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之德,医学博士,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副教授。
招生专业: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手段和意义:
研究项目:“哺乳动物附睾精子成熟和精卵识别受精机制的研究”。
内容、特色、手段:运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LMD)、胶上差示双向电泳(DIGE)、蛋白电泳图像软件分析系统、蛋白质谱测序及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等蛋白质组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对实验动物附睾内与精子成熟及受精相关的各种蛋白进行捕捉及组织细胞定位,并尝试阐明关键蛋白分子间作用的分子机制。
意义:揭示哺乳类动物附睾精子成熟和精卵识别等受精奥秘,同时也为今后临床上因该类关键蛋白分子异常而引起精子功能发育不良或少精或精子畸型并导致男性不育的进一步诊治,以及最终以附睾作为靶器官的人类抗精子成熟或阻断受精的可行性避孕疫苗的研制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实验室工作条件:
本学科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即从事雄性生殖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分别为国家教育部“211工程”第一和第二期重点学科,其实验室为上海市科委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
主要研究成果:
近期已发表的相关论著:
1. 丁之德等。人精浆中与精子前向运动相关蛋白的研究---蛋白的纯化及活性分析。中国男科学杂志2005;19(4):
2. 丁之德等。人精浆中与精子前向运动相关蛋白的研究---蛋白的分离及活性检测。中国男科学杂志2001;15(2):89-93
3. 丁之德等.人精子膜甘露糖结合蛋白的研究---蛋白的纯化。生殖与避孕2000;20(1):20-5
4. 丁之德等. 人精子膜甘露糖结合蛋白的研究---蛋白的定位。中国男科学杂志2000;14(1):19-21
近期已发表的相关综述:
1. 丁之德等。哺乳动物精浆蛋白与精子成熟关系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2002年,21(1):2-5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2. 丁之德等。哺乳动物精子膜与精卵识别相关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2001年,20(1):13-17
获得学术奖励情况:
1. 2001年8月获中国解剖学会第七届组织学与胚胎学专业青年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2. 1998年11月获中国解剖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暨98学术年会“优秀论文报告奖”
3. 1996年9月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四作者)
4. 1996年10月获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四作者)
招生要求:
考生可为生物类专业(包括:遗传、免疫、生化、细胞生物学等)或医学类专业(包括: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医学检验等)本科毕业生,获学士学位,并具备一定的实验室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