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慢性前列腺炎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chronic prostatitis
拚音 MANXINGQIANLIEXIANYAN
别名 中医:肾虚腰痛阳痿早泄癃闭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男性生殖器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起病缓慢,临床症状复杂且无特异性,分全身和局部两大类的症侯。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慢性前列腺炎由于致病原因不一,临床上一般分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无菌性前列腺炎,二者症状表现虽基本相同,但病理改变不一。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组织中有细菌感染所致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无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组织虽有炎症佯改变,但不存在病原体感染所致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现象。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本病好发于20岁~40岁青壮年男子。
强度与传播 慢性前列腺炎:常为细菌性感染,多有反覆尿路感染史。亦可由真菌、病毒,滴虫和结核等引起。部分患者的发病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
发病率 本病发病率甚高,据统计35岁以上男性35%~40%患有本病,占泌尿外科男性就诊患者的1/4左右。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慢性前列腺炎的病理改变有多种形式,有卡他性、充血性或化脓性。久病者会出现纤维性变,腺体缩小或硬化而固定。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慢性前列腺炎诊断标准:
1.可有尿次稍多,排尿时尿道内有烧灼感及尿意不尽感。
2.可有骶部、会阴、下腹、腹股沟区、尿道、睾丸不适、胀痛。可并发虹膜炎、关节炎、神经炎。
3.可有性功能紊乱如性欲下降、早泄、遗精
4.前列腺指诊可正常,也可表面不平,质地不均匀,可有局部压痛。
5.前列腺液镜检,每高倍视野白细胞超过10个以上,卵磷脂减少或消失。
6.尿液和前列腺液分段定位培养和菌落计数(Meares-stamey检查法)对确诊有决定意义。若VB1及VB2阴性,或<3000个菌数/ml,而EPS或VB,超过5000个菌数/ml,即VB3超过VB12倍时,就可诊断为细菌性前列腺炎;VB1等4个标本均无菌,而病史、症状、前列腺指诊及前列腺按摩液符合前列腺炎诊断时,可诊断为无菌性前列腺炎。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临床症状复杂且无特异性,分全身和局部症状两大类,主要表现在疼痛、尿路症状、生殖系统症状、精神抑郁症等方面。临床表现有多种多样,主要为尿频、尿痛和尿不尽感,便后或排尿后有白色分泌物自尿道排出。常有睾丸、精索、会阴、腰骶部痛,有时疼痛可放射到阴茎头。可伴有乏力、性功能障碍、早泄阳萎或不育和神经衰弱等。
体征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尿液检查可见少量脓细胞。凡前列腺按摩液镜检白细胞每高倍视野超过10个或成团者,可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如果卵磷脂小体减少低于50%者会出现性功能异常。此病容易复发而不易根治。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
(1)自觉症状消失,前列腺指诊质地恢复正常或改善。
(2)前列腺液镜检,连续2~3次正常。
(3)分段尿和前列腺液细菌定位检验中EPS、VB3细菌培养阴性。
2.显效
(1)症状消失,前列腺指诊质地改善。
(2)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数正常。
(3)分段尿和前列腺液细菌定位检验中EPS、VB3细菌培养未转阴。
3.好转
(1)症状和前列腺质地改善。
(2)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未正常。
(3)分段尿和前列腺液细菌定位检验EPS、VB3细菌培养未转阴。
4.无效:症状、体征、前列腺指诊无改善;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无改善;EPS、VB3细菌培养仍阳性。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治疗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措施。一般疗法应做到生活起居有常,适当锻炼身体,包括气功、太极拳,以增强体质。消除思想顾虑,防止过劳或久坐湿地,避免饮酒与咖啡,节制房事。物理疗法有药物离子透人疗法和磁疗等。局部治疗可每周一次前列腺按摩,6—7次为一个疗程。经尿道药物滴注或尿道放置特制的硅胶双囊导尿管(相当于后尿道前列腺导管开口处有小孔)灌注抗菌药物,有一定疗效。由于慢性炎症前列腺包膜增厚,甚至感染灶内有小结石,多数抗生素难以弥散到腺体内,另外,前列腺炎也并非都是细菌性感染,故抗生素治疗的效果不理想,常用抗生素为红霉素林可霉素、氟哌酸、氟嗪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中医学对本病认识极不一致,从而导致临床治疗缺乏正确的中医理论指导,影响中医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古代医学由于解剖水平限制,把男子内生殖系统统属于精室范畴,前列腺当然亦不例外,但已清楚认识到溺窍、溺道与精窍、精道之不同,提出浊在精窍、精道。明·王肯堂《证治准绳·杂病·赤白浊门》曰:“溺与精,所出之道不同。淋病在溺道,故《医学纲目》列之肝胆部;浊病在精道,故《医学纲目》列之肾膀胱部。”清·林佩琴《类证治裁·淋浊》明确指出:肾有两窍,一溺窍,一精窍,淋在溺窍,病在肝脾;浊在精窍,病在心肾。”可见,淋与浊不同,淋之病变部位在溺窍、溺道;浊之病变部位在精窍、精道。前列腺既属精室,其病变当不属淋之范畴。从临床症状表现来看,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症状虽复杂且无特异性,但常见阴部疼痛和尿道有乳白色分泌物,尤在排尿终未或大便时滴出。这二个症状,中医文献早有论述。《素间·痿论篇》:“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yin于外,入房太甚,宗筋驰纵,发为筋痿,为白yin。”白yin即乳白色分泌物。王冰注曰:“白物yin衍,如精之状,因溲而下。”可见白yin非精,且在排尿终未时滴出。清·吴谦《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叙述更明白:“浊在精窍溺自清,秽物如脓阴内疼,赤热精竭不及化,白寒湿热败精成。”说明慢性前列腺炎当属“浊”之范畴,因其色白,故曰白浊。后世医家不解白浊之义,常把其与尿浊和精浊混淆。尿浊属溺窍、溺道病变,应区别之。而精浊与白浊虽同属精室病变,但古代医家经长期医疗实践发现,白浊与精浊之临床表现不同,因受解剖水平限制,无法解释病变为何均在精窍、精道,为区别之,故曰白浊,并未以精浊统之。现代解剖学则证明了前列腺导管与射精管开口位置不同。前列腺导管直接开口于尿道前列腺部精阜两侧,前列腺尿道底的许多小孔,即是前列腺导管的开口;射精管开口于前列腺尿道底前列腺囊直下方,尿道底两侧各有一开口。从而支持中医的认识,白浊与精浊、尿浊和淋证之不同,慢性前列腺炎即中医之白浊。

相关文章
 雄黄敷方(《圣济总录》卷一四八。)
 石膏也能吃死人
 茯神汤(《医统》卷二十三。)
 “一把草、一根针”中医治疗有望重回中国农
 女科百问 何以谓之经候? 上课笔记
 虎潜丸(《症因脉治》卷三。)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