中药 更多
名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国中药 > 正文
山黄杨子
医药数据查询入口汇总 字体:
  
别名
汉语拼音 shan huang yang zi
英文名
药材基原 为黄杨科植物黄杨Buxus sinica (Rehd.et Wils) M.Cheng 的果实。
动植物形态 黄杨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6m。树皮灰色,栓皮成有规则的剥裂;枝圆柱形,有纵棱,灰白色,小枝四棱形,被短柔毛或外方相对两侧面无毛,节间长0.5-2cm。叶对生;叶柄长1-2mm,上面被毛;叶片革质,阔椭圆形、阔倒卵形、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通常中部以上较宽,先端圆或钝,常有小凹口,基部圆或楔形,长1-3cm,宽0.8-2cm,叶面光滑,中脉凸出,下半段常有微细毛,侧脉明显,中脉上常密被白色短线状钟乳体。穗状花序腋生,单性,雌雄同株,花密集,花序轴被毛;苞片阔卵形,长2-2.5mm,背部多少有毛;雄花约10朵,无花梗,外萼片卵状椭圆形,内萼片近圆形,长2.5-3mm,无毛,雄蕊连花药长达4mm,不育雌蕊有棒状柄,末端膨大,高2mm左右;雌花多存于花序上部,萼片6,排成2列,长达3mm,花柱3,子房3室,子房较花柱稍长,无毛,柱头粗厚,倒心形,下延达花柱中部。蒴果近球形,长6-10mm,宿存花柱长2-3mm,由3心皮组成,沿室背3瓣裂,成熟时黑色,径约1cm。花期3-4月,果期5-7月。
资源分布 分布于华东、中南及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等地。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1200-2600m的山谷、溪边、林下,现可栽培作观赏用。
药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储藏 5-7月果实成熟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药用部位
生药材鉴定
中药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剂型
中药制药工艺
药理作用
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配伍
药性 苦;凉
归经
功效 清暑热;解疮毒
功效分类 清暑热药;解疮毒药
主治 暑热;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
用药禁忌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考证
药物应用鉴别
药典收录
药材拉丁名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Buxus sinica (Rehd.et Wils) M.Cheng [B.microphylla Sieb. etZucc.var.sinica Rehd.et Wils.]
科属分类 黄杨科
出处 《中华本草》
相关文章
含有丹参、黄山药或黄杨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
一种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及相关疾病的中药组合
复方黄杨宁滴丸
一种由三七、黄杨木制成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一种含有黄杨木的药物在抗阿司匹林抵抗药物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