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伤寒杂病:初读伤寒,请教讲法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伤寒论中明言“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也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286)。
但第322条又说“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大承气汤。”
愚想:既为少阴病,根据“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脉必微而弱,如此则“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若脉不微弱,322条之“少阴病”如何得来?
岂不矛盾?望各位老师开我迷
-----------你那本书可能有些问题,或是你抄错字。《伤寒论》286条“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是阳已虚,不是阳也虚)脉微是亡阳表虚之脉象,所以不可发汗。脉弱涩为亡阳里虚,所以不可下。322条“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此是少阴入府证了。六七日,少阴之邪入了府,阳明内热壅甚,腹满不能大便,已变为土胜肾水干,所以急与大承气汤来下。这两条并不矛盾,仲圣在286条说少阴病在那个证状时,有亡阳表虚不可汗,有亡阳里虚不可下。322条是已变证了,所以要急下。
-----------我以为322条说的是阳明病,因为阳明热厥甚者,有类似少阴病的症状,所以冠以少阴病.这样的写法论中尚多.
-----------
原帖由 无智亦无得 于 2007/8/24 09:55 发表
我以为322条说的是阳明病,因为阳明热厥甚者,有类似少阴病的症状,所以冠以少阴病.这样的写法论中尚多.

已是阳明病不假,可仲圣写这条是在其六经辩证之分类中的“少阴病”,我认为他是想告诉后人;少阴病也会变生它证。少阴君火犯阳明燥金也,而导致承气汤症。
-----------请教唐医易先生:
1、“脉微是亡阳表虚之脉象”,脉微应是亡阳之脉象,不光是表虚吧。若是表阳虚,应为“脉上微头小”。当然,亡阳还是“不可发汗”的。
2、“少阴之邪入了府”,伤寒论中只有风寒二邪犯六经,所以无所谓少阴、阳明吧。若要区分开来、“少阴之邪入了府”,成“阳明之邪”了,就不能称之为“少阴之邪”了吧、
赞成“我以为322条说的是阳明病”的说法,认为322条“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中的少阴病指少阴经病而非脏病,所以并不在脏病提纲“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范畴之内,故其脉可能并不微细,也不是但欲寐(胃不和则卧不安)。
问题是,如何辨别少阴经病呢?
愚认为,其实不管何经“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如应”急下之”,都“宜大承气汤“,把”少阴病“三字去掉岂不明了。即便是仲圣”想告诉后人;少阴病也会变生它证“。把该条放在少阴篇中即中,又何必再加上”少阴病“三字,岂不画蛇添足。
-----------
原帖由 cxgxd 于 2007/8/24 11:38 发表
请教唐医易先生:
1、“脉微是亡阳表虚之脉象”,脉微应是亡阳之脉象,不光是表虚吧。若是表阳虚,应为“脉上微头小”。当然,亡阳还是“不可发汗”的。
2、“少阴之邪入了府”,伤寒论中只有风寒二邪犯六经, ...

一、浮脉主表,沉脉主里。“浮、沉、迟、数”是大范围,而微脉大多数只是出现在浮脉中,弱脉大多数于沉中兼见。(可参阅李时珍《濒湖脉学》)
二、《伤寒论》不是只论说“风寒”二邪之书,而是论说“六气所犯六经,以至人外感或杂病”之书。
三、《注解伤寒论》里有很明白的解释,我们学古而不应泥古,仁兄你有独特见解,大可认定仲景那句话是“画蛇添足”。可是我对仁兄说那句:不管何经“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如应”急下之”,都“宜大承气汤”,.....若是寒结怎办?不可能便结都是因热因火吧?
-----------教唐医易先生:
愚久慕中医,因无良师指路,自学过程中,诸医家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我流连留返,却把思绪搅得其乱如麻,终不得入门。总觉大道必易,其源必简。如能读懂《伤寒论》,则“思过半矣”,故尽量避免别的医著论点的干扰。又因学力甚浅,若言语唐突不敬处,望先生谅之。
目前愚试图以“一阳贯之”的观点来演绎伤寒条文,认为微弱为阳衰微、涩细为阴不济,浮为表、沉为里。“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既未说明,则为全身之阳衰微也。
阳明为病原因,伤寒中有”179、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寒心先伤脾,脾伤则约阳明,故寒结之说责在脾而不在阳明,在脾则不当下而当补了。况少阴为阳之根本,阳病则寒,有此寒尚能用大承气汤(“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何经不可用之?
-----------请教唐老师: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及"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两者,何为热结,何为寒结?
-----------很佩服您的学习精神,我们都是看了《伤寒论》后,带着一些还没明白的疑点在这论坛互相探讨,旨在通过互相学习来提高我们的中医技术,各人对《伤寒论》里的论证理解不一致。至于谁对、谁不对,是要患者经你治疗后给答案的。中医治病有个“温阳导滞”的手法,是对付病“寒结”的手法。便秘如因热而致的,用苦寒泻下法,如大承气汤、大陷胸汤之属。若因寒而致者,又宜温阳导滞,才能治疗肠胃的寒冷积滞。要以辛热药为主,适当地配伍泻下药。你可以看看《金匮要略》大黄附子汤,就是对付寒结便秘之代表方,还有《千金方》的温脾汤等。我上次是见你说“不管何经”......大承气汤。是怕你在便秘问题上只认热结,如果你还是认为只有大承气汤可行,你大可以那样去做的。

[ 本帖最后由 唐医易 于 2007/8/28 11:43 编辑 www.med126.com/shouyi/]
-----------
原帖由 礼上医 于 2007/8/27 12:04 发表
请教唐老师: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及"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两者,何为热结,何为寒结?

   
如果你喜欢把人家的原句断章取义,“不管何经”这四字硬生生吞进肚里,我也没话可说。这样就难分寒结还是热结了,就用我们地方话说吧,是“阴湿”。
相关文章
 中医能治疗髂静脉血栓吗?
 独活汤(《脚气治法总要》卷下。)
 西医欠缺大方,中医逐渐走出门户之见
 替朋友问诊: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
 20070079干燥综合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案
 重门主论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