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拚音 GONGNENGSHITIAOXINGZIGONGCHUXUE
别名 功血,中医:崩漏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月经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由内分泌失调所引起的子宫内膜异常出血,简称功血。临床上以阴道不规则流血,甚至出现贫血为其特征。多因内分泌功能障碍、全身性疾病或生殖器官疾病引起。凡月经周期及月经量与正常月经周期不同者均属此范畴。
中医释名 崩漏即是阴道不规则流血,来势急骤,忽然暴下,称之经崩;来势缓者,淋漓不断,谓之曰漏。二者常交替出现,互相转化。
西医病因 机体内外任何因素如影响丘脑下部-垂体-卵巢轴任何环节的调节功能,均可诱发月经失调。常见诱因: (1)月经过多:指月经量过多,月经周期规则或不规则。其发生原因有:①内分泌功能障碍: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此时除经量过多外常伴周期不规则。②生殖器官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瘤、宫体炎输卵管炎盆腔炎及宫内节育器等。③全身性疾病:如心功能代偿不全、肝硬化、血液病、缺铁性贫血等,或因静脉郁血、或因影响雌激素代谢、或因凝血机制障碍等而致月经过多。 (2)月经过频:指月经周期短于21d者,经量正常或略有改变。多因无排卵或排卵前期过短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也可使月经过频。 (3)月经稀发:指月经周期超过40d的不规则子宫出血,经量正常或减少,多无排卵。常由内分泌障碍或全身健康不良引起。 (4)月经过少:指经量减少,月经周期有规律。多见于内分泌功能障碍,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异常、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全身性疾病影响全身健康状况时,如严重肺结核及重度营养不良等也可致月经过少,最后发展为闭经。至于生殖器官疾病如宫颈阻塞、宫腔粘连及子宫内膜结核等,亦是重要原因。 (5)经间期出血:指两次正常月经之间的少量出血,又称排卵期出血,因多发生在接近排卵期时,故名。 (6)经期延长:指月经期超过8d者,多见于无排卵月经或子宫内膜不规则脱卸。 (7)月经不规则:指月经周期不规则,一般经量不太多。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无排卵型比较多见,约占80%~90%,常发生在青春期和绝经期;排卵型功血多见于中年妇女。
发病机理 功血的发病机理,主要为性腺内分泌失调,而不同时期发病机理亦不相同。青春期卵巢开始发育,丘脑下部-垂体-卵巢间的调节功能及周期性反馈作用尚未稳定,卵泡虽有发育但无排卵,不同发育时期的卵泡能分泌雌激素,在不同量的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一直处于增生状态而导致功血。更年期卵巢开始萎缩,失去性激素对丘脑下部和垂体的正反馈作用,使下丘脑分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因子减少,黄体生成素不能产生中期波峰,而产生过多的促卵泡激素,刺激卵巢形成大型卵泡囊肿或多发性闭锁卵泡,从而不断分泌雌激素,由于雌激素的持续作用,使子宫内膜呈增生期改变或增生过长导致子宫出血。育龄妇女患病,多为黄体生成素分泌不足或持续存在,以致黄体成熟不良或持续分泌而造成子宫内膜不规则剥脱出血。此外翟瞻粲等认为子宫出血的机理可能与前列腺素Fα的合成量、子宫内膜的解聚合作用及纤溶系统激活作用有关。因本病是激素失调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故多采用性激素及止血药治疗。对出血量多或反复出血的已婚妇女用刮宫疗法止血。这些方法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远期疗效尚不满意。
中医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冲任损伤所致。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热、肾虚、脾虚、血瘀等均可伤及冲任二脉,冲任损伤,不能约制其经血,故血从胞中非时而下。
病理 (1)无排卵型功血:根据血内雌激素的多少和作用时间的长短,以及子宫内膜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和反应,内膜可出现不同类型的增生性变化:①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在整个月经周期中均呈增生期状态,与正常月经周期的增生期无区别。②子宫内膜囊腺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局部或全部增厚,或呈息肉样增生,腺体数增多,腺腔扩大,大小不一,犹如瑞士干样结构,故又称瑞士干酪样增生过长,腺上皮细胞为高柱状,呈复层或假复层排列,间质常有水肿,表面微血管及小静脉增多,且扩张有淤血或栓塞,内膜有局部坏死和出血。③子宫内膜腺型增生过长:又称腺瘤型增生过长。腺体高度增生,数目增多,间质少,腺体呈背靠背现象。腺上皮呈复层或假复层,核大深染,有时腺上皮呈乳头状,向腺腔突出。如腺上皮发生异型性改变是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是为子宫内膜癌的癌前期病变。④萎缩型子宫内膜:少数病例的子宫内膜变薄,腺体少而小,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或低柱状,腺腔狭小,间质少而致密,血管极少,胶原纤维相对增多。无排卵型功血的内膜出血属雌激素水平下降的突破性或撤退性出血性质,内膜表层不同部位有此起彼落的坏死和溃破,而不是完整脱落;由于长期受雌激素刺激而缺少孕激素作用,内膜缺少发育良好的间质支架,组织脆弱易损且螺旋小动脉也不发生节段性收缩控制血流,所以出血无规律性。 (2)排卵型功血:常见下列类型:①排卵型月经过多:由于性激索过度分泌或代谢紊乱引起。少数患者子宫内膜呈高度分泌反应。②黄体期功能不全:由于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足或不匀。③子宫内膜脱落不全:由黄体萎缩不全造成。④排卵期出血:由于雌激素水平暂时性下降引起月经中期出血。
病理生理 直接影响卵巢功能的激素是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即促卵泡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上述任何诱因如阻碍丘脑下部对垂体促性腺激紊的控制,致使月经中期不能形成FSH、LH峰状分泌,卵巢即不能排卵而发生无排卵型功血。有时虽有排卵,但卵泡期FSH相对不足,致使卵泡发育延迟,黄体期LH相对不足而引起黄体不健;也可由于虽有足够的FSH,但LH相对不足或持久分泌而发生黄体萎缩不全。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崩漏的主证是血证,所以,辨证时当以出血的量、色、质的变化为重点,参合脉证及发病的久暂辨其虚、实、寒、热。崩漏的流血紊乱无期,临证时应与月经不调、胎产、赤带或癥瘕等证的流血进行鉴别。必须通过详细问诊方能审详。
1.血热
(1)虚热主证:阴道不规贝流血,量少,淋漓不断,血色鲜红质稠,颧红,手足心热,舌红而干,脉细数。分析:本证多为素体阴虚,或久病、失血,以致阴伤。阴虚则生内热,热伏冲任,迫血妄行,故流血量少,淋漓不断,色红质稠;虚热内扰,则颧红,手足心热。舌红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
(2)实热主证: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多,色紫红,质粘稠,有块,面赤口渴喜冷饮,心烦少寐,舌红苔黄,脉数有力。分析:本证为素体内热,或过食辛辣温燥之品,感受热邪,忿怒过度,气郁日久,导致血热。热盛于内,迫血妄行,冲任失固,以致下血量多,血色紫红有块;热扰于内,则心烦少寐,面赤,口渴喜冷饮。舌红苔黄,脉数有力,均为血热之征。
2.肾虚
(l)肾阳虚主证:阴道不规则流血,时多时少,或淋漓不尽,色鲜红,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夜寐不安,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分析:素体阴虚,或因房室不节,早婚多产,耗伤精血,以致肾阳虚。肾虚则闭藏失职,冲任失守,则流血时多时少,淋漓不尽;阴虚血热,则血色鲜红;肾阴不足,脑失所养,则头晕耳鸣;虚热内扰,则五心烦热,夜寐不安。其余均为阴虚内热之象。
(2)肾阳虚主证: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质稀,精神不振,面色晦暗,肢冷畏寒,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分析:证属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肾虚,或更年期肾气逐渐虚衰所致。肾气不足,肾阳虚弱,封藏失职,冲任不固,故阴道流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肾阳不足,血失温煦,而血色淡质稀。其他症状均为阳虚失于温煦所致。
3.脾虚主证: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多,色淡质稀,神疲懒言,面色萎黄,动则气促,头晕心悸,纳呆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弱。分析:素体虚弱,忧思过度,饮食失节,损伤脾气,导致脾虚。脾气虚则冲任不固,血失统摄,则出血量多;气虚失于湿煦,则色淡质稀;中气虚弱、脾阳不振而致其他诸症。
4.血瘀主证:阴道不规则流血,淋漓不断,量时多时少,血色紫暗,质粘稠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血块下后痛暂减,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涩。分析:证属经期产后,余血未尽,或挟外感,或因内伤,形成瘀血。瘀血停滞,阻滞冲任,瘀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故见漏下淋漓不止,血色紫暗;血瘀胞中,则小腹疼痛拒按,瘀块下后痛暂减。其他症状均为血瘀之征。
西医诊断标准 功能失调性月经紊乱诊断标准:
1.无排卵功血
(1)凡月经周期、经期及出血量不正常,经检查全身及内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
(2)基础体温呈单相。
(3)月经周期中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可反映雌激素的作用,而无正常周期性的变化。
(4)宫颈粘液在月经前检查仍持续呈不同的羊齿结晶,而缺少在黄体期应有的椭圆体。
(5)经前或经行1天子宫内膜活检呈增殖期或各种类型的增生,而无分泌期变化。
上述(1)必备,(2)~(5)四条中具备三条即可诊断无排卵功血。
2.有排卵功血
(1)凡月经频发或经期及血量不正常,经检查全身及内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
(2)卵巢功能检查①基础体温双相,但黄体期短,在10天以下;或呈梯形上升或下降者亦可维持14天左右,或上升幅度偏低。②经前或经行1天子宫内膜活检,显示分泌功能不良。③排卵后6天,尿孕二醇含量<5mg/24h或血清孕酮2次含量之10ng/ml。④阴道涂片有时见角化细胞指数偏高,细胞堆积,皱褶不佳。⑤经期第5天子宫内膜活检尚能见到分泌反应的组织、⑥基础体温双相或不典型双相,下降延迟或逐渐下降。
卵巢功能检查中,符合①~④者可诊断黄体功能不健;符合⑤~⑥者可诊断黄体萎缩不全。

参考诊断标准(丁曼琳.妇产科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09~313.)
一、青春期功血(无排卵型)
(一)临床表现
初潮后最初两年内,发生子宫大量出血、流血时间过长或月经周期紊乱,出血前常有一段时间停经。检查时多有贫血貌。妇科检查内外生殖器均属正常范围。
(二)辅助检查
1. 基础体温测定:为单相型。
2. 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无孕激素作用,无周期性变化。
3.雌激素、孕激素测定:无周期性波动,特别是孕激素始终停留在增殖期水平。
二、生育年龄功血(排卵型)
(一)黄体功能不全
1.临床表现:月经周期缩短,少于21天,即月经过频,但仍保持一定的规律性,或经前有点滴出血和经血过多。多数患者有不孕或早期流产史。
2. 辅助检查
(1)诊断性刮宫:经前1~2天或出血6~12小时内刮取子宫内膜,可呈分泌期变化,但腺体不够丰满,分泌现象不充分。间质水肿不明显。
(2)基础体温测定:呈双相型,但上升缓慢,上升幅度<0.5℃,或黄体期体温上下波动较大,或下降较早。黄体期缩短,一般在10天左右。
(3)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在黄体期可见细胞堆积和皱褶不佳。
(二)黄体功能持续过久(黄体萎缩不全)
1.临床表现:月经周期正常,经期延长持续不止,多数患者于流产或足月产后发病。
2. 辅助检查:
(1)诊断性刮宫:在月经第五天刮取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可见残留的、呈分泌反应的子宫内膜与出血坏死组织及新生的、增殖的子宫内膜混杂共存。
(2)基础体温测定:呈双相型,但不典型,下降延迟,月经后数天逐渐下降至卵泡期水平。
(3)孕激素测定:月经期血中孕酮分泌量仍高。
三、更年期功血(无排卵型)
(一)临床表现
更年期妇女在停经数月甚至一年后又发生子宫出血,量多少不定,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无痛经
(二)辅助检查
1.诊断性刮宫:刮出组织送病理检查,子宫内膜一般呈现不同程度的增生改变。
2.血或尿雌激素测定:以测定体内雌激素水平,本病有升高现象。
西医诊断依据 必须根据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才能作出诊断。(1)详细询问病史:(2)全面体格检查:(3)其他:如应用腹腔镜或B型超声检查可协助除外卵巢肿瘤;若作宫腔镜检查或碘油造影则可除外粘膜下肌瘤等。
发病
病史 应注意患者的年龄,以往月经情况,婚否、孕产次、分娩经过,发病时间,出血量多少、持续时间、有无周期、有无血块及组织排除,采取何种避孕方法,近期有无精神创伤、情绪波动、过劳。一般健康状况,有无慢性肝病、血液病、高血压、心衰及代谢性疾病等。
症状
体征 (一)子宫出血
1.不规则子宫出血:多发生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妇女。流血时间、血量和间隔都不规律,有时流血可持续月余,一般不发生腹痛
2.月经过频:多见于有排卵型功血中黄体发育不健全者,月经周期缩短,少于21天,往往伴有不孕或早期流产。
3.月经过多:一次经期总量可达500~600ml,多伴有较大血块。或经期延长,约10~20天,血色陈旧,多见于30~40岁年龄的妇女。
(二)贫血
流血量多或时间较长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
体检 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激素测定:为确定有无排卵或黄体健全与否,可测孕二醇。如疑有卵巢功能失调者,可测定雌激素、睾酮、孕二醇、17-羟酮或hCG等水平。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辅助检查:①诊断性刮宫:诊刮时必须注意宫腔大小、形态、宫壁是否光滑,刮出物的性质和量。必须搔刮整个宫腔。为了解有无排卵或黄体功能是否健全,应在经前期或月经来潮6h以内行刮宫;如疑有子宫内膜脱落不全,则应在月经第5日刮宫。至于不规则流血患者,任何时候都可刮取内膜。诊刮具有明确诊断和刮净内膜达到止血目的双重意义。②基础体温测定:基础体温单相提示无排卵。黄体功能不全时显示双相型,但体温升高时间短,仅9—11d。子宫内膜脱落不全时呈双相型但下降缓慢。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宫颈粘液结晶检查:经前出现羊齿状结晶提示无排卵。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无排卵型功血时反映仅有雌激素作用,黄体功能不全时反映孕激素作用不足,缺乏典型的细胞堆集和皱褶。
西医鉴别诊断 1.与妊娠有关的各种子宫出血:青春期功血常有一段时间停经然后发生子宫出血;妊娠有关的各种出血,如流产、异位妊娠葡萄胎流血等亦有停经史,但尚有妊娠反应等,且妊娠试验、B超检查均有助于鉴别诊断;如鉴别确有困难或发生大出血时可借助于诊断性刮宫,将宫腔内刮出组织送病理检查确诊。
2.严重的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引起的阴道出血:无排卵型功血无周期性,严重的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引起的阴道出血亦无周期性。但阴道炎引起的出血一般为白带中夹杂血丝,局部可有痒痛等刺激症状,检查时可见阴道壁有炎症刺激反应。宫颈炎引起的出血,多为血性白带或性交后出血,检查时可见宫颈有不同程度的糜烂或息肉,并有接触性出血。子宫内膜炎引起的出血,伴有小腹疼痛、下坠,发热,白细胞总数增高,白带为脓性或水样。双合诊检查:子宫增大柔软,压痛明显。
3.生殖器肿瘤引起的阴道流血:子宫内膜息肉和粘膜下肌瘤引起的出血为间断性的较大量的出血,宫腔镜检查可以诊断;子宫内膜癌多在绝经后发生子宫出血,诊断性刮宫送病理检查可以确诊。此外,卵巢功能性肿瘤,如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亦可并发子宫出血。应作全面的妇科检查和有关辅助检查可以鉴别。
4.全身性疾患引起的阴道出血:如患血液病时,可能有月经过多的症状;患高血压病容易发生子宫出血;患肝脏疾患雌激素灭活功能受阻,亦可间接引起子宫出血;甲状腺功能低下也是子宫出血的原因之一。要结合临床各种疾病的症状、体征全面系统检查,加以鉴别。
5.使用避孕药具引起的阴道流血:此类患者有用避孕药或上宫内节育器这一明显诱因,而后出现阴道流血,临床上要详细询问病史,一般不难鉴别。
中医类证鉴别 1.绝经前后诸症:发病年龄多在45~52岁左右,月经先后不定而渐至闭止,常有忧虑,面色潮红,易激动等症。
2.崩漏病:以出血量异常,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不净为特点。
疗效评定标准 功能失调性月经紊乱疗效判定标准:
1.痊愈:经量、经期、周期恢复正常,青春期、育龄期有连续2次排卵,黄体期12~14天,停药后仍维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者;更年期患者经期、经量维持3次以上正常者,或稀发至闭经、子宫切除或其它治疗后,症状消失者。
2.有效:经量减少1/3~1/2,经期10天以内,有1~2个月经周期正常。育龄期排卵1次,黄体不足者有改善;无排卵者,出现黄体期变化;更年期经期缩短,经量有所减少。
3.无效:经量、经期、周期均无好转。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一、一般治疗
1.注意营养,保证充分休息和睡眠。
2.出血期间应避免精神紧张、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
二、对症疗法
(一)止血
1.刮宫术:刮宫后可以使流血量减少或停止。
2.性激素止血法(1)炔诺酮妇康片):止血效果较好,但对肝脏功能影响较大。用法:每次5mg,8小时1次口服,流血应在 3天内停止,随后递减,每3天减少 1/3药量,以后维持在每天 2.5mg,到血止20天左右停药。如果流血量多,开始可用5~10mg,3小时1次,共服2~3次,流血量明显减少后,即改用8小时1次。(2)已烯雌酚:每次2mg,8小时1次口服,3天内血止后,每3目逐渐递减1/3量,以后维持在每天1mg,从血止日算起连用20天。若恶心呕吐剧烈,可改用肌注苯甲酸雌二醇
3.抗纤溶治疗(1)止血芳酸:用法:每次0.1g,与葡萄糖、生理盐水混合,静脉注射或静点。(2)6-氨基已酸:初次用量4~6g,加 5~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 100ml稀释,10~30分钟滴完,以后用维持量,每小时1.0g为宜。(3)止血环酸:用 0.25~0.5g,溶于 25%葡萄糖液 20ml中静脉注射。口服:每次 0.25g,每日3次。(4)安络血:口服:每次2.5~5mg,每日3次。肌肉注射:每次5~10mg,每日2~ 3次。
(二)纠正贫血如血红蛋白<70g/L,阴道流血基本停止,即应纠正贫血,可输给新鲜全血,每次200ml,每周1次,连用2~3周。
(三)控制感染长期流血可引起贫血,因此抵抗力低下,易致感染;另外,流血容易导致生殖道逆行感染。所以控制感染非常必要。具体可选用广谱抗生素或抑制大肠杆菌的药物肌注或口服。
三、性激素疗法
(一)人工周期疗法
乙菧酚0.5~1mg,每日1次,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使用,连服20日,从服药的第16天起加用黄体酮,每次20mg,每日1次肌注,连用5天,二者同时停药。2~ 3天后引起撤退性出血,可视为月经。再按上法应用,连用3个周期后停药。
(二)促进排卵疗法
一般用于功血患者月经周期基本形成之后,目的在于促使排卵,并能减少或防止该病复发。1.氯菧酚胺:每天口服50~150mg,共用5天。第1~ 2周期应用小剂量,从每天50mg开始。正常的排卵效果发生在停药10天左右,但也有一部分延迟反应达20天左右。若停药20天无排卵征象者,则用雌、孕激素后半期撤药性出血法治疗,以免功血复发。流血第5天再开始第二疗程,第二疗程可增加药量,若2~3个疗程虽加量亦无排卵,可于中期停氯菧酚胺10天左右,加 hCG5000~10000IU注射 1~2天,加 hCG条件为宫颈粘液呈典型羊齿状结晶,本周期的氯菧酚胺用量每日50mg时为宜。
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中期促排卵:适用于卵泡发育尚佳,有一定雌激素水平者。于月经周期第16~18天无排卵征象者,可肌注hCG5000~10000IU1~2天,如无排卵征象者,应于后期用雌、孕激素10天,引起撤药性出血,以免功血复发。四、手术疗法严重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如流血时间长、量多、反复发作,经药物及其他疗法系统治疗无效、并伴有贫血者,可行子宫切除术治疗。
中医治疗 一、辨证选方
1.血热
(1)虚热
治法:滋阴清热,止血调经。
方药:保阴煎加味。生地2Og,熟地15g,白芍2Og,山药15g,续断15g,黄芩15g,黄柏15g,甘草10g。流血淋漓不断者加侧柏炭15g,大蓟炭15g;颧红、手足心热者加麦冬15g,沙参15g,青蒿 15g。
(2)实热
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清热固经汤加味。生地20g,地骨皮15g,黄芩15g,焦栀子15g,炙版15g,阿胶15g(烊化),牡蛎粉20g,地榆20g,节15g,棕炭25g,甘草10g。流血量多者加贯众炭20g,芥穗炭15g;血中有块者加蒲黄炭 15g;面赤口渴、心烦少寐者加青蒿 15g。
2.肾虚
(1)肾阳虚
治法:补肾滋阴,止血调经。
方药:左归丸加减。熟地20g,山药20g,枸杞15g,山茱萸15g,菟丝子15g,鹿角胶15g,杜仲 20g,龟版胶 15g,女贞子15g,旱莲草20g。流血淋漓不止者加茜草 15g,侧柏炭15g,荷叶炭15g,地榆炭25g;五心烦热、夜寐不安者加麦冬15g,银柴胡15g。
(2)肾阳虚
治法: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方药:右归丸加减。制附子10g,熟地20g,山药20g,山茱萸15g,枸杞15g,菟丝子15g,鹿角胶15g,杜仲20g,黄芪30g,覆盆子15g,赤石脂10g。流血淋漓不净者加茜草15g,海蛸15g,棕炭25g;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者加续断20g,益智仁15g。
3.脾虚
治法:补气摄血,固冲止血。
方药:固冲汤加减。白术20g,黄芪30g,龙骨20g,牡蛎20g,白芍25g,茜草15g,海蛸15g,棕炭25g,地榆炭25g。神疲懒言、动则气促、头晕心悸者加党参25g,山药20g;纳呆便溏者加莲子15g,神曲15g。
4. 血瘀
治法: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方药:四物汤加味。熟地2Og,当归15g,川芎15g,白芍25g,炒蒲黄15g,仁15g,丹皮15g。血色暗有块者加红鸡冠40g,腹痛者加元胡15g,益母草30g。
二、专方验方
l.地榆苦酒煎:生地榆250g,苦酒(即米醋)1000ml,浸泡7天,去渣留液待用,每次30ml, 1日3~4次口服。适用于久漏不止患者。
2.止血灵补骨脂3g,赤石脂2g,共为细面,1次服用,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肾阳虚久漏不止者。
3.复方四炭汤:棕炭25g,贯众炭25g,艾炭15g,蒲黄炭15g,当归15g,白芍15g,生地25g,阿胶15g(烊化)。加水2000ml,煎至600ml,每次200ml,日3次口服。适用于各型功血患者。
三、其他疗法
(一)饮食疗法
1.人参大枣乌鸡汤:乌鸡1只,人参20g,大枣20枚,加水2000ml做汤(为3天量)。每次200ml每日 3餐,10天为一疗程。
2. 排骨菠菜汤:猪排骨(或羊排骨)500g,菠菜500g,将排骨加入3000ml水中,煮40分钟,加入菠菜,煮沸5分钟后待用,分3次食用,1日内服完,连用半月。
上述食物疗法适用于血止后体虚者。
(二)物理疗法:用平流电刺激乳房、背部疗法,或红外线照射乳房部,通过神经反射至中枢,调整内分泌功能,改善月经周期。每日治疗 1次,每次 15~ 20分钟,停止流血后,再做2~ 3次。
中药 1.宫血宁胶囊:每次1~2粒,1日3次口服;出血严重者,1次3~4粒,每日4次口服,宜饭后服用。
2.人参归脾丸:每次 1丸( 9g),每日3次口服。
3.云南白药:每次 0.5~1g,每日 2~3次口服。
针灸 1.患者双手取半握拳位,于双手第2、3掌指关节之间凹陷处取穴。针法:直刺1~1.5寸,捻转至有酸胀麻或电击感,每日1次。
2.取关元、三阴交、隐白为主穴。虚热者加内关、太溪穴;实热者加血海、水泉穴;脾虚者加膨俞、足三里穴。每日针1次。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治疗思路与方案:
一、快速止血治标,继用中药治本
对流血量多的患者,已婚者应行刮宫术,未婚者可用复方已酸孕酮Zml,苯甲酸雌二醇2mm肌注,6~24 小时内可止血。以后,按复方已酸孕酮2ml,每周1次作为维持量,连用4周停药。血止或血量减少后,可根据临床表现,辨证施治。血热者宜清热固冲,气虚者当健脾益气固冲,肾虚者可补肾固冲,血瘀者用祛瘀调经之法,澄源固本。这种方法采用了西医治疗止血迅速、中医药疗效稳固持久的各自优势,在出血这一标证缓解的同时,给中药治本创造了有利的时机和条件。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发挥了中西医的长处,近期、远期疗效都比较满意。
二、益气固冲止血药与抗纤溶药物联合应用,治疗青春期功血
青春期功血患者,治疗上宜益气固冲止血;另外,功血病人血清及月经血中纤维蛋白裂解产物增多,抑制了内膜螺旋动脉顶端闭合及凝血过程,造成出血量多,用抗纤溶药物往往收效。故本病可采用益气因冲止血和抗纤溶药物联合治疗。益气固冲止血方法以固冲汤为基本方化裁而成。方药;白术20g,黄芪35g,龙骨20g,牡蛎20g,白芍25g,茜草15g,海蛸15g,棕炭25g,地榆炭25g,侧柏炭15g,大蓟15g,红鸡冠4Og,续断20g。水煎服。云南白药1g,日3次用上药冲服;抗纤溶药物:止血环酸0.4g加入10%葡萄糖液40~50ml,静脉注射。也可用安络血10mg,日2次肌注,或安络血片10mg,日3次口服。两种疗法同时应用。这种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青春期功血,疗效较好。
三、扶正益气与支持疗法结合,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长期或大量出血并伴有贫血的患者,身体虚弱,正气不足,摄血无权,冲任不固,故表现为流血不止,长期不愈。因此,要扶护正气,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这是治疗本病的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扶护正气:一般选用十全大补汤(丸)、八珍汤人参养荣汤(丸)、归脾汤人参归脾丸;支持疗法:采用小剂量,间断输给新鲜全血,每次 100~ 200ml,每周1次,连用3周,两种方法同时进行。通过上述治疗,机体状态可以得到改善,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步治疗,多半奏效。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普济方》称经期延长为"妇人月水不断"。《济阴纲目》称为"过期不止"。
相关文章
 80后“老中医”开着林肯去“坐堂”
 治伤寒用药大略
 如果说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真的,那么所
 方论(二十四)
 血分水分
 消石丸(《圣惠》卷四十三。)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