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涎石病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sialolithiasis
拚音 XIANSHIBING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口腔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涎石病(sialolithiasis)是指涎腺腺体或导管内形成结石,并由此所产生的各种病理变化。以颌下腺结石最多见。其次为腮腺,舌下腺极少见。口腔内小涎腺结石非常罕见。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涎石病的病因还不清楚,除机体的无机盐代谢和涎液本身的胶体状态对涎石形成有关外,局部的某些因素如异物、炎症等引起的涎液排出受阻,滞留于导管或腺体内,使涎液浓缩,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无机盐类如磷酸盐等含量增加、沉积而形成结石。脱落的上皮细胞、异物、细菌及其分解产物又可成为钙盐沉积的核心,沉积逐渐扩大而形成涎石。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患者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导管结石多为卵圆形或长柱形,腺体内多为圆形或分支状,位于导管与腺体交界处结石多为锥体状。结石表面有时可有一条长沟,大小可从数毫米至2cm不等,多为单个,也有多个的。有的坚硬,有的较为松软,呈浅黄色或棕褐色。剖面为分层状,中央有一个或多个核心,其化学成分为磷酸钙,约占70%-75%,碳酸钙约占10%-15%还有少量钾、钠、镁、铁等无机盐类。有机物占5%为细菌、脱落上皮细胞、粘液等;水分占2%。此外尚可见到如牙刷毛、麦穗芒、鱼刺等异物。涎石所引起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影响涎液的排出,被涎石阻塞的近心段导管及腺体内导管扩张,管腔内克满粘性涎液和炎症细胞,上皮细胞变性萎缩,间质结缔组织增生,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最后出现腺组织萎缩,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形成。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典型的阻塞症状对涎石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此外,应用双手在口底进行口内外触诊,在导管的走向往往可摸及坚硬的结石。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涎石多发生于导管内,或导管与腺体连接部位,颌下腺所分泌的唾液中,粘液含量较高,偏碱性,钙与磷酸盐含量也较高,且导管长,开口大,位于口底,最易产生颌下腺涎石,且为导致颌下腺炎的主要病因,涎石最早出现的症状是涎石阻塞导管,使涎液排出受阻进食时,特别在进酸性食物时刺激唾液大量分泌,涎腺迅速增大、肿胀、疼痛,进食过后,症状逐渐消退。唾液的排出受阻滞留于腺内,可发生继发感染,出现涎腺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炎症的反覆发作,导致腺体纤维化,分泌功能减低,阻塞症状也随之减轻或消失。导管内小结石不影响唾液排出,或发生在腺体内的结石,可无自觉症状,小的涎石也可自行随唾液排出。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下颌咬合位的X线摄片可显示导管内不透光的结石。颌下腺导管与腺体连接处涎石或腺体结石,需拍下颌侧位片才能显示。少数透光的结石,在X线片上不显影,须作颌下腺造影才能确定。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导管结石在口底扪及或X线摄片明确定位后,可在口内作切口摘除结石,切口短者可不予缝合,较长切口缝合后,应留下部分不作缝合,任唾液自切口处排入口内。发生在腺体内或与导管连接处的结石,需作颌下腺摘除术。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宁志膏(《本事》卷二)
 沉香匀气散(《活人心统》卷下。)
 第十章 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
 附:苯二氮 类药物使用原则
 孩子得了传染性软疣怎么办最好?
 槐子散(《中藏经》卷下。)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