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锁骨骨折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fracture of clavicle
拚音 SUOGUGUZHE
别名 中医:锁骨骨折,缺盆骨折,锁子骨断伤,井栏骨折断,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骨折、骨损伤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多由于间接暴力所致,摔倒时手或肘部着地,外力自前臂或肘部沿上肢向近心端冲击,骨折多为斜型或横断型,骨折端除在重叠移位外,内恻段因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向后上移位,外侧段由于上肢的重力和胸大肌、斜方肌、三角肌的牵拉而向前下移位。直接暴力造成的多为粉碎型,比较少见。若粉碎型骨折严重移位,有时会压迫或刺伤锁骨下动、静脉或臂丛神经而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合并症。
中医病因 多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引起,且骨折后移位亦与外力、重力和肌肉的牵拉有关。
季节
地区
人群 锁骨骨折临床较为常见,可发生于各个年龄,以儿童和青壮年多见。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较常见。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锁骨骨折诊断标准:
1.多由间接暴力引起。
2.局部肿胀、压痛,可扪及移位的骨折端。
3.幼儿不能自诉疼痛部位,皮下脂肪丰满,畸形不明显,易被漏诊,若不愿活动上肢,应想到本症。
4.X线正位片可确诊骨折类型。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有手、肘、肩部着地摔倒受伤史,或锁骨部有直接暴力打击史。
症状
体征 骨折后局部疼痛,肿胀明显,锁骨上下窝变浅或消失。甚至皮下瘀斑,骨折处有异常隆起,活动障碍,患肩下垂,常以健手托住患侧肘部来减轻上肢重量牵拉而引起的疼痛;头向患侧倾斜,下颌偏向健侧使胸锁乳突肌松弛来减少疼痛。
骨折处有明显压痛,局部肌肉痉挛,完全骨折者可摸到移位的骨折端有异常活动和骨擦感。未完全骨折者局部有异常隆起。幼儿患者由于缺乏自诉能力,加之临床症状不明显,常易误诊,但患肢活动或压迫锁骨时,如穿衣、上提其手或从腋下托起时,会因疼痛加重而啼哭,可揭示诊断。
合并有锁骨下血管损伤者,患肢血循环障碍,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合并臂丛神经损伤者,患肢麻木、感觉及反射均减弱。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X线摄片可确定诊断。X线正位照片可显示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对怀疑有骨折而拍片未发现者,可以加照斜位X线片以帮助识别,或者三天后再拍X线片。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肩部软组织损伤:有受伤史和局部肿痛。锁骨外1/3骨折局部有畸形,活动肩关节时疼痛增剧,用一手固定肩部拇指按于锁骨处,另一手托患者肘部向上推送,有异常活动,X线片即可提示骨折,软组织损伤无畸形和异常活动。
2.肩锁关节脱位:有受伤史和肩外侧肿胀、疼痛,肩锁关节脱位可触及锁骨肩峰端漂浮感。X线片拍正位片即可鉴别。
3.婴幼儿锁骨骨折与臂丛神经瘫相区别:臂丛神经瘫除肩部活动无力外一般肩部不疼锁骨完整,同时有肩部内收内旋,肘部伸直畸形,有相应的感觉减退区,随时间增长,有相应的肌肉萎缩。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1.近愈:骨折基本复位,固定良好。
2.治愈:骨折愈合,上肢功能完全恢复。
预后 锁骨骨折容易愈合,不愈合者少见。但保持解剖对位很不容易,虽有些畸形愈合,一般不影响功能可不作特殊处理。
并发症 合并症较少见,骨折碎片向下、内移位,有可能压迫甚至刺破血管、神经和肺尖;碎片若向上、外移位,可穿破皮肤造成开放性骨折。
西医治疗 治疗以闭合复位、外固定、早期功能活动为主。不同类型的骨折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对幼儿青枝骨折,用三角巾悬吊即可。若有移位,则用"8"字形绷带固定1~2周即可。对少年或成年人有移位的骨折,必须进行手法复位和固定。对骨折端轻度移位者,不必强求解剖对位,只要与健侧等长,无上下成角畸形,日后不影响愈合及功能,用"8"字石膏绷带固定即可。对有移位严重,有畸形者,用手法整复,"8"字石膏绷带固定3~4周。复位后骨折处仍有移位者可用双圈固定法,将纸垫深压骨折近端,外加胶布固定,将备好的固定棉圈套在两侧肩部,用两条短布条在背后捆扎,胸前用布缚住两圈前侧,利用肩部下垂之力和棉圈在腋下的杠杆作用来维持骨折对位。
对粉碎型骨拆,手法难以复位者或若用力向下按压骨折碎片,有可能造成锁骨下动、静脉或臂丛神经的损伤者,忌用按压手法。垂直的骨折碎片一般不会影响骨折愈合,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随着骨痂的生长,这些碎片可能逐渐被新生骨包裹,愈合后骨折局部仅形成一隆起,一般不会引起骨折部位疼痛或不适。以上各法固定后如果病人两手及前臂有麻木感,桡动脉摸不到时,表示石膏或双圈有过紧压迫血管、神经现象,应适当放松至解除症状为止。
对开放性骨折或合并血管神经压迫症状及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影响功能者、或皮质有缺损的、或骨折复位固定后仍不能稳定的,应切开复位内固定,一般在局麻下,采用髓内针、钢板、钢丝、螺丝钉来固定。手术容易引起不愈合,要严格选择指征。术后悬吊前臂。
常用的纠正重叠移位的方法:①膝顶复位法:令患者坐凳上,挺胸抬头,上肢外旋,双手叉腰,术者在背后一足踏于凳缘上,将膝部顶住患者背部正中,双手握其两肩外侧,向背后徐徐拔伸,使患者挺胸、肩部后伸,以矫正骨折端重叠移位。如仍有侧方移位,术者一手拇、食、中指用捺正手法矫正之。亦可由一助手用膝部顶住患者背部正中,双手握其双肩外侧,向背后徐徐拔伸,待重叠移位矫正后,术者站于患者前面,并以两手拇、食、中指分别捏住两骨折端,将骨折近端向前向下推按,骨的远端向后向上端提,使之复位。②外侧牵引复位法:令患者坐凳上,一助手立于健侧,双手绕患侧腋下抱住其身,术者以一手握患侧上肢,提至肩平,并向后上方拔伸牵引,另一手拇、食、中指三指捏住骨折端,用捺正手法使之复位,再将患侧上肢徐徐放下。亦可由另一助手向后上方牵引患侧上肢,术者以两手拇、食、中指进行捺正复位。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作手指、腕、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和用力握拳;中期可作肩后伸的扩胸活动;后期可逐渐作肩关节的各种活动,重点是肩外展和外旋活动,防止肩关节因固定时间太长而致功能限制。在骨折愈合前,严禁抬臂动作,以免产生剪力而影响骨折的愈合。
中医治疗 锁骨骨折绝大多数可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幼儿无移位骨折及青枝骨折,均不需要手法复位,仅给予适当固定以限制活动即可。对有移位的一定要纠正重叠移位和成角移位,用手法复位和固定。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不同类型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一、复位手法
(一)幼儿锁骨有移位骨折:采用双手扳住患儿两肩外展,两拇指顶住两肩胛间区,向背后徐徐用力牵引,使患儿挺胸、肩部后伸,后用拇、食、中三指以提按手法将远端向上向后端提,将近端向下按捺,使之复位。
(二)少年及成人锁骨骨折:
1.膝顶复位法:详见‘西医治疗’栏。
2.外侧牵引复位法:详见‘西医治疗’栏。
二、固定方法:
1.横"8"字绷带固定法。
2.斜"8"字绷带固定法。
3.双圈固定法。儿童一般固定2~3周,成人固定4周。粉碎骨折6周。
三、药物治疗: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可内服复元活血汤。中期宜接骨续筋,内服可选用续骨活血汤、新伤续断汤。后期宜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可内服肢伤三方或补血固骨方。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锁骨骨折可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骨折复位及固定后数日内即应开始练习肩关节外展、外旋、后伸活动,防止关节挛缩。开始时可在躯干向患侧倾斜的姿位下摆动上肢,以后逐渐增加用力程度,扩大活动范围。去除外固定后应积极进行恢复肩关节活动度及肩带肌力的练习。
预防
历史考证 明代对锁骨骨折已有较深的认识,如《普济方·折伤门》对锁骨骨折的治疗就有详细的论述。清代对锁骨骨折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更进一步的论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亦有较详尽的论述。
相关文章
 邵老封君手足麻而无力
 求艾灸、拔罐教材
 颠茄属
 第二节 脂质代谢
 青春痘与痤疮案
 五苓散消水湿内盛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