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药学理论
西药数据库
OCT说明书 不良反应 进口药品
化学成分 药品专利 更多
中药数据库
中药大全 中国中药 更多
名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国中药 > 正文
毛脉南蛇藤
医药数据查询入口汇总 字体:
  
别名 猪粪藤。
汉语拼音 mao mai nan she teng
英文名
药材基原 为卫矛科植物毛脉南蛇藤的全草。
动植物形态 毛脉南蛇藤 落叶攀缘灌木,高可达12m。茎干多分枝,小枝圆筒形,灰褐色,光滑无毛,有明显的圆形小皮孔,髓实质而呈白色;冬芽小,卵圆形。单叶互生,老时带革质;叶柄长1-2cm;叶片近圆形、广倒卵形或长椭圆状倒卵形,长5-10cm,宽3-6cm,先端骤尖、短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少数为截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上面通常光滑无毛,叶脉在下面隆起被短柔毛。花雌雄异株,生于叶腋,排列呈短聚伞花序,或在顶部与叶对生,成聚伞状圆锥花序,总梗与花柄等长,花直径约5mm,淡黄绿色;花瓣5,卵状长椭圆形长4-5mm,着生在杯状花盘的边缘;雄花有雄蕊5,花丝稍长,与花瓣互生,花药2室,纵裂;雌花有雄蕊5,较短,雌蕊1枚,子房上位,近球形,花柱呈短柱状,柱头3裂。蒴果,通常3室,球形,直径7-8mm,先端有宿存的短花柱,成熟时呈橙黄色,3瓣裂,裂片卵圆形,呈囊状,每室有种子1-2颗。种子卵形至椭圆形,长约4mm,宽约3mm,表面光滑,棕褐色,外包有肉质红色假种皮。花期5-6月,果期10月。
资源分布 分布于浙江等地。
生态环境 生于向阳山坡杂木内和溪谷边疏林缘。常攀附树上或灌丛中。
药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储藏 春、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药用部位
生药材鉴定
中药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剂型
中药制药工艺
药理作用
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配伍
药性 辛;平
归经
功效 清热利湿;消肿解毒
功效分类 清热利湿药;消肿解毒药
主治 热淋;湿疹;跌打损伤;疮疡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
用药禁忌 孕妇慎服。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考证
药物应用鉴别
药典收录
药材拉丁名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var.pubescens Makino
科属分类 卫矛科
出处 《中华本草》
相关文章
苯代南蛇碱
南蛇藤-β-呋喃甲酰胺
南蛇藤桂皮酰胺
滇南蛇藤碱
南蛇藤别桂皮酰胺碱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