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讨论:中西医学的结合问题 --季羡林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中国医药学的发展,有极其悠久的历史。一般都追溯到黄帝时代,可见其时间之久。

  我不是什么哲学家,但是对许多问题往往有自己的想法。我一向认为,世界文化可以分为东西两大体系。东西之区分决定于它们的思维模式。东综合而西分析。我在这里必须说明一下,综合与分析都是就其大体而言,在细微的地方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种东西之分也表现在医药学上。中国医药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了今天,形成了独立的体系,一般称之为中医。与之相提并论者,则是以近代西方科技为基础的几乎统一了世界的现代化的医学,在中国统称之为西医。中国一些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医学,比如藏医等。我个人认为,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中,中西医学以及少数民族的医学都有存在的价值与能力,不能妄加评断。几十年前,中国也曾有过否定中医的论调,那不会带来什么好处的。

  上面讲到,中医发展已有极其悠久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曾受到多方面的外来的影响。周秦以前的情况,渺茫难言矣。大概是到了汉代,西方中亚一带的影响就开始显露。带“海”字的一些东西都是洋玩意儿,“海”后来变为“洋”。根据陈寅恪先生的意见,中国的“岐伯”可能同印度的Jivaka有关。就连以刮骨疗毒著名的华佗,也可能与印度有关。到了唐代,西方的影响更扩大了。《外台秘要》中有许多外国(主要是印度)成分。印度的眼科大夫,徒步转游四方,也来到了中国,并且给大诗人刘禹锡治疗眼病。此时,波斯的医学也传入中国,结果是《海药本草》等著作的出现。

  到了明朝末年,西方(欧洲)的医学开始传入中国,后来称之为西医,与中国传统医学,所谓中医,相提并论,并行不悖。现在中国农村医疗情况,我不大清楚。沿海地区和内陆恐怕不会是一样的。在我的家乡是联合几个邻近乡村,组成一个诊所,医疗手段大概是不中不西,亦中亦西。这同解放前已经有天壤之别了。

  总而言之,目前在中国存在着两大医疗体系:一中一西。双方都有自己的研究院,也都有自己的医院。我没有做过详细的统计,我的印象是,以西医为基础的医院其数目远远超过以中医为基础的医院。有的以西医为基础的大医院中,也请上一位中医。这本来是件好事,但是,这一位中医大夫既不临床号脉,对症下药,也不来了解病情,而是每天送给病员一罐熬好的中药,这样的药必然是四平八稳,既治不了病,也要不了命的玩意儿。这样的中医大夫形同虚设,毫无意义。

  现在有一个问题明显地摆在我们眼前:既然存在着两大体系,为什么不把它俩结合融为一体产生一种崭新的医学呢?这样现成的题目,我想,一定会有不少人尝试过了。因为没有成果,所以不为人知。

  我不研究医学史,80岁以前基本上不生病,没有住过医院。因此,对我在上面提出来的医学两大体系融合的问题,从来没有考虑过。现在让我来考虑,结论已经摆在眼前:一不可能,二没有必要。除了在小的设施方面可以互相学习以外,理论方面,因为所依据的思维模式不同,可以任其按照自己的路数自由发展下去。数百年上千年以后会发展成为什么样子,现在无法预言。

  我倒是有一个建议,在某个以西医为基础的大医院中认真聘请几位真正学有专长的中医大夫,与西医大夫待遇完全平等。可以时不时地选择几个有典型意义的病员,让中西大夫各根据自己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加以治疗,看看谁能够治好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治疗同一个病人的过程中,中西医不会有什么矛盾的,中医什么仪器都不需要。在内行人眼中,我这种想法也许是非常可笑的、幼稚的。我个人却并不这样认为。
-----------""东西之区分决定于它们的思维模式。东综合而西分析。我在这里必须说明一下,综合与分析都是就其大体而言,在细微的地方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说的好!
当然对中西怎样取长补短,扬弃糟粕,真正为大众服务,还请大家都来出主意,参谋参谋.
-----------个人看未法:
1 。求同存异,
2。假设 一个中国人与一个外国人结合,那么他们应该先相互了解,当他们产生如爱情的化学作用时,他们就会结婚,当然来到中国就要学中国人生活,去到国外就要学习国外生活
-----------虽然,大师不专门研究中医,但是,基本揭示了东西文化和医学地差异,究其原因大师尽管学惯东西,对祖国传统文化更加热爱,他曾穿西服吃面包,游历欧洲,学有所成.但是,没有忘记老祖宗.大师说得之是我们家乡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但是,也是全国的实际情况,实际上有人已经把中医药当成了鸡肋.不谈外部环境,就目前从医人员来讲,有几个又是专门地专家,全科未必就是专家,名医未必就能治大病,埋没人才不善于吸收民间优秀成果,土郎中早就已经变成洋大夫,尽管叫中医大夫,却不会号脉用仪器,开西药拿回扣吃提成没良心开大方,还是中医郎中吗?!其实,大师讲地中西结合很有道理,不是混血儿更有基因优势吗?!<<本草纲目>>有很多外来中药,花旗参不是人参中的上品吗?!看来老祖宗并不拒绝优秀的西方国家优秀的东西,还能够善于为我所用,用非同化也!大师确为中医药的长久计,与吃里扒外地何麻子张功要们有本资地曲别,有人可能感到不舒服,难以接受,不是良药苦口利于心吗?!然呼?!
-----------难道用仪器的就是西医,不用仪器的就是中医吗?中医也要发展,也依赖于先进的科技,多一只眼看病,不是更好吗?谁规定只有西医可以用化验手段和CT,而中医不可以。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只要有用,就是真理。不是说你用中药就是中医,用西药就是西医,也不是说你用中药提取的针剂,就是中西医结合,这里学问大了。关键要看你用的是什么样的哲学思想,也就是你是如何认识疾病的,和采取什么样的手段。
-----------想法很好.但是否可行?体系与框架不同,连最基本的原理都是格格不入,它们的结合最终是不伦不类.本人不是医生,但按我的想法,西医讲的是直观的东西,你长瘤,我切掉,你身上哪个零件坏了,我给你补一补,不能补的,切掉或换掉,很简单的东西,就像无神论,除非是亲眼所见,否则就是不存在.中医讲的是一套系统的理论,辨证的关系,把人体看作是相互连接的互动的齿轮,靠中医长期发展从想象形成的一套理念与框架.有些东西它甚至在今天都无法被解释.而它却切切实实存在了几千年.
      我不知道讲的对不对,总而言之,我的感觉要么中要么西,中西结合的结果是乱套和不伦不类.当然,中西要拼个你死我活也没必要.按我的想法,中西要成为朋友,虽然处在不同的理论体系,但要看到双方的长短.它们的发展要并架齐驱.它们的未来要友好共存.
-----------
Originally posted by 梁知行 at 2006/12/22 12:10:
我倒是有一个建议,在某个以西医为基础的大医院中认真聘请几位真正学有专长的中医大夫,与西医大夫待遇完全平等。可以时不时地选择几个有典型意义的病员,让中西大夫各根据自己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加以治疗,看看谁能够治好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治疗同一个病人的过程中,中西医不会有什么矛盾的,中医什么仪器都不需要。在内行人眼中,我这种想法也许是非常可笑的、幼稚的。我个人却并不这样认为。...


这根本不用试了,许多名医的经历已经证明过了,李可老先生的书中这样的对比例子比比皆是。通常都是西医治不好或者要求患者切这儿割那儿或抽脊液等化验以求解实验,把个病人生生吓到李先生那里去的。然后又能如何呢,虽然“破格救心汤”屡试不爽,但医院还不是用吊瓶法或开膛破肚法救人。为什么?中医需要经验,一但马失前蹄,吃不了兜着走;西医只要背书就行了,按书上说的去做,没人追究责任,即安全又可评职称拿红包,何乐而不为?

中西医结合,当以中医为本,求西医所长,而不是把中医西化,让西医吞并中医。

[ Last edited by 酸杏 on 2007/1/7 at 16:49 ]
-----------中医;从古至今,人体经络,被认为是人体最重要的组织结构的一部分,几千年来经络理论成为中医理论的主要支柱,指导着中医理论的延伸、发展和实践。但是,一个没有明确的理论—糊涂的理论,又怎能正确的指导实践呢?怎能不被西医压制和怀疑呢?现在西医面对各种疑难杂症束手无策之际,才对中医经络学有所重视,逐步被世界医学所承认。但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人体经络确实让人难以琢磨。经络学说是古老的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最宝贵的一颗光芒四射的明珠。

[ Last edited by 蓝天百云 on 2007/2/25 at 19:28 ]
相关文章
 小豆饮(《圣济总录》卷一九○)
 黄芪赤风汤治疗周围神经损伤验案3则【转帖
 胡黄连散(《圣惠》卷三十一。)
 河南用中医药防治艾滋病患者体症明显改善
 
 黄连解毒汤(《万氏家抄方》卷六。)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