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医学考研
资讯
考试报名 招生简章 成绩查询
考研复试 考研调剂 考研论坛
专业
西医综合 中西综合 公共基础
各省动态
北京 天津 河北
上海 湖北 江苏
浙江 安徽 更多省份
 医学全在线 > 考研院校 > 华东地区2 > 浙江大学医学院 > 院系导师 > 正文
浙江大学医学院学院简史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6/8/2 字体:

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前身是由1912年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和1945年8月创设的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两所学校合并(1952年2月)而成的浙江医学院,1960年4月改名为浙江医科大学。在近一个世纪的光阴荏苒中,几易校名,几易校址,多次沉浮,历经沧桑,发展至今。
   浙江大学医学院现有7个系:基础医学系、公共卫生系、临床医学一系、临床医学二系、临床医学三系、口腔医学系和护理系;有28个博士点,42个硕士点,是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试点单位及国家理科(医学)人才培养基地;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覆盖全院所有的临床医学学科;拥有传染病学、外科学、肿瘤学、心血管学、免疫学、儿科学血液病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等20余个研究所,有卫生部病毒性传染病重点实验室、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呼吸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生物电磁学实验室。传染病学是国家重点学科,还有外科学、内科学(血液病)、肿瘤学、病理生理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等10个浙江省重点学科和2个浙江省重点扶植学科。学院同时为中国医学科学院浙江分院。
   医学院现有6所附属医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附属儿童医院;附属口腔医院(其中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22所教学医院, 11个教学基地;学院教学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有教职员工6000余人,其中具有教授及其它正高职人员385人,副教授及其它副高职人员69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
   医学院还主编、出版有《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实用肿瘤杂志》、《急诊医学》、《健康与人生》、《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等刊物。
   以下按照年代顺序分: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到浙江省立医学院;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医学院;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共五个部分进行叙述:
一、浙江省立医学院
(一)浙江医学专门学校的创建到浙江省立医学院
   1871年 英国圣公会在杭州创立大方伯医院(广济医院,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前身)。
   1881年 又创建了广济医药专门学校。
   1912年 韩清泉等于6月1日创建成立浙江医学专门学校。是年夏季即开始招生,第一期招生60名,是我国自办最早的医学专门学校之一。韩清泉为首任校长。
   韩清泉,浙江慈溪人从日本学医归国后,任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校医。韩清泉等决心兴办中国自己的学校,培育祖国的医、药人才。
   l913年 学校又增设药科,为我国最早创办的药学专业。校名也因之改为"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
   1914年 在浙江病院修建新屋,作为临床实习教室和细菌、医化、化学实验教室,并作为分校和临床实习医院。
   l920年 浙江省政府拨款7万元,购刀茅巷地30余亩,建楼房3座,平房20余间,自建校舍。次年7月落成。
   1925年6月 因参加“五卅”运动,杭州广济医学专门学校2个班的学生愤而脱离学校。
   1927年8月 浙江省政府把"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改名为"浙江省立医药专门学校"
   1928年9月 教育部长蒋梦龄以"学校设备太差,无发展前途"为由,令学校"停止招生,逐年结束"。
   1931年5月 由于医专校友,社会人士及在校师生的反对,教育部撤销1928年的"停止招生"命令,继续招生。
   1931年8月 依照教育部修正专科学校组织法,更名为"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
   1932年9月 利用办校基金6万余元,筹建附属医院。次年8月,建成门诊部及附属医院新房二幢,设置病床104张。
   l936年 又征购校西、校北民房,将原校址从35亩扩充至83亩余,添建学生宿舍、膳厅、教室、研究室及运动场等,次年8月落成,
   1937年 抗日战争爆发。10月,学校为避免战争空袭,部分学生移至玉泉及灵隐上课,11月12日晚,浙江省府决定各医院、学校于五日之内向浙西撤退,医专决定迁往淳安,12月再迁至缙云。
   1938年春,迁往临海。
   1939年8月 临海校舍遭敌机轰炸,物资受到部分损失,学校改迁至天台。是时,适值英士大学成立,奉令医专停止招生,改组为英士大学医学院。学校再次停办。
   1941年春,天台告急,学校迁至缙云壶镇,次年 学校再迁回临海。
   1943年 由于重庆等地的校友及校内师生的反对,浙江省教育厅被迫同意医专恢复招生。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夏,浙江医专开始迁回杭州。
   1946年1月 第一批学生回杭州。因杭州沦陷期间,原刀茅巷校园各建筑设施均被拆毁,校舍荡然无存,只能再暂借玉泉、灵隐部分庙宇作为临时校舍,开始复课。获校友王肇康帮助,用联勤总部第二十二后方班部分房屋作校舍(即目前湖滨校区西南部分)。
   1947年春 浙江省教育厅拨款,购置孩儿巷民房二座,修缮后作为附属医院,设病床100张,同时,开设门诊。
   1947年夏,升格为浙江省立医学院,开始招收六年制新生。
   1949年5月3日 杭州解放。杭州市军管会任命晏莊为军事代表,以学生7人,教师7人,组成了临时院务委员会。10月,改为正式院务委员会,委员17人,主任委员黄鸣驹,代行院长职务负责领导学校工作。
   1951年10月 政务院任命省卫生厅厅长洪式闾兼任院长。
   1951年 学院接办广济医院。10月孩儿巷附属医院改为妇幼保健院。为了便利专科实习,把广济医院作为外科教学医院,省立杭州医院作为内科教学医院,浙江省立医学院接管时全院有教职工169人。其中有专职教师46人(教授有王维松、高品璋、储镐,石华玉、朱焱、厉矞华、黄鸣驹、于达望、汪良寄、顾学裘、章志清等14人;副教授有惠云身、周鸣铮、吴燮灿、徐佩璜等13人,讲师5人,助教14人);兼任教师11人,教辅2人,职员(包括医务人员)85人。在校学生总数为449人,其中医本科l77人,药科71人,医专科201人。全院图书馆藏书仅1265册,其中中文图书343册,外文图书922册。校舍建筑面积3180平方米。
(二)建校初期的教学概况:
   1912年建校初期,全国尚无统一医学教育体制,课程设置主要仿效日本的医科大学。 医科的主要课程有国文、德文、解剖、生理、组织、胚胎、细菌、医化、药物、病理、法医、外科 内科、妇科、产科、儿科、眼科、耳鼻科、皮肤花柳病、卫生学等。药科的主要课程有国文、德文、化学、物理、细菌、矿石、药用植物、机械制图、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拉丁文、卫生化学、制药化学、调剂学、生药学、药局方等。讲课内容亦全部取材于日本,教员皆为日本留学生或日本人。
   教材方面,建校初期无固定的教科书。至20世纪40年代前后始有教员编的课本。如盛在衍等编的内科全书,当时列为大学丛书,其它如内科学、局部解剖学、实验外科总论、皮肤病学、定量分析化学、制药化学、毒物分析化学、生药学、卫生学等先后都有学校教师编成的课本,但没有规定是学生必备的课本。至1947年后医学院采用英美原版教本或印讲义。
   外国语课,建校初期,德文为在校学生必修外国语。后来又增设英文、日文选修课。至抗日战争胜利后,始以学英文为主要外国语,同时,以德文为第二外国语,或选学日语。临床实习时,主讲教员所用的诊断和处方的主要术语,都采用拉丁文。初期,外科、妇产科等教员为日本人,上课或实习时,则用日语,重要处还用德文解释。在校学生,大多都可阅读原版书籍。至1947年 部分课程,如微积分、普通化学均用原版教材,并用英语进行教学。
   公共卫生课,除在校内授课外,还与杭州市政府合作,杭州下城区4千余户(2万余人口),作为卫生实验区,供学生实习公共卫生,并由医师带领学生到郊区农村实习乡村卫生。
   实验课,由任课教员指定实验内容,由助理员带领实验。建校初期实验室装备简陋,至1939年抗日战争期间才有医科的医化、解剖、细菌、病理等实验室。相比之下药科的设备较充足,在1919年以后,药科即备有真空泵、偏光仪等当时国内较稀有的设备。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对医学院校的教学有了新的规定。学院从1950年第一学期开始分系,满四年课程之后,医本科分为内科、外科、公共卫生三系、内科五年半,外科仍为六年毕业,公共卫生系改为五年毕业。药本科三年级后,分为药剂、药物化学、生药、分析检定四系,仍为四年毕业。
   1951年7月,中央卫生部颁布"医学院本科各学系试行课程表"。医本科一、二、三年级,从该学期起,完全遵照部颁课程表计划进行。
   新生入学资格,建校初,以旧制中学毕业者为投考资格,录取后,医科学习四年毕业,药科学习三年毕业。自1926年开始,医科添设预科,招收新生,以初中毕业者为报考资格,在校学习六年毕业(预科一年 本科五年),同时招收旧制中学毕业生或普通高中二年级生,在校学习五年毕业。1947年后,招收高中毕业生,医本科学习六年 药科学习四年毕业。学校创办时,仅有教员11人。1937年 学校有教授、副教授、讲师53人。抗日战争后的1948年 有教授、副教授、讲师32人及兼任教员15人。
   学校每年招收新生一次,医科每次招收40名左右,药科每次招收20名左右。自1912年至1949年的37年中,学校共培养了医科、药科毕业生1116名。
   为增长办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自韩清泉任校长起,至1925年 计有六次共7人赴日、德考察。在1936年王佶任校长时,又派5人分二次赴日考察和研究。
二、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
(一)创建与沿革
   1945年8月 抗日战争胜利。教育部决定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分别增设医学院。
   1946年4月 教育部拨款2亿元旧法币(约合十万美元)为浙江大学医学院开办费。是年初,浙江大学总校从贵州复员杭州后,医学院招进首批学生,共27名。医学院院址在大学路浙江大学老校址内。
   当时,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邀请李宗恩组建浙江大学医学院筹备小组。筹备工作开始不久,李宗恩因受聘为北京协和医学院院长并主持"协和"复校工作,因此,推荐王季午主持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筹备工作。
   浙江大学医学院在招生的同时,开始着手筹建附属医院。
   1947年3月 教育部正式批准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为王季午。
   1947年11月1日  建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现在的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名为浙大医院,正式对外收治病人。门诊部设内、外、妇产、小儿、眼、耳鼻喉、皮肤等七科。住院部分设头等、二等及三等病房,病床共60张。此外尚有药房、放射、病案(门诊及住院病案并存)、手术室、营养室、图书馆。图书馆中各科的国内外主要杂志基本订齐。医学院教师与医院医师大都相互兼任。
   1949年5月3日  杭州市解放。浙江大学医学院与附属医院由军管会文教组接管。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文章
长春中医药大学2007年硕士招生目录
佳木斯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宁波大学2011年研究生招生简章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贵阳医学院药学院简介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考研首页
院校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