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高凝状态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hyperviscosity state
拚音 GAONINGZHUANGTAI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高凝状态是指止血与抗血栓平衡失调的临床和病理状态,可以通过实验室检出。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血栓,但不一定就发生。其是否能作为一类血栓形成前状态或血栓倾向,持有争议。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与疾病有关的高凝状态:①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可引起血小板的粘附性增高、斑块中前列环素(PGI2)的合成抑制,血小板释放过多的血栓烷A2(TXA2)可引起小动脉收缩,循环血内生成血小板聚集物,可引起心绞痛发作、心肌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及脑血栓。②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PGI2减少,血小板功能亢进,血液粘度增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纤溶活性降低。③肝硬变:门静脉内血流淤滞,肝脏的非特异性抗凝作用减弱。④肾脏疾病:溶血性尿毒症、恶性高血压、肾移植排斥、产后肾功能衰竭等血管壁上都有纤维蛋白沉积。凝血因子Ⅴ、、Ⅷ、Ⅷ及纤维蛋白原增高,慢性肾炎中血清及尿液内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高,与尿素氮呈相关性,常有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缩短,抗凝血酶(ATⅢ)减少,存在多种产生高凝状态的变化。⑤其他:不少内科疾病中均有高凝状态,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他胶原疾病、心瓣膜疾病、炎症、中暑等,口服避孕药可使凝血因子增高。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目前对高凝状态的看法不一致。有人认为,高凝状态化验检查的结果反映的是一些有利于血栓形成因素的存在,而并非直接地反映血栓形成,与血栓形成之间并无直接的关系。但也有人认为,由于存在这种情况的人发生血栓的危险增加,可能是代表血栓发生前的状态。甚至也有人把高凝状态看成是反映血栓发生后的变化,认为由于这些血栓处于早期或是轻度的病变,因而是亚临床型的,没有明显临床的迹象表现,而通过血液检查则可以发现存在高凝状态。这些意见目前并未取得统一。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高凝状态化验检查的异常表现,反映血管壁损伤的试验呈阳性;血小板的数量增多,粘附性及聚集性增高;促凝活性增高表现为凝血因子的浓度或活性增加,消耗增加;抗凝物质的活性降低,纤维蛋白溶解的活性降低。血液的变化表现为血液淤滞,血细胞表面电荷的改变,密度下降。与高凝状态发生有关的生理因素包括:①应激及剧烈活动:可引起一时性的凝血时间缩短。如有血管损伤,即产生有害的作用。②寒冷:可引起血管收缩,血流停滞;血粘度增加。③妊娠:自怀孕4个月开始可有血浆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因子Ⅶ、Ⅷ、Ⅺ等升高,于分娩前达高峰;产褥期也可有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增多,可能由于出血后的代偿。④年龄:随年龄增加,血浆因子,如纤维蛋白原,因子从Ⅴ、Ⅶ、Ⅷ、等均可增加,而ATⅢ及纤溶酶原活化物的活性降低,血小板的粘附性及促凝性增高,故老年人比青年容易发生高凝状态。⑤吸烟:可引起血小板功能亢进,循环血液中聚集物增多。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高凝状态往往表现为多环节的异常,应作多方面的化验进行综合分析。由于存在生理因素的影响,其意义也要结合临床情况考虑。此外,也要注意实验室的检查在体外进行,结果不一定能真正反映体内的情况。必要时,要作动态观察。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化验项目中常用的检查方法:①血流方面的检查:如微循环的观察,血液粘度测定,红细胞电泳,血小板电泳等。②血管壁损伤的检查:出血时间测定,血液中6-酮-PGF12的测定等。③血小板方面:血小板计数,粘附试验,自发性或诱发聚集试验,循环聚集物测定,血栓烷B2测定,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测定,血小板第4因子(PF4)测定、血小板第3因子(PF3)活性测定等。④凝血机制:测定凝血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测定,因子Ⅷ测定,纤维蛋白肽A,抗凝血酶Ⅲ(ATⅢ)测定,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测定,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等。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有原发病因的高凝状态,治疗应主要针对病因。对有症状的,要特别加以注意。采取必要的防治。根据化验检查结果的异常,进行相应的纠正,如对血小板功能亢进者采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等治疗。治疗后要密切观察化验的变化。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养阴救阳汤(《点点经》卷二。)
 肺脾气虚
 杂谈医话------高效方组成的思路
 化虫散(《卫生宝鉴》卷十四)
 早晨多食白粥可益寿延年
 疔痈方(《临证录》。)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