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医学考研
资讯
考试报名 招生简章 成绩查询
考研复试 考研调剂 考研论坛
专业
西医综合 中西综合 公共基础
各省动态
北京 天津 河北
上海 湖北 江苏
浙江 安徽 更多省份
 医学全在线 > 考研院校 > 东北地区 > 中国医科大学 > 报考指南 > 正文
中国医科大学历史沿革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6/9/20 字体:

 

中国医科大学光辉历程

  在祖国东北的中心城市沈阳,有一所历史悠久、功勋卓著、人才济济的高等医科院校--中国医科大学,这所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的老校,伴随着中国共产党走过了70年的辉煌岁月,培养了近4万名高级医学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以及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 从这所学校中先后走出了9位国家卫生部的正副部长、40多位将军、1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0多位副部级以上职务的领导干部和众多享誉海内外的医学科学家。有人称这所学校为"红色医生的摇篮"。

1、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医科院校
  1931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连续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后,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央民主政府。这次会后,中央军委总军医处处长贺诚向中央军委提出创办军医学校的建议。1931年11月20日,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办的第一所军医学校,在瑞金宣告成立。
  1932年2月22日,在江西雩都举行了开学典礼。红军总司令朱德、总参谋长叶剑英参加开学典礼。朱总司令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工农红军已有很大发展,但医务人员缺乏,必须培养自己的红色医生",他勉励学员:"要学好本领,为红军服务。"他还强调了毛泽东同志关于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色医生"的办学方针,为学校指明了方向。总军医处处长贺诚兼任校长,总军医处医务主任陈志方兼教育长。学校从红军部队中招收了25名干部和战士,做为军医学校的第一期学员。1932年10月,中央军委改军医学校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同年,招收第二期学员30名,第二年又招收了第三期学员。
  1933年4月,第一期学员经考试合格准予毕业。1933年7月,第二期学员毕业后,学校与傅连璋主办的红色医务学校合并,改设在洋江下的红色医院(原长汀福音医院)为红军卫校附属医院。
  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军医学校的历史;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从此跟随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红色的旅程。

2、长征途中的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
  1933年10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战略性大转移,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卫校做为军委直属队的一部分,于10月中旬从瑞金随军出发。为适应行军的需要,学校将军医九期和调剂班、看护班学员分散到各部队参加工作,军医六、七、八期学员和教职员则编成教导队,随总卫生部行动。行军途中,过湘江前后,战事迭起,行至黎平,红军进行整编,又陆续有红军卫校部分学员被分配到部队做救护工作;另一部分师生则被分配到隶属中央纵队的干部休养连,教员做医生,学员当看护。几年前,中央电视台播映过一部电视剧《特殊连队》就记载了红军卫校的师生为中央干部休养连服务的可歌可泣的事迹。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恢复了毛泽东对党和红军的领导。红军卫校藉红军修整之机,召回在长征初被分散到各部队的部分学员,进行卫生勤务和伤病急救知识的教育。学习刚刚开始,战事又起,学员又随军踏上长征之路。当部队到达川黔边土城地区时,为了再轻装,不得不将仅有的一台小型x光机掩埋于地下。
  红军卫校师生随军四渡赤水,二过乌江,巧渡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爬过高达4000多米的雪山并走出渺无人烟的草地。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会师,党中央决定兵分两路继续北上陕甘地区,以迎接伟大的抗日民族革命高潮。随毛泽东主席率领的右路军穿过茫茫草地,进入陕甘地区,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随左路军行军的卫校师生利用松岗地区稍事稳定的环境,召回部分学员重新组成军医第六期,在松岗大喇嘛寺复课。当初从江西出发的100多名师生中的许多同志,在行军途中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令人尊敬的彭龙伯校长和李延年教员先后在长征中光荣牺牲。军医第六期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于1936年在长征途中的芦霍毕业。
  1937年,学校迁至延安附近的闫店子,同年3月中旬第八期在此毕业,毕业典礼上宣读了朱德总司令的指示:"到前线去,好好为革命服务"。
  在震惊中外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卫校师生们不仅完成了行军任务,同时边行军、边办学并且担任救护工作,在我党我军的医学教育史上写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丽诗篇。

3、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
  1937年4月,在抗日战争即将到来的形势下,为了便于部队改编训练,红军卫生学校随总卫生部开赴前方。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华北红军改名为中国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红军卫校也改名为八路军卫生学校,并随总卫生部开到抗日前线。此时,王斌调任八路军总卫生部医务主任,由教育长李治代理校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军队在日寇进攻面前节节败退,八路军肩负着民族的希望,迎敌北上。不久,在震惊中外的平型关战役中,严惩日寇。这时,我军伤员救护问题日渐紧迫,根据抗日前线的需要,卫校立即派出九期、十期学员和部分医生,在山西五台到黄河岸边的大宁之间组成一条千里伤员转运线,每隔几十华里路设一兵站,接待伤员,进行治疗,依次转运。学员们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既是护理员、担架员,又是炊事员,同时还要做抗日救国的宣传员,在转运中遇到敌机轰炸,学员就俯在伤员身上,用自己身体掩护伤员不再二次受伤。
  红军卫校创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的六年中,培养了近300名各层次革命卫生医务干部,满足了红军部队对医务人员的急需,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4、毛泽东亲自提议为红军卫校更名
  1940年3月,学校迁到延安,校址设在延安东门外的柳树店。
  在延安办学是中国医科大学发展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下,中国医科大学学办学规模扩大,教员增加一批又一批学员从学校毕业,奔赴抗日前。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
  1940年秋,毛泽东主席来到学校向师生们做了报告。他讲道:你们在党的领导下,从江西中央苏区的"卫生小学",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锻炼,现在成长为"卫生中学"了。我们的革命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因为我们能为群众谋利益,为全国广大工农群众所拥护,我们一定能够战胜敌人,建设一个新中国。你们卫生学校也是这样,将来一定会发展成为一个"卫生大学"。毛泽东主席的报告鼓舞了全校人员的斗志,决心战胜一切困难,完成教学任务,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0年9月,经毛泽东主席提议,红军卫生学校正式改名为中国医科大学。从此,中国医科大学跨进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同年,王斌校长为表达广大师生的共同心愿,亲自作词,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谱曲,创作了中国医科大学校歌,广为全校教职员工传唱。歌词为:"站在卫生工作的最前线,我们是新医学的技术工作者,我们是新中国救护的先锋。在艰苦的斗争中,学习紧张、朴素、仁慈、谨慎的作风,创造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干部,为革命工作,为大众服务。我们正是社会的治疗家,使受伤的祖国走向健康,走向新生。同学们努力学习,勇敢前进建设新医学的责任,担落在我们双肩。"
  现在这首铿锵有力、旋律激昂的校歌仍然为中国医科大学每一期新生必学必唱,仍然是学校大型活动的结束歌曲,鼓舞着医大人为之不懈的努力。

5、一个伟大题词的由来
 
  在中国,大多数人都知道毛泽东的光辉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但多数人并不知道毛泽东题词的由来。这里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940经毛泽东提议学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1941年将毕业的军医十四期也就成为更名后的中国医科大学第一期毕业生。在将要毕业的前夕,同学们都热切的希望毛主席能题词留念。当时的十四期的期长林春芳将同学们的要求向校长王斌汇报,王校长很快接通了毛主席的电话,请毛主席在百忙中给十四期毕业同学题词,毛主席立即答应了王校长的请求。
  不久,毛主席就指派工作人员送来了题词。当王校长小心的打开纸卷,只见在一张白纸上用毛笔写着"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十三个大字。王校长连说:"好词!好词!""好字,好字"。然后对林春芳说:"你快找人放大几张,这是党中央、毛主席对我们的教导和关怀啊"。林春芳很快找绘图组的同学精心放大了,分别贴在校部、礼堂、图书馆、十四期的教室。得知毛主席为十四期题词的消息后,全体同学无不欢心鼓舞,奔走相告。
  此后,学校决定将毛主席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用红色字印制在十四期的毕业证书上。1941年7月15日,十四期的61名毕业同学得到了与以往不同的毕业证书。
  从此,毛主席的题词不但印在十四期同学的毕业证书上,也深深的印在了医大全体师生的心坎上,成为一代又一代医大人的行动指南,并最终成为全国医务工作者的座右铭和指路明灯。

6、解放战争中的中国医科大学
  从1948年开始,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需要,学校陆续建立了四所分校:1948年月1月在龙井将1947年3月由吉林军大分校接收的原开拓医学院改为第一分校,以内科为主;1948年3月在哈尔滨建立了第二分校,以五官科为主;同年,将设于通化市的辽东军区所属辽东医专改为第三分校;1948年1月改设在平谷地区的冀热辽医专门学校为第四分校。
  根据上级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指示精神,学校面临的任务十分紧迫,努力探索在短时期内培养出大批适应解放战争需要的卫生医务干部,成为当务之急。
  为此,学校在教学上明确提出:基础服从临床,临床服从实际需要的教学指导思想;在具体安排上,则强调战争和医疗任务缓和时集中力量教学,作战紧张、伤员增多时就投入医疗工作。
  1947年,在东北战场上的几个重要战役,如在其塔木战役中,学校都曾接受大批伤员的抢救任务。在血源不足的情况下,师生们迅速组成了上千人的输血队,献血达20万毫升。同时还派出一个医护人员精悍、简易设备齐全的战地手术队,直接在前线为伤病员服务。
  1948年9月,在锦州战役中,地处前线的四分校,曾组成四个医院,十二个所,开赴朝阳地区,先后接收了一万多名伤员,很多师生废寝忘食地开展抢救工作。
  在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医科大学先后有2302名学员毕业,其中绝大部分学员被分配到部队各级卫生医疗院所或研究机构。在短期内培养大批革命医务干部,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为迎接全国解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48年10月,辽沈战役即将彻底胜利的前夕,上级决定由副校长李亭植率领部分干部、师生,到长春接收原长春大学医学院,组成长春军医大学;第一、第二分校合并组成为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三分校合并于总校;第四分校组建为承德医学专科学校;总校由校长王斌率领迁往沈阳。
  1948年11月,随着辽沈战役的彻底胜利,东北全境宣告解放。中国医科大学奉命进驻沈阳,接收、合并了原国立沈阳医学院(其前身为原满洲医科大学)和辽宁医科大学(其前身为原私立辽宁医学院)。至此,由三所老校--中国医科大学、原满洲医科大学、原辽宁医学院组成的中国医科大学进入了历史新阶段。

7、建国后毛泽东唯一视察的医学院校
  1950年,3月1日10时20分,访问苏联归国途经沈阳的毛主席、周总理,再一次视察了中国医科大学。当毛主席听完了中国医大的情况汇报后说:"中国医大,过去是我党、我军最早创办的一所医科学校,多年来,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做出了贡献。现在情况变了,全国解放了,今后的任务更加繁重。教育一定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一定要把人民的医科大学办好。
  王斌校长请毛主席为中国医大题校牌。毛主席刚要举笔便若有所思地问一句:"你们原先的校牌是谁写的?"
   "是郭沫若写的"王校长回答。毛主席听后放下毛笔谦虚地说:"郭沫若是才子,比我写的好,我就不写了"。毛主席没题中国医大校牌,虽然是个历史遗憾,但是伟大领袖虚怀若谷的高尚情怀却深深的刻在医大人的脑海中。
  这次对中国医科大学的视察也是建国后,毛主席唯一视察的医学院校。"一定要把人民的医科大学办好"毛主席在新时期对中国医科大学的教悔,鞭策着中国医大全体教职员工在社会主义时期继续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经过70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医科大学已成为多院系、多层次、多形式办学的综合性医科大学。全校师生员工正在为把中国医科大学建设成为我国高水平的医学教育、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保健的重要基地,成为具有特色和较大影响的国内一流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8、一所倍受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关注的学校
  中国医科大学7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关怀、支持中国医科大学成长发展的历史。
  1931年建校伊始,朱德同志参加开学典礼并讲话,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色医生"的办学方针。
  1940年9月,经毛泽东提议,学校正式更加名为中国医科大学。
  1940年底,毛泽东来到学校参加纪念白求恩逝世周年的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号召:全校师生要好好学习白求恩对病人的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治疗作中不能马虎大意,并讲述了团结中西医的重要意义。
  1941年夏,毛泽东欣然命笔,为中国医科大学写下"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光辉题词。
  1941年7月,毛泽东再一次来到学校,参观医大建校十周年展览会,毛泽东兴致勃勃、仔细观看着各种展品,并在留言簿上写到"办得很好"。
  1945年2月的一个傍晚,毛泽东又一次来到医大校园,与师生们促膝谈心,他向师生们讲述了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与工农兵相结合,学习白求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伤病员服务的精神。师生们围着毛泽东,毛泽东侃侃而谈,人群中不时传来掌声和笑声,直至很晚。
  1950年3月1日,毛泽东、周恩来访苏归来,途经沈阳,亲临学校视察,勉励全校师生办好人民的医科大学。
  1991年,中国医科大学建校60周年之际,邓小平同志亲笔为《中国医科大学校史》题写书名、江泽民、李鹏、陈云、李先念、彭真、邓颖超、李铁映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及卫生部部长陈敏章为学校题词。江泽民题词:"发扬红军卫校传统,办好社会主义医科大学",表达了党中央领导同志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医科大学的极大关怀和勉励。

  中国医科大学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办学历史,书写了中国医学教育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为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人重视并关注中国医科大学的发展,也必将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留下重要的一页。
 

发布时刻:2006-6-6 14:54:21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东南大学2008年考研复试分数线公布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博士生硕士生研究
上海交大2011年博士研究生公开招考网上报考
江苏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眭建
蚌埠医学院研究生2007招生计划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考研首页
院校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