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医学科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富有团结协作和求实创新精神,身心健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研究生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服从祖国需要,具有为祖国医学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坚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中医方剂学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对于方剂学进行研究的能力,并具有独立担负方剂学教学和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1.中医药抗感染、免疫调节与基因调控研究
2.中医预防医学研究
3.中药延缓衰老机理研究
4.中医药抗肿瘤、抗突变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5.慢性软组织损伤针刀治疗机理研究
6.中药对细胞周期、凋亡的调控研究
7.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的研究
8.方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
9.中药作用的细胞生物学机理研究
10.中医药对心脑血管病防治的机理研究
11.中医药对临床病理和基因测序研究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生为3年,在职硕士生一般为4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
集中学习时间1年,实行学分制,要求修满不少于40学分的课程。
1. 学位课程
名称 学时 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 90 4
外语 216 5
病理学 54 3(中医院校生必修)
病理生理学 54 3(中医院校生必修)
中医基础 54 3(西医院校生必修)
中医诊断学 54 3(西医院校生必修)
中药学 18 1(西医院校生必修)
2. 必修课程
名称 学时 学分
计算机应用 60 3
医学统计学 72 4
3. 选修课程
名称 学时 学分
科研思路与方法 18 1
古代汉语 36 2
医学实验动物学 36 2
免疫学 36 2
病毒学 36 2
层次解剖和局部解剖学 72 4
神经解剖学 36 2
分子生物学 36 2
中药药理学及实验设计 36 2
超微结构学和电子显微镜36 2
五、培养方式
(一)德育教育
由研究生主管部门和研究生所在院系、教研室及导师共同负责。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教育形式,提高研究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二)课程学习
一般应在第1学年完成(在职硕士研究生可适当延长),采取课堂讲授、实际操作、讨论或自学等学习方法。课程结束时均应考核评定成绩。
(三)教学及临床实践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承担本专业大学本科专业课的辅导、批改作业、指导实验、组织讨论等工作,并接受少量的课堂教学任务,由教研室对其教学能力进行考核。教学实践不少于3个月。研究生在读期间,应结合本专业特点,参加相应的临床实践、学术活动。
(四)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应广泛收集资料,进行调查研究,熟悉本专业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在导师指导下拟定研究课题,于第三学期末以前,写出研究课题的文献综述,并在一定范围内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过后,报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课题研究过程中,应按计划由研究生定期在教研室作阶段性报告。在读期间应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
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谨,数据翔实,层次清晰,并有独到见解,对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能够体现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相应的理论水平。
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的时间一般为一年半左右。
论文完成后,经导师及指导小组审核同意,方可推荐答辩,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组织论文评审、答辩和学位授予的审核工作。答辩一般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下半学期。
(五)文体活动
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积极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