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药学理论
西药数据库
OCT说明书 不良反应 进口药品
化学成分 药品专利 更多
中药数据库
中药大全 中国中药 更多
名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国中药 > 正文
蛇目菊
医药数据查询入口汇总 字体:
  
别名 草、波斯菊、痢疾
汉语拼音 she mu ju
英文名 all grass of Planis corepsis
药材基原 为菊科植物两色金鸡菊的全草。
动植物形态 两色金鸡菊 一年生草本,高60-120cm。茎直立,具细棱,无毛,上部稍有分枝。叶对生:叶片二回羽状分裂,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下部和中部叶有柄;上部叶少有分裂,无叶柄。头状花序生于枝端,直径约3cm,梗纤细,长3-8cm;总苞片2层,外层总苞片较内层稍短,为线状长椭圆形,长约2mm,内层总苞片卵圆形,长5-6mm;舌状花1层,不育或少育,舌片黄色或上部黄色,基部呈深棕色,倒卵形,先端3浅裂;管状花两性,能常阴孕育,棕红色。瘦果线状长椭圆形,稍弯曲,无翅,无芒。花期6-8月。
资源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原产北美。
生态环境
药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储藏 春、夏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药用部位
生药材鉴定
中药化学成分 根含十三碳-11-烯-3,5,7,9-四炔(tridec-11-en-3,5,7,9-tetrayne),顺式-苯基庚-2-烯-4,6-二炔-1-醇-乙酸酯(cis -7-phenylhept-2-en-4,6-diyn-1-ol acetate)[1],1-羟基丁香油酚-4-异丁酸酯(1-hydroxy-eugenol-4-isobutyrate),1,2-环氧(Z)-松柏醇-4-异丁酸酯[1,2-epoxy-(Z)-coniferyl alcohol-4-isobutyrate][2,3。双含黄酮甙:黄诺马甙(flavanomarein)[4]。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剂型
中药制药工艺
药理作用
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配伍
药性 味甘;性平
归经
功效 清湿热;解毒消
功效分类 清热解毒药
主治 湿热痢疾;目赤肿痛;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用药禁忌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甘,性平。有清热解毒、化湿的功能。用于急、慢性痢疾,目赤肿痛。
考证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药物应用鉴别
药典收录
药材拉丁名 Herba Coreopsis Tinctoria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Corepsis Tinctoria Nutt
科属分类 菊科
出处 《中华本草》
相关文章
白花蛇目睛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