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6/11/3 字体:
大 小
导读
野生稻抗病虫基因的挖掘和利用
闫影;王春连;刘丕庆;赵开军;间作群体生态生理研究进展
贺佳;安曈昕;韩学坤;吴伯志;甘肃省马铃薯产业集群发展思路
李福;岳云;本刊声明
绿豆的品质特性及 论文QQ81995535 加工利用研究概况
曾志红;王强;林伟静;周素梅;圆盘分割法在转基因大豆抗虫鉴定上的应用
李婷婷;韩岚岚;赵奎军;陈秀华;朱延明;大豆品种合丰25体细胞胚发生条件的优化
李宁辉;徐鹏飞;范素杰;吴俊江;李文滨;王萍;王欣;姜良宇;王金生;张淑珍;环丙唑醇替代三唑酮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室内生物活性比较
王金凤;闫晓静;杨代斌;袁会珠;不同基因型大豆叶片蔗糖合成酶活性变化动态的研究
马春梅;姚玉波;郭海龙;龚振平;魏丹;迟凤琴;NaCl胁迫与等渗PEG处理对荞麦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
杨洪兵;利用种子性状QTL定位高油玉米蛋白质含量QTL
李学慧;申顺先;李玉玲;曹雯梅;杜红;NaCl胁迫对甜、爆、糯玉米幼苗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周海林;王庆祥;不同高油玉米品种耐盐性的比较研究
向春阳;杜锦;冬前低温条件下冬小麦品种间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比较
付连双;王晓楠;李卓夫;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根瘤菌与氮肥互作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谢运河;李小红;王同华;王利群;杨汉民;王业建;叶绿素仪在玉米氮营养诊断及推荐施肥中的研究与应用
李占成;李玮;梁秀枝;杨富;磷肥运筹对双季早、晚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王苏影;潘晓华;吴建富;石庆华;两种配方肥和长效剂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赵欣楠;龚成文;冯守疆;何贵文;马忠明;氮素调控对复种条件下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杨小辉;王春宏;姜佰文;氮磷配施对冬小麦伊农20号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王彩荣;孙娜;崔新菊;张新英;艾力;曹爱荣;施肥量对甜菜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王玉波;马凤鸣;王庆祥;不同耕作方式下水分管理对水稻水分利用的影响
李昌华;曾可;韦善清;徐世宏;江立庚;旱地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两年”种植模式的成本收益分析
王静;张天佑;地温与玉米品种出苗关系的研究
李青松;高立起;石爱丽;邢占民;梁秋华;季志强;花期摘心打尖对鲜食春蚕豆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郭青范;王林成;赵万千;赵克旺;旱地微垄地膜覆盖沟播栽培对土壤水分和胡麻产量的影响
张雷;李小燕;牛芬菊;豆国兰;刘世海;魏方红;京郊边际土地纤维素类能源草规模化种植与管理技术
侯新村;范希峰;武菊英;张永侠;左海涛;播期对中早熟马铃薯LK99原种产量效益及贮藏性能的影响
罗爱花;陆立银;王一航;谢奎忠;陈富;寒地早熟优质抗病水稻品种龙粳27及配套栽培技术
张云江;玉米新品种宜单629栽培技术
冯德品;黄声东;田甫焕;许贵明;向欣;刘敏;李绪清;杂交玉米毕糯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梁黔云;范厚明;罗仕文;马俊;吕丽丹;孙开利;天冬新品种药园天冬2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韦树根;马小军;柯芳;黄宝优;付金娥;1BL/1RS易位染色体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董冬;韦胜利;徐云峰;李洪杰;周阳;玉米种质沈137抗病性及其利用潜力分析
甄广田;罗玉鑫;张振平;定西市常用马铃薯亲本杂交效果的评价
罗磊;衡水地区14份夏谷品种种子萌发期耐盐性研究
崔兴国;时丽冉;杂交水稻品种创新质量管理研究
东丽;杨飞;荆彦辉;华泽田;肖艳云;于洪兰;航天诱变与杂交相结合选育小麦新品种龙辐麦19
孙岩;王广金;张宏纪;刘录祥;闫文义;刘东军;赵林姝;郭怡璠;杨淑萍;高产抗病甘薯新品种龙薯21号的选育
林子龙;郭其茂;杨立明;陈根辉;甘蔗新品种桂糖32号的种性分析
黎焕光;谭裕模;谭芳;王伦旺;杨荣仲;黄家雍;唐仕云;周会;李翔;黄海荣;经艳;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报告题目
导航:
杂志见刊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