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神经性皮炎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neurodermatitis
拚音 SHENJINGXINGPIYAN
别名 慢性单纯性苔藓,中医:牛皮癣,摄领疮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皮肤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神经性皮炎(neurodermatitis)为一种常见的发生于颈、肘、能等部位的皮肤瘙痒、苔藓化为特征的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又名慢性单纯性苔藓。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了,一般认为可能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有关。如情绪波动,过度紧张,神经衰弱,焦虑不安,恐怖忧愁等。饮酒、日晒、搔抓及局部磨擦等刺激,能诱发局部瘙痒,经常搔抓致使局部皮肤形成苔藓化。在苔藓化形成后,又可引起局部发生痒感,形成恶性循环,常使神经性皮炎不易治愈。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多见于青壮年。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郁闷不舒,心火上炎,以致气血运行失调,凝滞于皮肤,日久耗血伤阴,血虚化燥生风,或因脾蕴湿热,复感风邪蕴阻于肌肤而发病。
病理 组织病理检查为一般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变化。系表皮过度角化,棘层增厚显示一般慢性炎症变化,细胞内及细胞间水肿,基层细胞含较多色素颗粒,真皮上层高度水肿,血管及淋巴管扩张,毛细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或纤维细胞及白细胞浸润,浆细胞及肥大细胞较少见,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肿胀。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病初多为风湿热之邪阻滞肌肤故见局部皮肤起丘疹,自觉瘙痒,病久耗伤阴液,营血不足血虚生风化燥,皮肤失于濡养则皮损肥厚、粗糙、苔藓化,血虚肝旺,情绪不安,肝郁化火,则使病情加重,皮疹泛发全身,且难愈。总之本病辨证属风湿、血燥、肝郁所引起。
1.风湿蕴阻
证候:多见于限局性患者。皮损成片,呈淡褐色,粗糙肥厚,阵发性剧痒,夜间尤甚,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辨析:①辨证:以皮疹限局,粗糙肥厚剧痒为主要辨证要点。②病机:风湿蕴阻于肌肤则见局部起皮疹,日久肌肤失养则皮损肥厚粗糙、瘙痒。舌苔白腻,脉濡缓为风湿蕴阻之症。
2.肝郁化火
证候:多见于泛发性患者。皮疹色红,症见心烦易怒或精神抑郁,失眠多梦,眩晕心悸,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舌苔薄白,脉弦滑。
辨析:①以皮疹色红,伴心烦易怒,心悸失眠,眩晕为主要辨证要点。②病机:肝郁不舒,郁久化火,热灼肌肤故皮疹色红;肝失条达,郁而不舒则心烦易怒;火热上炎则眩晕失眠;热灼津液则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脉弦为肝郁化火之症。
3.血虚风燥
证候:多见于老年人及体质虚弱患者。皮损色淡或灰白,肥厚粗糙,常伴有心悸怔忡,短气,乏力,舌淡,脉沉细。
辨析:①辨证:以皮损色淡或灰白,肥厚粗糙为主要辨证要点。②病机:血虚风燥、肌肤失于濡养则皮损色淡,肥厚粗糙;血不养心则心悸怔忡,气短乏力,舌淡,脉沉细为血虚之症。
西医诊断标准 神经性皮炎诊断标准:
1.好发于身体易受摩擦部位,颈部尤为多见。播散性神经性皮炎分布较广泛,以头面、四肢、腰部为多见,常呈对称分布。
2.本病往往先有痒感,然后局部出现带有发亮的扁平丘疹,并迅速发展成苔藓样变,病损处通常无色素沉着。
3.瘙痒剧烈。
西医诊断依据 1.初发时先感局部瘙痒,由于搔抓皮肤迅速呈苔藓化。 2.好发于项部,颈侧,前臂或股内侧,四肢伸侧,骶部及会阴部等。以局限性者为多,少数病人则呈播散性,侵犯部位较广。 3.病程长,易复发。 根据特有的苔藓样皮损、阵发性瘙痒、好发部位、病程缓慢等,可以诊断。
发病 本病病程长,经过缓慢,持续数年至数十年,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病史
症状
体征 临床表现与分期
1.症状:初起时,局部有间歇性剧痒,无明显的皮肤损害,经过搔抓后局部出现圆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密集成群,呈正常皮色或淡褐色,表面光滑或覆有少量鳞屑。以后,丘疹融合成肚皮损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形成苔藓化,在患处及其周围可有抓痕,血痂及继发感染。
2.体征:剧痒和苔藓化是本病的临床特征。
3.临床分期
(1)静止期:表面炎症轻微或缺乏炎症,病变局限,境界清楚。
(2)进行期:皮损扩大,炎症显著,浸润明显,边缘模糊不清。
(3)退行期:浸润轻微,皮损变薄,倾向治愈。
4.临床分型
临床上本病分为局限性和播散性两种。
(1)局限件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苔藓,开始先觉局部瘙痒,由于搔抓和摩擦,出现多数米粒至高梁大淡红色、黄褐色或皮色的圆形或多角型坚实而有光泽的扁平丘疹,逐渐融合成片,表面有轻微鳞屑,可有抓痕和血痂。皮损以中央最显著,边缘较轻。时久,由于搔抓刺激,皮肤涅润肥厚,形成苔藓样变,触之坚韧,类似皮革。尤发生于下肢者,久后。可呈状。偶有呈条状排列者,好发于颈侧、项部、肘、骶等部位。
(2)播散性神经性皮炎:皮损与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相同,分布比较广泛,泛发全身各处,为多数播散性苔藓样斑片。自觉阵发性剧痒,以夜晚及神经过度兴奋时为著,常因此影响患者睡眠。经过缓慢,时重时轻,易反覆发作,不倾向湿润,好对称发生。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慢性湿疹:由急性湿疹演变而来,病程中倾向湿润变化,发病部位不定。
2.瘙痒症:多见于老年人,先有瘙痒而无原发疹,后因搔抓可产生条状抓痕,血痂及境界不清的苔藓化。
3.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本病常对称,小腿伸面最常发生,皮损为圆顶的丘疹,质较硬,似高梁米大小,密集成群,表面角化粗糙,外观有蜡样光泽。活检用结晶紫染色,有诊断价值。
4.扁平苔藓:皮损多为暗红或紫红色、圆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表面光滑。皮疹较大,有蜡样光泽,好发于前臂,小腿伸侧、躯干等处。表面有Wickham纹,亦可发生于颊粘膜、头。组织病理象具有特点,可资鉴别。
5.银屑病:发于小腿伸侧的慢性限局性肥厚性银屑病,类似神经性皮炎,但银屑病皮损基底呈淡红或暗红色浸润,上覆银白色鳞屑,剥离鳞屑后,基底有薄膜现象,再刮除薄膜则有点状出血现象,全身其他部位常见有银屑病损害。
6.遗传过敏性皮炎:皮损亦多为苔藓样斑片。好发于肘、腘窝、颈部等处,与神经性皮炎不易鉴别,但本病在婴儿期有婴儿湿疹,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以鉴别。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1.痊愈:皮损全部消退,痒感消失。
2.显效:皮损及痒感消退80%以上。
3.有效:皮损及痒感消退50%。
4.无效:皮损及痒感均未减退。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治疗原则为调整神经功能,避免各种内外不良刺激。
一、全身治疗
1.解除思想负担,生活力求规律,避免过度紧张的精神刺激,限制酒类、浓茶、咖啡和辛辣刺激食品等。避免日晒、搔抓、摩擦等物理性和机械性刺激,防止局部多汗。
2.抗组织胺药物:如扑尔敏,8mg,2次/日;赛庚啶4mg,2次一日;苯海拉明50mg,2次/日;息斯敏10mg/日。安定2.5~5mg,2次/日;利眠宁,1Omg,2~3次/日。
3.安定镇静剂:如安定等。
4.静脉封闭疗法:0.25%盐酸普鲁卡因溶液10~20ml缓慢静推,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此法用于皮损广泛,瘙痒剧烈者。
二、局部治疗
1.皮损苔藓化较轻,部位较局限者可外涂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或软膏。如肤轻松霜、地塞米松软膏、去炎松霜、皮炎平霜、氯氟舒松软膏等。或0.5%氟氢可的松二甲基亚砜、10%松馏油酊外涂,每日2~3次。
2.皮肤苔藓化明显或皮肤呈革样化者,可选用下法:
(1)5%水杨酸、10%黑豆馏油软膏外敷。
(2))纯黑豆馏油或糠馏油涂布后,加电热吹风。
(3)皮质类固醇硬膏如肤疾宁贴膏,皮炎灵贴膏,或黑豆馏油硬膏贴敷。
(4)皮质类固醇霜剂或黑豆馏油软膏薄涂于皮损,外加塑料纸或象皮膏封包。或涂布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后,外加黑豆馏油硬膏。
(5)复方奎宁注射液2ml,加2%盐酸普鲁卡因2ml,作局部皮损处皮下封闭,每周1次,4~6次为1疗程。用本法应注意如注至皮内可致局部皮肤坏死。
三、物理和放射疗法对一般疗法无效的顽固病例,可选用浅层X线照射或同位素磷32或锶90局部贴敷,液氮或二氧化碳雪冷冻。
中医治疗 一、辨证选方
1.风湿蕴阻
治法:祛风利湿,养血润肤。
方药:全虫汤四物汤加减。全虫6g,皂刺15g,苦参15g,炒槐米15g,威灵仙15g,白鲜皮15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生甘草6g,生苡米3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2.肝郁化火
治法:舒肝清热,养血润燥。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15g,栀子10g,柴胡12g,当归10g,白芍15g,赤芍15g,薄荷10g,鸡血藤30g,白茅根30g,生甘草1O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3.血虚风燥
治法:养血疏风,润肤止痒。
方药:止痒合剂加减。当归10g,白芍15g,生地20g,制首乌15g,玉竹10g,防风15g,苫参12g,白鲜皮15g,刺蒺15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二、外治法
可参照湿疹节中亚急性湿疹及慢性湿疹的外治法。
中药
针灸 针灸疗法
1.针刺曲池、血海、三阴交、神门等穴。
2.耳针:选穴:肺、神门、肾上腺、皮质下或敏感点、留针或埋针。
3.穴位封闭:0.5%盐酸普鲁卡因3~5ml加维生素B11Omg,作穴位封闭;选穴:足三里、神门、血海、大椎、三阴交、合谷等,每次可选用10个穴位左右,每穴注射0.5ml。亦可用盐酸苯海拉明或当归注射液作穴位封闭,选穴同上,每穴0.2ml。
4.艾卷灸:小块肥厚性皮损,可用艾卷灸患处,每次15~30分钟,1日1~2次。
5.梅花针:苔藓化明显者,可用七星针在患处来回移动击刺,每日1次。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解除思想负担,生活力求规律,避免过度紧张的精神刺激,限制酒类、浓茶、咖啡和辛辣刺激食品等。避免日晒、搔抓、摩擦等物理性和机械性刺激,防止局部多汗。
历史考证 《诸病源候论·摄领疮候》中说:"摄领疮如癣之类,生于颈上,痒痛,衣领拂着即剧,云是衣领揩所作,故名摄领疮也"。明《外科正宗·顽癣》中说:"牛皮癣如牛项之皮,顽硬且坚,抓之如松木。"
相关文章
 涩(阴)
 镇心膏(《幼幼新书》卷十二引张涣方。)
 朱宅女眷热入血室
 中药超大应用的理论探讨
 胡萝卜粥
 银花丹皮汤(《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