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念珠菌病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candidiasis
拚音 NIANZHUJUNBING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感染性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特别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皮肤、粘膜或内脏疾病。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念珠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从水果的表面、蔬菜、土壤、木材、乳制品、地下水以及各种动物的体表和与外界相连通的管腔,均能检出。念珠菌属约有81个种,被认为能引起人体感染并致病的有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伪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类星形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和平滑球拟酵母等,其中白色念珠菌致病力最强,绝大多数的念珠菌病由白色念珠菌引起。 念珠菌是人体正常菌群之一。可以存在于健康人群 的口腔、消化道、泌尿道和皮肤。对健康人带菌率的报告,各个作者、各个国家、各个地区都不尽相同。中国健康人和病人白色念珠菌带菌率远低于国外报告。 念珠菌,尤其是白色念珠菌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在正常情况下,由于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因素的作用,念珠菌与机体处于共生状态,并不致病。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其他诱发因素存在时可引起菌群失调而导致共生状态破坏,引起致病。发病的严重性与机体抵抗力成正比,可从短暂的皮肤表面轻度感染到原发性全 身感染,以致迅速死亡。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近年来,由于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药物、导管、插管、大手术、放射治疗和各种新的诊断治疗技术,使念珠菌病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念珠菌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包括胎儿,并能累及全身任何组织和器官。念珠菌病的病因可以内源性,也可外源性,多数为内源性。其致病条件常见有下列情况:由于职业经常双手浸泡于水中,产生念珠菌性指间糜烂,肥胖婴儿和妇女折叠部位潮湿、多汗,形成念珠菌性间擦疹。 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及肺癌等,使机体免疫力降低而引发念珠菌感染。孕妇及服避孕药妇女中念珠菌性阴道炎常见。大面积烧伤患者可因热带念珠菌败血症而死亡。抗生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大量应用可抑制机体免疫系统和引起人体菌群之间失调,使念珠菌繁殖,产生各种念珠菌性疾病,甚至引起念珠菌性败血症,侵及多数器官而致死。婴儿鹅口疮常由于母亲口腔或阴道有念珠菌引起;反之,婴儿鹅口疮又可引起母亲乳头周围的念珠菌感染。念珠菌性头包皮炎可由性伴侣的念珠菌性阴道炎传染而来。外科手术或病人导管、插管可因污染引起感染。总之,念珠菌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念珠菌的毒性,菌种寄生生殖形态(菌丝型),宿主防御功能减弱,宿主防御功能或免疫功能被干扰,宿主患有代谢性疾患如糖尿病等有关;其他因素包括职业及生活条件适于念珠菌的寄生繁殖,口服避孕药及肿瘤因素等也可诱发念珠菌感染。以上因素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促使念珠菌感染及扩散,引起局部、内脏或系统性甚至播散性念珠菌感染。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念珠菌病诊断标准:
1.念珠菌病多有下列诱因存在:免疫缺陷、长期大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脏器移植、烧伤、维生素缺乏、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内分泌疾病、血液病,或促使局部抵抗力减弱的局部因素如龋齿、潮湿、浸渍、血液循环不良等。
2.皮肤念珠菌病
(1) 褶烂型念珠菌病:腋窝、乳房下、腹股沟、臀沟、指(趾)蹼处发生边界较清楚的红斑,常有细薄鳞屑附着于边缘,表面浸渍擦烂,或有微小水疱或脓疱,有时呈干燥性脱屑性红斑。
(2)念珠菌性甲沟炎:甲廓红肿不化脓,有压痛,指甲变色有横沟。
(3)念珠菌性尿布皮炎:婴儿臀部、外阴部皮肤发生境界清楚的红斑,边缘有一侧游离的脱屑。
(4)念珠菌性肉芽肿:原发损害为富于血管的丘疹,其上有厚而粘着的痂,好发于面部。亦可见于头发、指甲、躯干、下肢。
3.粘膜念珠菌病
(1)鹅口疮:见“鹅口疮”条。
(2)可有阴道炎或龟头炎的临床表现。
4.全身感染,原发者少见,多有上述发病诱因,可引起支气管炎、肺、消化道、肾及肾盂、心内膜、脑膜的感染以及败血症。
5.直接镜检及培养可查见致病菌丝或孢子。
西医诊断依据 诊断依据病理改变主要为急性或慢性炎症,可有菌丝和芽胞。念珠菌系双相菌,在室温培养下为酵母相,但在组织内可产生真、假菌丝。直接检查方法与一般真菌检查方法同,可以见到菌丝和芽胞。采用抗白色念珠菌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法也可帮助诊断。培养检查:将标本接种于沙氏琼脂37℃或室温中,2~4d可长出潮湿、乳白色、有酵母气味的菌落。血清芽管试验或1%米粉吐温80 培养基上见顶端厚壁孢子作为鉴定白色念珠菌依据。 念珠菌病可与皮肤、粘膜或内脏许多疾病类似,最后诊断有赖于真菌检查与临床相结合。因念珠菌属于人体正常菌群,故标本单纯培养阳性不能确诊为念珠菌病,必须配合直接检查和临床表现。真菌检查包括直接检查和培养,应反覆阳性且为同一菌种。直接检查应看到菌丝和成群芽胞,菌丝表示念珠菌处于致病状态,培养阳性只能说明菌种,不能说明是否具致病性。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皮肤念珠菌病(1)念珠菌性指(趾)间糜烂:常与接触水的职业有关,如洗衣工人或餐厅中洗碗或药厂中洗瓶工人,开始表皮浸渍发白,边缘清楚,以后表皮脱落见红色糜烂面。多见于第三指间或第二一四趾间。
(2)念珠菌性间擦疹:主要见于颈、腋窝、乳房下、腹股沟、肛门沟及时、膝关节屈面等间擦部位,成年妇女多见,尤好发于糖尿病患者。开始皱褶处皮肤潮红,有针尖大小丘疹、丘疱疹、水疱,继以糜烂、渗液和结痂,并向外围扩展,边缘有小丘疹。
(3)念珠菌性甲沟炎和甲病:家庭主妇、鱼贩、厨师、罐头食品厂工人、洗衣工、美容师等易患,可见于一个或数个手指,右手示指及中指多见。起病缓慢,甲沟肿胀,轻度潮红,稍痛,无溢脓,甲板可变混浊、增厚、变硬、变色, 表面可有横嵴和沟纹,但仍有光泽。
(4)丘疹型皮肤念珠菌病:只发生于夏季,多见于婴幼儿。好发于颈肩、胸背及会阴。为绿豆大小,暗红色扁平丘疹,因此,边缘清楚,上覆一层圆形薄鳞屑,大部分散在,少数融合。
(5)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通常幼儿期发病。病程缓慢,可数十年不愈。面部、头部、下肢或上肢末端发生红斑性脱屑皮疹,多显示有角质增生现象,部分手指末端肿胀,并发甲沟炎和甲病。患者常有鹅口疮和口角糜烂,头发常稀疏脱落。特异症状为在前额、鼻部发生赘状增殖性皮损,可高达1~2cm,似皮角。患儿常伴有内分泌异常或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6)念珠菌疹:病灶以外皮肤出现成群水疱,对称分布,如癣菌疹。
粘膜念珠菌病 (1)鹅口疮:又名雪口疮。婴幼儿多见。口腔粘膜、咽、舌、牙龈或口角出现白色薄膜,边缘清楚,外周红晕。白膜擦去后下为糜烂面,镜检可见菌丝和成群芽胞。成人鹅口疮,可能是系统感染的局部表现,应慎重处理。黑毛舌少见。
(2)念珠菌性口角炎:口角发红、糜烂、裂隙,间有丘疱疹、小脓疱或薄痂,有痛感。
(3)念珠菌性唇炎:只发生于下唇,可表现为糜烂型和颗粒型。
(4)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白带增多,有粘稠如奶样或伴有豆渣样白色小块。阴道粘膜上覆白色薄膜或白斑点,剥之不易脱落,剥离后有出血点,阴道壁可充血及水肿。外阴常因搔抓致表皮剥蚀或有小脓疱,可伴大小阴唇肿胀,有湿疹样改变或伴发阴股部间擦疹和肛周念珠菌病。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常于冠状沟处有浸软白斑。
系统性念珠菌病由于各种诱发因素的存在,念珠菌可侵及各个系统的组织和器官,可原发和继发,多数继发。常见有下列表现:
(1)消化道念珠菌病:为系统性念珠菌病中最为多见。可引起食管假膜溃疡,称念珠菌性食管炎;胃粘膜坏死,假膜性浅表溃疡,大肠粘膜点状出血或直肠假膜性溃疡等。常伴腹泻
(2)支气管肺或肺念珠菌病:主要症状有咳嗽及粘液性胶状痰,有时内含灰白小片。如带脓,示并发细菌感染。表现可为支气管肺炎型或大叶性肺炎型,重症可有高热,甚至死亡。X线连续摄片示损害易变,易消退并在另处出现新的损害,肺尖较少累及。
(3)念珠菌性心内膜炎:临床表现同亚急性细菌性心膜炎。有瓣膜病、心脏手术或久用静脉输液者易患本病。
(4)念珠菌性脑膜炎脑脓肿:可发生于念珠菌败血症后,其症状与结核性或细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相同。
播散型念珠菌病包括念珠菌性败血症。念珠菌同时侵入多个系统,患者常同时有皮肤、粘膜和内脏感染,血、尿、脑脊液、胸水、腹水培养可为阳性,预后差。
诊断依据病理改变主要为急性或慢性炎症,可有菌丝和芽胞。念珠菌系双相菌,在室温培养下为酵母相,但在组织内可产生真、假菌丝。直接检查方法与一般真菌检查方法同,可以见到菌丝和芽胞。采用抗白色念珠菌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法也可帮助诊断。培养检查:将标本接种于沙氏琼脂37℃或室温中,2~4d可长出潮湿、乳白色、有酵母气味的菌落。血清芽管试验或1%米粉吐温80 培养基上见顶端厚壁孢子作为鉴定白色念珠菌依据。
念珠菌病可与皮肤、粘膜或内脏许多疾病类似,最后诊断有赖于真菌检查与临床相结合。因念珠菌属于人体正常菌群,故标本单纯培养阳性不能确诊为念珠菌病,必须配合直接检查和临床表现。真菌检查包括直接检查和培养,应反覆阳性且为同一菌种。直接检查应看到菌丝和成群芽胞,菌丝表示念珠菌处于致病状态,培养阳性只能说明菌种,不能说明是否具致病性。临床表现应支持本病而不能用其他情况解释,存在诱发因素,如应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抗肿瘤和免疫抑制剂,大手术,输血补液,导管、插管或并发糖尿病、肿瘤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临床表现应支持本病而不能用其他情况解释,存在诱发因素,如应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抗肿瘤和免疫抑制剂,大手术,输血补液,导管、插管或并发糖尿病、肿瘤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①皮疹及体征消失。②霉菌直接镜检,培养每月1次,连续3次均阴性。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首先应消除诱发因素,如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生素,控制糖尿病,调换静脉输液管等,当病人有免疫功能缺陷时,可应用免疫球蛋白、转移因子等以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
皮肤念珠菌病、口腔念珠菌病和阴道念珠菌病可局部应用多烯族抗生素(以制霉菌素或曲古霉素为主)或咪唑类药物。念珠菌肠炎、食管炎等予以口眼前述药物。内脏型念珠菌病则须全身用药,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加口服氟胞嘧啶。念珠菌败血症、心内膜炎等也应联合使用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念珠菌心内膜炎的诊断一旦成立,除即予特效药治疗外,尚须争取时间(一般为24~48h,最多数日)进行手术治疗,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念珠菌在一般情况下存在于人体而不致病,但当机体抵抗力减低或出现促使念珠菌生长繁殖条件时,则念珠菌可侵入组织而发病。因此,严格掌握肾上腺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放射治疗的应用,以维持人的正常免疫状态和避免菌群失调的出现是防止念珠菌病的重要条件。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转帖】专家:“三伏灸”有三误区
 香港脚统论
 第二节 其它的咬螯伤
 论旋转开放的圆体      ——中医学的结构逻
 带瘤也能长期生存
 胁痛门(五则)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