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鼻咽癌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拚音 BIYANAI
别名 中医:颃颡癌,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咽喉科疾病,耳鼻咽喉肿瘤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鼻咽癌是一种起源于鼻咽部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中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发病原因不甚清楚,一般认为下列因素有关: ①遗传因素:遗传因素表现在种族的易感性,黄种人较其他人种多见并有家族聚集现象。 ②病毒感染:EB病毒与鼻咽癌关系密切。 ③环境因素:有些微量元素如镍、多环烃类、亚硝胺类等与鼻咽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广东省最高,次为广西、湖南等省,
人群 男性多于女性,红3:1。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之间。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鼻咽癌在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占首位。有人统计鼻咽癌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0%以上,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近80%,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病的发生,与机体内外的各种致病因素有关,如素体虚弱,七情内侵,饮食不节,各种不良刺激等,使体内肺、脾、肝、肾等脏腑发生了病理变化,出现了气血凝滞,痰浊结聚,火毒困结,以致脉络受阻,积聚而成肿块。
病理 鼻咽癌多发生于鼻咽的顶后壁、咽隐窝等处,局部呈结节状或菜花样,表面可能有溃疡形成,有时病变向粘膜下浸润、发展,但粘膜表面却无明显突起,在病理组织学方面,以鳞状上皮细胞癌多见,其次为腺癌和未分化癌。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1.邪毒外袭,痰热结肺
证候:一侧鼻塞,涕多粘稠,涕中或带血丝,或感一侧耳胀闷堵塞感,或偏头痛头胀,口干鼻焮,或咳嗽痰黄,舌质红,苔微黄,脉滑数。鼻咽部见新生物隆起,粗糙,色淡红,表面有分泌物附着,颈部或可扪及恶核。
辨析:①辨证:鼻塞,涕粘或涕血,一侧耳胀闷堵塞感,咳嗽痰黄,鼻咽肿物色淡红,有分泌物附着,脉滑为辨证要点。②病机:患者肺中素有痰热,又嗜烟酒或长期遭受不洁空气的刺激,则肺热更甚,肺火煎炼津液成痰,痰热上烁颃颡,日久积结而为肿块。耳胀塞,鼻塞,头痛为痰热蒙蔽清窍而致;鼻衄或涕血为痰火的伤鼻咽血脉之征。
2.肝气郁结,气滞血瘀
证候:头痛较甚,耳内胀闷或耳鸣耳聋,胸胁胀痛,口苦口干,舌质红或暗红,或瘀暗紫斑,苔白或黄,脉弦细或弦涩。鼻咽肿块暗红,或有血脉缠绕,触之易出血,颈部或有硬实肿块。
辨析:①辨证:头痛,耳内胀闷堵塞感,胸胁胀闷,口干口苦,舌暗紫斑,鼻咽肿块暗红,脉诊或弦涩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肝气郁结,疏泄失常,肝郁血逆,致气血膨滞,瘀阻脉络,日久结聚而为肿块,脉络瘀阻不通,或癌肿上犯颅脑,故头痛较剧;肿块堵塞,气机不利,则耳窍不道,耳鸣耳聋;气血瘀滞脉络,脉络外露,故肿块色暗红,血脉缠绕;邪毒循经结聚于颈部,故颈部有硬实肿块。
3.脾胃受伤,痰浊结聚
证候:头痛头重,鼻塞涕血,痰多胸闷,体倦嗜睡,或见心悸,恶心,胃纳差,大使溏,舌质淡暗或淡红,舌体胖或有齿印,苔白或厚腻,脉弦滑或细滑。鼻咽肿物色淡有分泌物附着,颈部明恶核。
辨析:①辨证:头重痛,鼻塞涕血,痰多胸闷,舌体胖或有齿印,鼻咽肿块色淡有分泌物附着为辨证要点。②病机:因饮食不节或常食有毒发霉腐败食物,热毒蕴积脾胃;或因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肝脾不和,以致脾失运化,痰浊内停,郁火相凝,痰火互结,阻塞脉络而为癌肿;痰浊蒙蔽清窍,清阳之气不升,故头重头痛,鼻塞;舌质淡舌体胖或齿印为痰湿之征。
4.肝胆火旺,热毒困结
证候:头痛剧烈,痰涕带血,污秽腥臭,耳鸣耳聋,或视蒙复视,咳嗽痰稠,心烦失眠,口干口苦,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滑或弦数。鼻咽肿块溃烂,或呈菜花状,颈部肿块硬实。
辨忻:①辨证:头剧痛,涕血污秽腥臭,口干口苦,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鼻咽肿块溃烂,或呈菜花状,颈部肿块硬实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火毒结聚,灼伤肌膜脉络,肉腐脉损,故痰涕带血,污秽腥臭;火毒上炎,上犯于脑,脑脉受伤,则头艰剧烈;火毒蒙蔽耳窍,可致耳鸣耳聋;毒邪灼伤头颅脉络,则可致视蒙,复视等症;口干苦,小便短黄,大使秘结,脉弦数为肝胆火热之征。
5.肾精亏虚,邪毒滞留
证候:鼻塞涕血,耳鸣耳聋,头痛眩晕,形体消瘦,颧红盗汗或午后潮热,五心烦热,舌质红干,少苔或无苔,脉细或细数。鼻咽肿块色淡红,或血缠绕,或污脓附着,颈部或有恶核。
辨析:①辨证:鼻塞涕血,耳鸣耳聋,头痛眩晕,颧红盗汗或午后潮热,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鼻咽肿块色淡红为辨证要点。②病机:因禀赋不足,素体肾虚,或因年老体弱,机体不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刺激,邪毒乘虚而入,久积而成肿块。癌肿侵犯体内,更伤阴耗气,气血渐衰,故形容瘦削:邪毒上壅于清窍,又气血不足,不能上荣,故耳鸣耳聋,头痛眩晕;颧红盗汗,午后潮热,五心烦热,舌红少苔等为肾阴虚之征。
西医诊断标准 鼻咽癌的TNM分类。
1.T(原发癌):To未发现原发癌灶;T1肿瘤局限于鼻咽腔的一侧壁或两壁交界处的病灶;T2肿瘤侵犯两壁以上,但未超腔;T3原发癌超腔,有颅神经侵犯,有颅底骨破坏;T4有T3的两种情况以上者。
2.N(颈淋巴结转移):No未摸到颈淋巴结肿块;N1颈深上组有活动的淋巴结肿块(3cm×3cm大小作参考);N2颈深上部位以下至锁骨上范围有淋巴结肿块,或颈部有活动受限制或固定的淋巴结肿块(一般在8cm×8cm以内);N3锁骨上窝淋巴结转移,或淋巴结肿块大于8cm×8cm以上。
3.M(远处转移):Mo无远处转移;M1有客观指标证实(活检、X线照片、超声波等)有远处转移者。
4.临床分期:Ⅰ期——T1NoMo;Ⅱ期——T2NoMo,To-2N1Mo;Ⅲ期——T3NoMo,T3N1Mo,To-3N2Mo;Ⅳ期——T4NoMo,T4N1Mo,To-4N3Mo,M1。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鼻咽癌的早期症状比较复杂,因而早期诊断常被忽视,就鼻咽癌的症状一般可分为四种情况,即颈淋巴结转移症状、鼻部症状、耳部症状及脑神经症状。
1.鼻部症状:鼻部症状最主要的表现是鼻分泌物中带血,因为出因量不多,常被病人忽视,但回吸性血痰应引起高度重视。鼻堵早期并不明显,只在肿瘤长大时堵塞后鼻孔才引起鼻堵症状。
2.耳部症状:由于肿瘤压迫咽鼓管口,致耳鸣、听力减退、渗出性中耳炎或化脓性中耳炎,有些病人首发症状表现在耳部,耳鸣及耳聋为首次就诊的主诉,常被医生忽略。
3.颈淋巴结转移症状:有些鼻咽癌早期就有颈淋巴结转移。有人统计颈淋巴结转移约占60%~80%,而转移为第一症状者占40%左右,所以颈淋巴结转移是鼻咽癌中很重要的症状。颈淋已结引起的症状主要是肿瘤浸润颈部软组织,压迫神经而引起疼痛。
4.脑神经症状:鼻咽癌向颅底发展引起颅底骨质破坏,因而侵及脑神经或咽淋巴结转移,而压迫脑神经所致。尤其原发于咽隐窝的鼻咽癌,向上侵犯最易侵入破裂孔而达颅腔,第Ⅴ、第Ⅵ脑神经位于破裂孔因而最先受侵犯,是最常见的受侵犯的颅神经。病变继续扩大时第Ⅲ、Ⅳ、Ⅱ脑神经也可被侵犯。当第Ⅴ脑神经受侵犯时引起剧烈头痛,常被误认为是三叉神经痛,早期间歇性,晚期持续性,当第Ⅵ脑神经受侵犯时,病人眼球表现内斜位、复视、主要因眼外直肌麻痹所致。严重者脑神经广泛受侵犯,可出现视力丧失,眼球固定,软腭麻痹,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舌歪,霍纳氏症候群等表现。
5.其他症状及远隔转移:肿瘤侵及翼内肌则张口困难,晚期可有全身转移,最常见是肺转移,引起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体检 检查所见间接鼻咽镜或纤维鼻咽镜检查可见早期病变,局部粘膜粗糙不平、增生、肉芽样肿物以及进一步形成菜花样,溃疡样等表现。
电诊断
影像诊断 X线检查:X线鼻咽侧位及颅底摄片,可协助了解病变范围和颅底骨质破坏情况。骨质破坏常发生在破裂孔、卵圆孔、棘孔等处。CT扫描或磁共振检查,能从不同层面显示病变情况,查出X线平片不能发现的病损及脑组织受累情况。
实验室诊断 1鼻咽镜检查:常用间接鼻咽镜经口进行检查。检查应依次查看鼻咽顶后壁、咽隐窝、咽鼓管隆突及开口、后鼻孔等处,并注意曲侧对照比较。鼻咽癌多发生于鼻咽顶后壁或咽隐窝处。病变处常高低不平,呈结节状增生,或有溃疡形成,如系粘膜下浸润型,粘膜表面常光滑,诊断时应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分析,如作活检,应注意深取。对于少数咽反射敏感者,常不能配合检查,应以1%丁卡因(地卡因)喷布咽部后,再行检查。不要轻易放弃检查。对于因张口困难或其他原因不能经口检查鼻咽部时,可经鼻导入纤维鼻咽镜进行检查。 2、细胞学检查:取鼻咽部分泌物,经涂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检查脱落之癌肿细胞。因方法简便,曾有人用于普查工作。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6)免疫血清学检查:鉴于鼻咽癌患者血清中有对EB病毒抗体起反应的特点,常用免疫酶标法或免疫荧光法检测鼻咽癌患者血清中EB病毒的VCA-IgA抗体。临床实践证明,多数鼻咽癌患者之检验结果为阳性(滴度>1:5),并随着病情发展,其几何平均滴度也逐渐升高。由于检测方法简便(特别是免疫酶标法),可用于鼻咽癌普查工作,以便对阳性者作进一步检查。但有部分检测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不相符合,因此,其化验结果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仅供诊断时参考。
组织学检验 (3)活组织检查:包括鼻咽部活检及颈淋巴结活检两方面。鼻咽部活检多经口腔,在间接鼻咽镜明视下,以翘头活检钳,于病变处咬取组织。咬取应有一定的深度,以利病理诊断,但应避免用力撕拉而损伤组织。亦有采用经鼻腔途径行鼻咽部活检者,但不易窥见肿瘤,咬取有一定目性。对于粘膜下浸润型者,咬取组织一定要深,必要时可酌情考虑切开粘膜后咬取深部组织。若鼻咽部多次活检未能证实,或鼻咽部原发病灶不明显之颈淋巴结肿大者,可考虑颈淋巴结穿刺活检术。
西医鉴别诊断 1.颈淋巴结转移与颈部其他肿块鉴别:鼻咽癌患者约有60%的淋巴结转移,但是临床上颈部肿块疾病很多,从炎症,先天性疾病及其他肿瘤三种情况区别肿块,从以下凡个方面分析肿块:①病史:有人提出一条可供参考的规律,即所谓"7字律",即7天者为炎症,意思是短时间内的颈部肿块多为炎症;7个月者多为肿瘤,因为肿瘤时间较长,按月计算,一般是肿瘤。炎症数月不愈者甚少,结核性肿块时间可能较长,但应有肺结核,另外有低烧、乏力、盗汗等全身症状。7年者可能为先天性疾病,如囊肿等。所以要仔细问病史,从病程的长短上可初步定性。②触诊:用于触摸肿块,了解肿块的部位、大小、硬度、活动度等,可估计肿块的性质,如为囊性,甚至有波动者可能为先天性囊肿。活动的成串的淋巴结可能为颈淋巴结核,实质性肿块多为肿瘤,能活动者可能为良性肿瘤。坚硬固定活动差者可能为恶性肿瘤。另外,根据肿块的部位可估计其原发灶,因为恶性肿瘤转移颈部都按其淋巴引流走行。如鼻咽癌转移至颈深淋巴结最上部,喉癌多沿颈动脉分叉处淋巴结转移。③颈部肿块穿刺针吸取作病理检查可能确定诊断。如为转移癌应仔细找原发灶,假若是鳞癌首先是鼻咽部、舌根、梨状窝、食道上段。分化不良的癌应是鼻咽部原发灶。腺癌应作腹腔、盆腔的检查,因左侧有胸导管的原因,70%的盆腔癌转移到左颈部。④X线及CT的头颈、颅底、胸、食道、腹腔的检查可帮助寻找原发灶。超声波检查,同位素扫描能帮助确定肿块的性质。⑤血清免疫学检查:测定血清中EB病毒抗体有助于诊断。
2.何杰金氏病:鼻咽部恶性淋巴瘤多见于年青人,因原发肿瘤较大,鼻部及耳部症状明显,并伴有全身其他处淋巴结肿大,但颅底侵犯不常见,病理可区别。
3.颈淋巴结核:在上面颈肿块中已提到,肺部检查,活组织检查可以区别。
4.三叉神经痛:晚期鼻咽癌颅底破坏引起剧烈头痛应与单纯三叉神经痛区别。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鼻咽部癌肿及颈淋巴结消失,症状及体征消失。鼻咽部活体组织检查未找到癌细胞。
2.好转:鼻咽部癌肿及颈淋巴结缩小,症状及体征改善。鼻咽部及颈淋巴结活体组织检查仍可找到癌细胞。
3.无效:癌肿未见缩小,继续增大并加速向邻近组织扩展和向远处转移,终呈恶液质而死亡。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1.放疗:目前对鼻咽癌的治疗较有效的方法是放射治疗。用60钴或电子加速器放射。对鼻咽癌原发灶的放射剂量60~70Gy,颈部淋巴结转移则用组织量为50Gy,在6周内完成。放疗1年后复发者可行第二次放射,时间间隔越短,第二次放射疗效越差。间隔越长第二次放疗效果越好。放疗期间要注意血像的改变,每周查一次白血球,若血球低于3000/立方mm时应暂停放疗,加强营养治疗,应用利血生,鲨肝醇等增加白血球药物。
2.手术治疗:鼻咽癌因放射治疗效果较好,不必手术切除,而且手术难度较大,不容易彻底。但有时放疗结束后局部仍有残存者或放疗后短期内又复发者不易再行放疗,可手术切除。
3.化疗:晚期病人或远隔转移者,可用化学治疗,常用有三种化疗方法:①动脉插管化疗:动脉插管法化疗能提高局部药物浓度,不但效果好,而且全身毒性反应轻,常用的方法是颞浅动脉插管和面动脉插管。②全身化疗:全身化疗可用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目前多用联合化疗方案,常使用顺铂(PDD)、阿霉素(ADM)、平阳霉素(BLM)联合治疗,同时给予水化与利尿剂。用化疗时常引起局部及全身反应,特别是对造血系统有抑制反应,应密切观察病人,严格掌握剂量。
中医治疗 本病的治疗,以辨证治疗为主。还需根据临床具体情况,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灵活施治。
一、辩证选方1.邪毒外袭,痰热结肺
治法:清肺利鼻,除痰散结。
方药:清金化痰汤(《统旨方》)加减。黄芩12g,栀子12g,桔梗12g,麦冬15g,桑白皮15g,贝母12g,知母12g,瓜蒌仁15g,橘红3g,茯苓15g,甘草6g。鼻塞涕多者,可加辛夷花、白芷;涕血者,宜加白茅根、茜草根以凉血止血。
2.肝气郁结,气滞血瘀
治法:行气活血,软坚散结。
方药:三棱散(《证治准绳》)加减。三棱15g,赤茯苓15g,当归10g,鳖甲15g,枳壳10g,白术10g,木香10g,可加柴胡郁金以疏肝解郁散结;配加仁、红花以加强活血祛瘀散结之功。
3.脾胃受伤,痰浊结聚
治法:调和脾胃,祛痰散结。
方药:清气化痰丸(《医方考》)加减。陈皮6g,杏仁12g,枳实12g,黄芩15g,瓜蒌仁159,茯苓15g,胆南垦15g,制半夏15g。颈部肿块硬实者,可选加虻虫土鳖、红花、桃仁泽兰等以破血逐瘀散结。
4.肝胆火旺,热毒困结
治法:泻火解毒,化瘀散结。
方药:柴胡清肝汤(《医宗金鉴》)加减。柴胡15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5g,生地15g,防风10g,牛子12g,黄芩15g,栀子12g,连翘12g,花粉15g,甘草6g。火毒极盛,宜配加山豆根青黛、苦地胆龙胆草等以苦寒泄热毒;肿物溃烂,腐败污脓多,可加鱼腥草马勃、穿山甲皂角刺等清热利显排脓之品;鼻衄涕血,可选加白茅根仙鹤草、茜草根之类;脉络瘀阻,出现口眼喎斜,视一为二,伸舌不正,面麻等症,可选加地龙干、蝉衣蜈蚣、白芍、钩藤等以通络止痉。
5.肾精亏虚,邪毒留滞
治法:调和营血,扶正祛邪。
方药:和荣散坚丸(《医宗金鉴》)加减。川芎10g,白芍15g,当归10g,茯苓15g,熟地15g,陈皮6g,香附10g,桔梗10g,白术10g,人参15g,甘草6g,昆布15g,贝母12g,升麻15g,红花10g,夏枯草15g。肾阳亏损,眩晕耳鸣,腰膝痠软,潮热盗汗者,可选加山萸肉、旱莲草女贞子、杞子、菟丝子等;肾阳不足,四肢冰冷,眩晕耳鸣,小便清长,夜睡梦多者,可选加熟附片、肉桂补骨脂益智仁等。
二、其他疗法
1.耳根环形注射法:将耳根部常规消毒,使用6号针头,环绕两侧耳根前后,上下皮下注入消毒生理盐水共10~20ml(必须完整地封闭一圈)。用于鼻咽癌头痛、颈痛剧烈者。
2.小剂量杜冷丁穴位注射法:用青霉素皮试针头,从神门穴向前下方斜刺皮下,约2~3mm,注入0.1~0.3ml杜冷丁(含1~5mg),注射完毕针头慢慢退出,以免药液从针口流出,用于鼻咽癌头痛,颈痛剧烈者。本法止痛效果及止痛时间与肌注杜冷丁100mg相似,止痛时间达20多小时,一般注射10分钟即发生止痛效力。
中药 1.鼻咽清毒剂:每次20g,每日2次,30天为一疗程。本方清热解毒,消肿散结。2.鼻咽灵片:每次5片,每日3次。本方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益气养阴。
3.西黄丸:每丸3g,每次服1丸,日服2次。本方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化痰散结。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前西医治疗鼻咽癌以放疗为首选方案,由于鼻咽部位置深在,因此选择穿透力强、皮肤量低、吸收较少的高能放射源,如60钴或电子加速器,二者中又以加速器较优,因其深部剂量高且均匀。对周围正常组织损害少,疗效可以提高。颈部转移淋巴结可用60钴或高能X线照射,电可用深部X线照射。对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或考虑远处转移时,可辅以化疗。对放疗后局部残留病灶,放疗无效的颈部局限性肿块,可考虑手术治疗。放疗疗效确切,已被广泛用于鼻咽癌治疗,但放疗也可引起后遗症,主要表现为放射性脑脊髓损害,局部的溃疡、皮炎、腺体被破坏而致咽干、食欲不佳,鼻腔干燥结痂等,为了改善症状,提高疗效,中医辨证治疗鼻咽癌中,已被我国医务工作者广为采用,并取得许多经验。中药治疗起效作用缓慢,直接杀伤瘤细胞的作用不及放疗和化疗,优点在于可辅助和加强放疗和化疗效果,减轻副作用,并可长期使用。故在以放疗为主的基础上,辅以中药治疗,发挥各自优势,有益于疗效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鼻咽癌有以下儿种方案:
1.放疗过程中同时并用中药。
2.中药配合放疗,放疗后继续中药治疗。
3.病人全身情况差,或有影响放疗进行的疾病,如严重的心、肺、肝、血液系疾病,可采用中医药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在古代医著中,有许多类似鼻咽癌症状描述,如失荣、上石疽、鼻渊、真头痛、恶核、瘰疡等。如明《外科正宗·卷四》载:"失荣者,……其患多生肩之已上,初起微肿,皮色不变,日久渐大,坚硬如石,推之不移,按之不动,半载一年,方生阴痛,气血渐衰,形容疲削,破烂紫斑,渗流血水,或肿泛如莲,秽气熏蒸,昼夜不歇,平生疙瘩,愈久愈大,越溃越坚,犯此俱为不治。"这一描述,与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症状相类似。
相关文章
 产后体虚,求调养方法!
 健阳丹(《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四。)
 转贴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医院(连载)
 八年自学中医救治肾病女儿
 当归六黄汤
 初读伤寒,请教讲法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