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结核性脑膜炎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tuberculous meningitis
拚音 JIEHEXINGNAMOYAN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传染病,脑部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结核性脑膜炎,常继发于原发病灶或其他脏器的结核,是结核病严重并发症之一。起病缓慢,以低热、脑膜刺激征为主要临床表现。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可通过以下途径而发病:①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儿童患麻疹百日咳等后,结核杆菌从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通过血行或淋巴道播散至脑膜。②邻近脑膜的脑、脊髓中陈旧性、局限性干样病灶溃破,结核杆菌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③中枢神经系统附近的骨质如脊柱或中耳、乳突等的结核病灶直接蔓延到脑膜。结核性脑膜炎主要病变为脑底脑膜炎,浆液性纤维蛋白性渗出物积聚于脑底部,易引起脑神经损害。
中医病机
病理 脑膜病理改变主要为充血、水肿、干酪坏死及出血,半数以上病例的脑膜有粟粒结节,病程较长者多有粘连增厚。病变可延及脑实质、脊髓膜、脊髓及神经根。由于闭塞性脑内动脉内膜炎,可致脑软化。有些病例脑内有结核瘤。约2/3死亡病例可见脑室扩张及脑积水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标准:
(一)目前结脑诊断系根据临床神经性症状体征,CSF改变,结核病接触史,现患脑外结核病及对治疗反应而建立。
(二)诊断分型
1.根据病程,病程≤10天为早期,>11天为中期,>21天为晚期,>30天为迁延期。
2.根据病情轻重(Gorden-Parsons1972)
(1)轻度:患者清醒合作,无局限性神经体征或脑积水征。
(2)中度:患者清醒,可有局限性神经体征,如斜视、偏瘫。
(3)重度:意识不清,深度昏迷或谵妄,或有完全性瘫痪
3.以起病初期时主要临床表现分型(70年代初国外分型、简称临床分型)
Ⅰ脑膜炎型;Ⅱ单纯发热型,Ⅲ神经症状型:①假肿瘤型,②脑血管病变型,③截瘫或四肢瘫型,④脑膜脑炎型。
根据上述以临床表现(含病程)分型的三种分类及目前国内外均将化疗情况列入结核病之诊断中,故结脑之诊断模式似可如下:
诊断:①结脑、病程(早、中、晚、迁延期),病情(轻、中、重度),临床分型(三大型、四亚型)。②脑外结核(部位)。③化疗情况(化疗方案起于病程第几天)。
西医诊断依据 早期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以及周密的临床观察。凡小儿有不明原因的呕吐头痛和性情改变,或出现可疑脑膜刺激征时,即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
发病 起病多缓慢,偶有骤起者。
病史
症状
体征 按临床发展过程,可分为三期:①早期(前驱期):约1一2周,具常见的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乏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头痛、呕吐、便秘等。儿童常有性情改变,睡眠不佳或嗜睡等。②中期(脑膜刺激期):约1一2周,因颅内压增高而头痛和呕吐加重、视力模糊、意识障碍、尿潴留等。患者可出现心率减慢,呼吸表浅,视神经乳头水肿等。乳幼儿则前囟膨隆,可有抽搐发作。此期有明显脑膜刺激征,巴氏征常呈阳性。由于病变常侵犯脑神经,常见动眼神经、面神经及外展神经麻痹。也可出现肢体瘫痪或偏瘫。③晚期(昏迷期):1一3周,患者由半昏迷进入深昏迷,肢体瘫痪,反射消失,瞳孔散大,体温升高,呼吸不规则、变慢,最后成潮式呼吸,常因循环及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儿童可频繁出现惊厥,躯体呈角弓反张或去大脑强直状;极度消瘦,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终至全身衰竭而死亡。上述三期不能截然分开,各期出现与否,可因诊断早晚和治疗是否及时而有所差异。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胸部X线检查:如发现有活动性肺结核或粟粒性肺结核,则有助于诊断。
实验室诊断 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乳头水肿或脉络膜有结核结节。结核菌素试验多呈阳性反应。另可以纯化结核菌素(PPD)行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清亮或呈毛玻璃状,细胞总数多在每微升数十至数百之间,分类以淋巴细胞占多数,但早期中性粒细胞可增多;糖及氯化物降低,蛋白含量增高。脑脊液静置12一24h,可有薄膜形成。脑脊液沉淀物或薄膜涂片检查结核杆菌阳性率较低,但脑脊液培养和豚鼠接种可提高阳性率。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治疗不彻底的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和隐球菌性脑膜炎相鉴别,后者尤因病程长,脑脊液改变与本病相似而须详细鉴别。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症状体征消失;CSF正常或基本正常(细胞<10个/mm3,蛋白<100mg/dl,糖>36mg/dl,氯化物>700mg/dl)。
2.有效:症状、体征消失;CSF未基本正常但有明显改善(有轻度后遗症,如视力或听力减退,颅神经麻痹等,智力差,不全偏瘫等)。
3.有重度后遗症,丧失劳动力。
4.住院死亡。
预后
并发症 如治疗不及时或不适当,可导致严重后遗症,常见者有脑积水、精神障碍、视神经萎缩、其他脑神经瘫痪、偏瘫、癫痫、脊髓及马尾粘连性蛛网膜炎等。亦可出现丘脑下部功能障碍,如肥胖、尿崩症、糖尿等。
西医治疗 诊断确立后,即应积极进行综合治疗。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饮食营养丰富,昏迷者给予鼻饲流质或静脉输液。加强护理,防止肺部感染、褥疮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并发症。惊厥时给镇静剂如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颅内压增高时应用脱水剂,如甘露醇呋塞米(速尿)、高渗葡萄糖等。 药物治疗可采用以下方案:①异烟肼(INH)、链霉素及对氨水杨酸(PAS)合用:INH易透入脑脊液,是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儿童采用每日20一30mg /kg,症状好转后改为每日10mg/kg,疗程1.5一2年。成人300一500mg/山最近有研究表明,中国人的INH代谢属快代谢型,为保持脑脊液中的有效抗菌浓度,应提高用药量,故重症患者可采用600一1200mg/d, 治疗期间同时加用维生素B6。链霉素每日20一30mg/kg,成人1g/d,分2次肌注,连续2个月,以后改为隔日一次或每周2次,成人总量90g。PAS为每日300mg /kg,成人8一12g /d,静脉滴注。一般认为鞘内注射并无必要,但若症状和脑脊液改善不明显者,或病情反有恶化者可考虑应用,每日或隔日鞘内注射INH25mg(儿童)或50mg(成人);链霉素剂量同INH,持续10一15次。早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甚为必要,泼尼松(强的松)每日40mg(成人),待症状及脑脊液检查开始好转后逐渐减量,直至停用。亦可采用地塞米松每日5mg静脉滴注(成人)。有椎管阻塞者,亦可鞘内注射,每次地塞米松1一2mg或氢可的松琥珀酸钠34一68mg,隔日一次,好转后每周一次。②INH、利福平、链霉素合用:lNH及链霉素的剂量同前,利福平的剂量儿童每日10一20mg/kg,成人每日450一600mg。如此治疗约半年后,可以INH加PAS巩固治疗。③INH、利福平、乙胺丁醇联合:前两者的剂量同前,乙胺丁醇每日剂量成人为750一1000mg口服,儿童每日为25mg/kg;该药易引起视神经炎,应注意观察。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儿童时期应及时接种及复种卡介苗;避免与结核病人接触;当发现原发性肺结核时,应及时和彻底治疗以预防结核性脑膜炎的产生。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芦笋
 保真种玉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冬瓜皮
 香蕉皮的15种妙用【转】
 五味子汤(《奇效良方》卷一)
 中医药“现代化”已使中医药发展迷失了方向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