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脱肛(中医)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rectocele (TCM)
拚音 TUOGANG(ZHONGYI)
别名 西医:直肠脱垂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肛肠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本病是以大便后或劳累、下蹲时直肠粘膜或直肠全层脱出肛外,少数可发生部分乙状结肠脱出,甚至不能自行回复为主要表现的下垂类疾病。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脱肛是因肺脾肾气虚,中气下陷,固摄失司所致。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一、诊断:
1.多有腹泻痢疾等病史,起病缓慢。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
2.排便或努挣时,直肠粘膜脱出,色淡红,长度小于4cm,质软,不出血,便后能自行回纳,肛门功能良好者,为不完全性脱肛。
3.在排便或腹压增加时,直肠全层脱出,色红,长度在4~8cm,圆锥形,质软,表面为环状有层次的粘膜皱襞,便后需用手法复位,肛门括约功能下降,为完全性脱肛。
4.在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度大于8cm,圆锥形,呈环状皱襞,色红质软,需手法复位,肛门松弛,括约功能明显下降,为重度脱肛。
二、辨证:
1.脾虚气陷证:便时肛内肿物脱出,色淡红,呈圆锥形,伴有肛门坠胀,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头晕耳鸣,舌淡,苔薄白,脉弱。
2.肛门湿热证:肛内肿物脱出,色紫暗或深红,甚则表面部分溃破、糜烂,肛门坠痛,指诊肛门有灼热感,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3.肾气不固证:肛内肿物脱出,肛门坠胀,腰酸膝软,头晕眼花,肛门松弛,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起病缓慢。
病史 多有腹泻、痢疾等病史。
症状
体征 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粘膜、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脱出,因病情轻重,脱出长度不一,便后能自行回纳或需用手法复位。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1.翻花:痔粘膜呈结节状隆起,表面充血,色鲜红或紫暗,母痔区尤为明显,各痔之间有明显分界,伴有出血。
2.小肠滑动症:脱出的直肠前壁有显著而巨大的疝囊,可听到肠鸣音,叩诊为鼓音,触诊可摸到脱出的囊状物中有肠曲、粪块,光滑,可移动。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脾虚气陷证:
治法:益气升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2.肛门湿热证:
治法:清热祛湿。方药:萆薢渗湿汤加减。
3.肾气不固证:
治法:补肾固涩。方药:金匮肾气丸菟丝子丸加减。
二、外治及其他治疗:
1.熏洗疗法:用五倍子汤,或苦参汤加石榴皮、枯矾、五倍子,先熏后洗,1~2次/日。
2.敷贴疗法:用五倍子散,或马勃膏(马勃、凡士林),敷贴。
3.体针疗法:见‘针灸’栏。
4.注射疗法:注射液如4%~6%明矾注射液、复方诃子注射液、消痔灵注射液等。不完全性脱肛可行直肠粘膜下注射;完全性及重度脱肛可行直肠周围注射。
5.直肠疤痕支持固定术:即在齿线上方2、6、10点处,先注入复方明矾液,再用止血钳钳夹挤压,然后行粘膜分段贯穿结扎。
6.取乌颈一只,焙于研粉,加五倍子、煅龙骨各10g,研极细未,混合后加次炭酸铋粉59。用时取少量撒于纱布上,用手托脱出部分,轻揉复位,1次/日。
中药
针灸 取百会、长强、气海、关元、足三里、八髎、提肛穴,强刺激,1次/日,7日为1疗程。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1.避免长期持续性增加腹压。
2.及时治疗腹泻、痢疾、便秘,防止频繁下蹲排便。并应立即将脱出物复位,以防肿胀嵌顿。
3.注意饮食营养,加强体育锻炼,早晚做提肛运动,每次约30次,以增加肛门收缩功能。
历史考证 脱肛之名出《神农本草经》。《诸病源候论》曰:“脱肛者,肛门脱出也。”
相关文章
 中国官方公布的四种一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和
 求3岁半小孩支气管炎输液半个月仍发烧不止
 7月1日伤寒论原文学习通知
 泻肝麻仁散(《圣惠》卷三十二。)
 酒熬醋治颈椎病的确有特效   转
 脱肛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