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医学考研
资讯
考试报名 招生简章 成绩查询
考研复试 考研调剂 考研论坛
专业
西医综合 中西综合 公共基础
各省动态
北京 天津 河北
上海 湖北 江苏
浙江 安徽 更多省份
 医学全在线 > 考研院校 > 华中华南 > 中山大学 > 报考指南 > 正文
中山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相关问题解答
来源:中山大学 更新:2007/7/13 字体:

 

5、为什么全日制博士生的资助面为100%,而全日制硕士生的资助面只有60%左右?

培养机制改革后,国家对研究生的拨款制度没有改变,目前我校博士研究生中由国家财政拨款的占65%,硕士研究生由国家拨款的占49%,也就是说我校有35%的博士生和超过一半的硕士研究生国家是没有拨款的。因此在经费仍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我校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博士生身上。这也是考虑到博士生的工作和学习特点,以及导师和学校的经费支付能力的。

对硕士研究生,这次改革在经费和奖助方面都属于“微调”。学校提供奖助的名额与改革前的公费指标基本持平。但对奖助实行动态管理,研究生如果触犯校规、校纪,或者学习工作表现不佳,第二年就可能会被终止奖助资格。改革后,获奖助金的学生,其生活津贴也比改革前的普通奖学金高出许多。

6、中山大学研究生奖助金如何评定?

为激励硕士生学习,硕士生的奖助金实行动态评定,每年由院系根据学校下达的各类奖助名额评定一次,第一年评定的主要依据为:(1)入学考试的初试和复试成绩;(2)大学期间学习成绩及工作表现。第二、第三年奖助金评定的主要依据:(1)前一年的学习成绩及综合表现;(2)导师的考核意见。

所有非在职的全日制博士生只要没有触犯校纪、校规,完成导师规定的科研工作,均可获得奖助金,但经导师考核不合格或违反校纪、校规者,或没有完成导师规定的科研任务者,终止其享受奖助金的资格。

7、新的培养机制实施后,老生怎么办?线网站www.med126.com

培养机制改革方案从2007年入学的研究生开始实施,学校实行老生老办法,新生新办法的管理方针。但老生也可以向导师或学校申请另设的“三助”岗位,以获得三助岗位津贴。

8、与改革前比,培养机制改革后主要有哪些变化?

变化是明显的,首先学校和导师对研究生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了。研究生是这次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总的来说,学校对研究生资助强度提高了,资助的覆盖面扩大了,研究生生活津贴资金总额度有了较大增加。其次,实行科研主导的导师负责制,明确了导师责任,把科研工作与招收培养研究生直接挂钩,让承担课题多的导师可能招到更多的研究生,赋予导师对研究生较大的管理权项。第三,消除研究生教育中的“大锅饭”与“铁饭碗”,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一个全新的机制保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中山大学护理学院2008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
中山大学医学院遗传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中山大学医学院药理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中山大学药学院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生导师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考研首页
院校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