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胃粘膜脱垂症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prolapse of gastric mucosa
拚音 WEINIANMOTUOCHUIZHENG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消化系统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胃粘膜脱垂症是肥大、冗长、松弛的胃粘膜皱襞移行、游走于胃肠出口和入口处。常见的是由于胃蠕动增强而推动胃粘膜皱襞滑入幽门管而脱入十二指肠球部,或滑入胃十二指肠造口或胃空肠造口;有时可表现为食管的逆行套叠。临床可无症状,或仅有腹胀、嗳气等非特异性症状。 本病可按临床表现分为有症状与无症状两类;亦有分为单纯性与混合性者,前者系不伴有胃部器质性疾病,后者常伴有其他上消化道疾病,往往在检查胃肠疾病时偶然发现。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患者以30—60岁为多见,男女之比为2.5—3:1。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根据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的统计资料,本病的检出率为1.3%—14%,平均6%。
发病机理 本病系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窦部粘膜肥大,粘膜下层组织松弛,使窦部粘膜皱襞在肌层上可以自由移动。引起胃粘膜肥大的因素,主要有胃粘膜的慢性炎症和(或)伴发胃、十二指肠渍疡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门静脉性肝硬化或低白蛋白血症引起的粘膜下层水肿;其次是由于恶性病变或白血病性浸润而致的粘膜皱囊及粘膜下层肿胀,粘膜畸形,粘膜中有异位组织如胰腺组织等。一般认为在上述病变的基础上,当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和由精神性、机械性及烟、酒、咖啡、茶等化学性刺激引起胃剧烈蠕动时,可因粘膜肌层相应收缩而致窦部粘膜皱襞无法维持其正常的纵行分布,使这部分粘膜皱襞卷起并滑入幽门管而脱入十二指肠球部。如胃处于松弛状态,蠕动减少或消失,则移行的粘膜皱壁可回复至胃内。
中医病机
病理 本病可见胃窦部粘膜皱襞部分或全部呈领圈样脱垂进入幽门。脱垂的粘膜常有肥大,但质地柔软,表面可有充血、水肿或卵石样,亦可有轻度糜烂或急性溃疡形成,偶见息肉样改变。少数可发生脱垂粘膜嵌顿于幽门孔。显微镜下见粘膜增厚,腺体增殖,常见粘膜及粘膜下水肿、充血,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粒细胞浸润。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胃粘膜脱垂症诊断标准:
1.上腹部疼痛:多发于饭后,常呈阵发性,缺乏周期性及节律性,用碱性药物不易缓解。右侧卧位易引起疼痛或使其加重,左侧卧位常可使疼痛减轻。常伴有上腹饱胀、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亦可出现幽门梗阻和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有些患者可无明显症状。2.体检:多无阳性发现,部分患者上腹部有压痛。个别患者可于上腹部触到柔韧包块。
3.X线检查:是诊断胃粘膜脱垂的主要依据。X线表现为:①十二指肠球底部出现蕈状充盈缺损影,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具有一团皱襞的形状。此阴影之大小随粘膜脱垂的程度而改变,有时使球部形如伞状。②幽门管常增宽,其中可见数条皱襞通过。③胃蠕动多增强。

西医诊断依据 诊断本病首先应基于X线的典型征象。一般认为,临床上出现不明原因的上消化道出血、突然出现胃排空障碍、原有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加剧或制酸剂不能缓解等情况时,应进行胃肠X 线钡餐检查或胃镜检查,注意胃粘膜脱垂的可能性。若有频发腹胀、间歇呕吐等表现,则需警惕有无并发脱垂粘膜嵌顿。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多数患者无症状,可因伴随其他疾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始被发现,故其表现无特征性,且常为伴发疾病的症状所掩盖。单有胃粘膜脱垂的患者可有间歇性上腹痛或不适,腹痛多于夜间发生,无节律性及周期性。症状的出现往往与患者体位和进食有关,进食和右侧卧位时易诱发和加重症状。服用碱性药物有时亦能使疼痛缓解,但其效果远不如消化性溃疡显著。患者可伴有餐后上腹胀、恶心、呕吐、嗳气、胃灼热。如粘膜脱垂引起间歇性幽门梗阻或幽门嵌顿,可有腹痛加剧,甚至绞痛,出现呕吐、呕血或黑粪。腹部体检可有上腹部压痛,偶可触及柔软如面团样的包块。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胃肠X线钡餐检查是本病的确诊方法,其特征性征象为:①在十二指肠球部基底呈现菜花样、蘑菇样、降落伞状,蜂窝状或分叶状的充盈缺损征。②球底前后部出现重叠边缘,上面边缘是脱垂的粘膜影象。③幽门管增宽,亦可因脱垂粘膜领圈状阻塞于幽门口处,或伴随肌内增厚而使幽门管狭窄。④当脱垂的粘膜滑回胃内时,可呈圆形、斜形或十字形等模式代替其正常的纵行排列。
实验室诊断 部分患者可有轻至中度贫血,粪便隐血试验可呈阳性。胃液分析对本病诊断帮助不大,多数患者胃酸正常;如脱垂粘膜阻塞幽门,则可见试验餐排空延迟。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胃镜检查主要观察胃窦部收缩蠕动的粘膜变化,有主张直接观察窦部粘膜脱垂入幽门.而当粘膜松弛时,脱垂的胃窦部粘膜可经幽门回复至胃腔。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带蒂的息肉、幽门肌肥厚、胃十二指肠炎胃癌、十二指肠息肉或Brunner腺增生、窦部粘膜隔膜、粘膜变形、异位胰腺组织等鉴别。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症状消失,多次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无异常发现。
2.好转,症状减轻,多次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仍有反复。
预后
并发症 本病可并发间歇性幽门梗阻或嵌顿、上消化道出血、粘膜糜烂或溃疡形成,以及少数可有恶性变。
西医治疗 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视临床表现而定。如伴发其他胃十二指肠器质性疾病者,应先治疗伴发疾病:若仅有消化不良症状而无器质性病变者,则以内科治疗为主,但并无特效药物可供使用。本病发作时内科保守治疗大多有效,一般治疗包括左侧卧位,少量多餐,易于消化的饮食,戒烟禁酒,给予制酸解痉剂,减少患者的精神刺激,必要时应用镇静安定药。少数需手术治疗。手术适应证为:并发幽门梗阻、出现嵌顿现象或上消化道出血者;伴有消化性溃疡及出血者;不能排除恶性病变或息肉者;内科治疗反应不佳者。一般手术效果良好,但也许不能使症状完全消失。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橘皮汤(《直指》卷七。)
 第四节 ELISA的技术要点
 异银杏素
 白通汤(《伤寒论》)
 便血散(《仙拈集》卷二引《普济方》。)
 浮肿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