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幼儿急疹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exanthema subitum
拚音 YOUERJIZHEN
别名 中医:奶疹、假麻、奶麻,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传染性疾病(儿科)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幼儿急疹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病毒性出疹性疾病,以6-15个月小儿患病较多。其特征是发热3-5d,热退后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病情轻,传染性不强。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本病的病原尚未分离成功,近年认为可能是人类疱疹病毒6型所致。
中医病因 中医学认为,本病为外感风热时邪所致。
季节 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冬两季为多。
地区
人群 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儿。
强度与传播 传染性不强,临床经过良好。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主要病机为邪蕴肌腠,阻滞气血,伤及脾肺。病位主要在肺、脾。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风热时邪外侵早期邪在卫气,以发热为主,继之传营,可见热退疹出之证。若正气不足,或用药不当,则可见邪入血分,是为变证。
1.发热期
主证:突然高热,纳差,尿黄,或见呕吐腹痛泄泻,咽红目赤,但精神如常,舌红,苔薄黄,指纹青紫,脉浮数。
分析:本证为风热犯表,肺卫郁邪所致。邪犯卫气,正邪相争,故见高热,咽红。邪气犯胃,则见呕吐,腹泻、腹痛。因邪入尚浅,故见精神如常。
2.出疹期
主证:热退身凉,周身出现麻粒样红色丘疹,针尖大小,从颈部延及全身,压之退色,一、二日即消退,不留疤痕,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紫滞。
分析:本证为邪热入营,迫邪外达所致。邪达于外,故见身热渐退。邪热外透,则见周身皮疹,疹色鲜红。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年龄小,骤发高热及热退后开始出皮疹的情况即可诊断本病。血象中白细胞总数不高。
发病 起病较急.
病史 可有幼儿急疹接触史,潜伏期一般为10~15天。
症状 本病起病急骤,全身症状较轻,高热39-41℃,3-4天后热退疹出。
体征 1.发热期:起病急,体温骤升,多为高热39~41℃,持续3~5天。全身症状较轻,可见咽部轻到中度充血及头颈部 (枕骨下和颈后)淋巴结轻度肿大。患儿一般情况良好,精神、食欲少受影响。高热持续3-5d后自然骤降.
2.出疹期:发热3~4天后,热退疹出。皮疹形态不规则,玫瑰色斑疹或瑚丘疹,很少融合,压之退色。首先见于躯干、颈部,后迅速波及全身。皮疹分布以躯干多,面部较少,肘膝以下极少或没有。皮疹持续时间短,1~2日内很快消退,无色素沉着及脱屑。患儿有时发生轻度咽部充血或消化道紊乱,部分可有颈部淋巴结肿大,但这些症状均轻微,不如风疹显著。
体检 为不规则玫瑰色斑丘疹,直径2-3mm,压之褪色。皮疹最初见于颈部及躯干,迅速波及全身,以腰部、臀部较多,面部及肘膝以下则较少。皮疹可融合,或呈小圆点状,周围有浅红晕。出疹后1-2d,皮疹很快消退,不留痕迹。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除外周血象外,其余实验室检查多无异常。
血液 外周血象常见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尿
粪便
脑脊液 少数婴儿体温骤高时可出现惊厥,脑脊液检查正常。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麻疹:卡他症状重,有麻疹粘膜斑,全身症状较重,皮疹于发热高峰出现,出疹初期热度持续不退,疹退后有色素沉着及脱屑。
2.风疹:前驱期短而不显,发热不著,皮疹出现早,发热1~2日内出现,多有融合,出疹后1~2日退热。
3.肠道病毒感染:埃可病毒16型可引起特殊的出疹性热病,似幼儿急疹,但传染性较强,可见于较大儿童和成人,咽部多出现疱疹或溃疡,并有较显著的结膜炎,皮疹分布较广泛。
4.药疹:有用药史,皮疹多见于四肢,多有融合,停药后皮疹渐消退。
5.其他病毒感染所致皮疹:有柯萨基病毒、埃可病毒、EB病毒等感染,按临床症状及血清学检测可鉴别。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本病预后良好。
并发症
西医治疗 目前本病尚无特效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无特殊治疗,抗生素治疗无效,不必应用。可给予一般对症处理,高热时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防止高热惊厥。多饮水,给予易消化食物。伴腹泻时给予助消化药物。
中医治疗 本病治疗以清热疏风解毒为主,早期应用疏风解表之法,使邪有出路。邪已入营,则需清热解毒凉血。临证用药宜清灵透发为宜,不可苦寒直折,遏邪伤气。
一、辨证选方
1.发热期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连翘各10g,牛蒡子桔梗薄荷芦根竹茹各6g。腹痛加枳实;泄泻加葛根、生扁豆;高热惊厥加蝉衣地龙
2.出疹期
治法:凉血解毒。
方药:化斑解毒汤加减。生石膏20g(先下),玄参知母、连翘各10g,牛蒡子、赤芍生地各6g,淡竹叶甘草各3g。皮疹痒甚加银花藤、白鲜皮;口渴便干加花粉
二、专方验方
1.银花解毒汤:银花9g,青黛3g,寒水石9g,地骨皮9g,藿香9g,蝉蜕3g,升麻9g。水煎服,每日1剂,分4次服。本方对幼儿急疹早期及出疹期均可应用。
2.解毒透疹散:蝉蜕10g,僵蚕10g,地龙6g,升麻10g,紫草10g,桑叶6g,野菊花10g,薄荷3g。共研细面,6~12个月每服0.3~0.5g,1~2岁每服0.5~1g,日服2~3次,适用于幼儿急疹出疹期。
3.青黛地骨皮汤:青黛3g,地骨皮9g,寒水石9g,藿香9g。水煎服,每日1剂,分4次服。可用于幼儿急疹早期及出疹期。
4.解毒防风汤:防风25g,地骨皮12g,黄芩10g,芍药10g,荆芥6g,枳壳6g,牛蒡子 6g。共为粗末,每服5~10g,水煎去渣温服,日服2~3次。适用于幼儿急疹出疹期。
中药 1.银翘解毒丸: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幼儿急疹发热及出疹期。1岁以下每服1/3丸,1~2岁每服1/2丸,每日2~3次。
2.小儿感冒口服液:具有清热解表之功。治疗幼儿急疹发热期,邪尚在表者。1岁以下 每服1/3支,1~2岁每服1/2支,每日2~3次。
3.小儿紫草丸:具有疏风情热,透疹解毒之功。适用于幼儿急疹出疹期。1岁以内每服1/2丸,1~2岁每服1丸,每日2次。
4.清热解毒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幼儿急疹热退疹出期。1岁以内每服3ml,1~2岁每服5ml,每日3次。
5.养阴清肺膏:具有养阴清热之功。适用于幼儿急疹后期阴虚有热者。1岁以下每服2g,1~2岁每服3g,每日3次。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幼儿急疹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症状较轻,很少发生合并症。西医尚无特效药物,抗菌素治疗无效。临床多采用中药治疗为主,对病初发热阶段,治以疏风清热之法,同时可配合西医退热、镇静等对症措施。出现皮疹后,热势已退,中药治疗采用透疹解毒之法,以达邪外出。
护理
康复
预防 在集体机构的婴儿,有幼儿急疹接触史者,应观察10d,如有高热出现,即予隔离。无症状者不必应用抗生素。
历史考证 《幼科准绳》中有“小儿有出一二次麻者,出轻而日数少者,名奶疹子。出稍重而日数多者,名正疹子。又出于痘前者,名奶疹子。出于痘后者,名正疹子”的记载,详述了麻疹与奶疹的区别。
相关文章
 黄耆丸(《圣惠》卷六十五。)
 中国古代毒药
 饮食
 求高手赐教胰腺癌晚期3天退黄消涨
 有两种中药,请问哪位先生知道具体是何物?
 四十七 旋螺尖起外障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