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讨论:唐略讲《孙真人卫生歌》1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系统地讲一次养生

    讲《孙真人卫生歌》,是为了集中而有体系地讲一次养生。养生是中医非常重要的内容,谈中医往往都要谈到养生。
    谈到《黄帝内经》,现在流行两种观点:
    一是认为《黄帝内经》是一部养生书。其实不对。《黄帝内经》不仅仅是一部养生书,它不过在前边几章集中地讲了养生的东西。“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是中医养生的总纲。后面讲了一年四季的养生,怎么顺乎阴阳、调和五味;再后边,讲了很多的医理,分析了很多的病种。说《黄帝内经》是一部养生书,说明你读《黄帝内经》只读了前边那几篇,还没读到后面去。
    二是认为《黄帝内经》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经典。这也不对。包罗万象的经典,只有周易,其它的书都不是,毕竟《黄帝内经》是以医学为中心的,体现中医的基本理论。为了讲清楚中医的基本理论,为了讲养生,《黄帝内经》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一些其他方面的内容,天文、地理、人事之类的,但这并不是《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
    对于《黄帝内经》,说它是一部养生书,是小看了它;说它包罗万象,又是夸张了它。这都不是正确的心态。
    我们要系统地讲一次养生,以《黄帝内经》的前几篇为蓝本,未尝不可。但已经有人讲过,而且讲得还不错,我就不重复别人。我选一个更通俗易懂、更有可操作性的一个经典的文本来讲,这就是《卫生歌》,历来传颂。
    卫生,看样子好像很现代的一个词,其实不是。卫生一词古已有之,就是保卫我们的生命,保卫我们的生生之气,跟养生是一个意思。


根据唐略讲座《中医养生要领:孙真人卫生歌》整理。
讲座直播yy频道:96484009。2013年讲座从3月18日起,每周一、周四晚上八点开讲。
更多内容,或更深入交流,请访问:
唐略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renrenzhiyi
清艾轩中医学堂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ongyixuetang
清艾轩`本草有情健康生活馆:http://bcyq.med126。com/
新浪微博:@传统中医-唐略  @清艾轩中医学堂

-----------唐略讲《孙真人卫生歌》2

《卫生歌》为何冠名“孙真人”

    为什么叫《孙真人卫生歌》呢?孙真人,就是孙思邈。道家有仙人、至人、真人的说法,都是针对于俗人讲的。俗人,相当于假人,他们有太多虚伪的东西,有太多颠倒梦想,你只有把这些东西去掉,才能成为真人。历代的医家,能成为真人的很少,但孙思邈是其中的一个。
    但《孙真人卫生歌》并不是孙真人写的。它的作者叫甄德秀,为宋代的大儒,熟悉儒学的人应该知道。但是现在为什么要冠上孙思邈的名头呢?这里边其实是有一些说道的。
    其实,不管是甄德秀还是孙思邈,除了这篇《卫生歌》,他们各自还有其他的一些养生歌诀传世,但是这一篇比较详实具体,朗朗上口,所以这篇有甄德秀撰写、孙真人冠名的《卫生歌》更为著名。孙真人是唐朝人,甄德秀是宋朝人,孙真人根本就没有见过这篇《卫生歌》,但是冠了他的名字。为什么这样呢?毕竟孙思邈是大医,而且寿命活得特别长,据说是活了一百四十多岁,有人还认为他活了一百一十多岁,各种说法都有。甄德秀只活了五十七岁。他这个《卫生歌》太脍炙人口了,大家都爱不释手,互相传抄。在传抄的过程中大家问:这谁写的?写得这么好?!结果一打听,甄德秀写的,这位爷活了多大岁数啊,五十七岁,大家立马泄了气了。觉得写得这么好,他怎么只活了五十七岁呀?说出去好说不好听啊!要不别说是他写的吧,说是孙真人写的,孙真人活了一百四十多岁,不就有说服力了吗?出于后世流传者的一种好意,把甄德秀的名字抹去了,冠以孙思邈之名。
    古人认为,言为公器。一句话说出来,就是公共使用的一个东西了。只要有道理,就是大家共享的,是公理。他们不讲知识产权。冠谁的名字都不要紧,只要更好地传播就行。你知道《论语》是谁写的吗?我们只知道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整理的,即使是孔子讲的话,“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也可能都是孔子某一次很长时间的谈话的一个简短的记录,不一定是孔子的原话。众手打磨,最后成了《论语》。不说是谁写的,谁整理的。
    还有《黄帝内经》,真的是黄帝写的吗?《神农本草经》是神农写的么?肯定不是。如果《黄帝内经》是黄帝写的,那么一开始就说“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这是夸黄帝的,真是黄帝写的,那就说明黄帝写个书还先把自己夸一通;《神农本草经》也不是神农写的,只不过借神农尝百草这个典故,再把一部经典的、众手打磨而成的本草书冠以神农之名,来烘托它的神圣性,使它更好地传播。
    在“文革”时期,有一个说法,说这是统治者窃取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研究成果,这也未必。黄帝可能没有看过《黄帝内经》,神农氏肯定没看过《神农本草经》。这是后人心甘情愿地加上他的名字的,并不是他们自己把老百姓在劳动中获取的经验据为己有。
    不但上古的这些经典著作多托名,就连清朝陈修园写的《医学三字经》,在序言里边就很明确地说,这本书曾经托名叶天士,现在收回。可能现在所有人都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大言不惭,这么无耻!但陈修元那个时候不存在这种心态,托名叶天士,是为了使书得到了很好地传播,现在这本书大家都认可了,那么我说现在这本书是我写的,有何不可?这个对于古人来说都是很常见的,不足为患、不足为奇,更不会引出什么官司之类的,所以古人都以为言为公器。
    还有一个更有趣的现象。有一本书非常有名,叫《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它的序言讲,这本书是张仲景家里传下来的,张仲景家的《伤寒杂病论》一共有十三个,每成一稿大家就抄。现在这个《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第十二稿,然后在他们张家一直传,传到清朝张绍祖那里,张绍祖又传给罗泽初。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本子,就是罗泽初从张绍祖那里继承来的原本,这是真的吗?很多人都相信,因为这本书的理、法、方、药都非常精到,风格也非常地统一,很像那个时候的;也有人怀疑,认为这本书不可能流传得这么久。所以大家就开始争论,有必要争论吗?没有必要。你一争论,你讨论的问题就不是医学,而是医学之外的版本学、文献学,甚至历史学之类的问题。学医的人,你不讨论医学本身,反而讨论医学周边的一些问题,花费大量的精力,这就太不值得了。这本书是不是后人托古人而写的?还是真传?不可考证,也无需考证。我们千万不要因为怀疑它并不是张仲景真传的原本而忽略它的价值。
    古人著述的方式是非常多的。自己写一本书是一种方式,还就有一种方式是注解前人的著作,这也相当于你写了一本书,还有人是觉得前人的著作不太完善,根据我的学识,对它进行重新的编撰。或者《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就是某个研究《伤寒杂病论》的人研究得非常透彻的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把《伤寒杂病论》里边不完备的东西全给补出来,弄得完完整整,也可能真的是张仲景的子孙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这个问题不重要。
    尤其是像医书之类,里边还有很多隐晦的地方。古书往往是虚虚实实、实实虚虚。你读的时候得去想、去捉摸。你得具备一个非常犀利的大脑,能发现里边的问题,能够通过他说过的东西捉摸出他没说出的东西。这样一来,那些寻章摘句做死学问的人想得到中国学问的精髓是非常难的。因为中国的学问是一个非常灵动的东西。

根据唐略讲座《中医养生要领:孙真人卫生歌》整理。
讲座直播yy频道:96484009。2013年讲座从3月18日起,每周一、周四晚上八点开讲。
更多内容,或更深入交流,请访问:
唐略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renrenzhiyi
清艾轩中医学堂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ongyixuetang
清艾轩`本草有情健康生活馆:http://bcyq.med126。com/
新浪微博:@传统中医-唐略  @清艾轩中医学堂
-----------唐略讲《孙真人卫生歌》3

《卫生歌》各版本字句出入问题

    《卫生歌》有很多的版本,各种版本的字句难免有一些出入。比如说,我们下面要讲的“父母遗体已保之,箕畴五福寿为最。”这个箕畴五福,有的版本写成了“箕裘五福”,有的版本写成了“洪范五福”。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错误?
    首先得搞明白,“箕畴”是什么意思?箕就是箕子,是纣王的叔叔。武王伐纣,商朝灭亡了以后,武王问箕子治国之道,箕子就把“洪范九畴”传授给了武王。现在我们看《尚书》,里边有一篇就叫《洪范》。洪,是大的意思;范,就是一个范围。洪范,就是一个大范围。哪个范围最大?它就是讲地理的。九畴就是九个区域。因为洪范九畴是箕子传授的,所以又叫“箕畴”。“箕畴”里讲了五福,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寿,所以“箕畴五福寿为最”,这是讲得通的。
    “箕畴”就是“洪范”,箕畴五福,有的地方就叫“洪范五福”。“洪范五福”也是说得通的,一个意思。
    为什么有的地方叫“箕裘五福”呢?
    箕裘来自《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冶就是冶炼金属。就是说,一个优秀的铁匠的孩子肯定要学做裘,集腋成裘嘛,把一些小小的兽皮、甚至是腋下的毛把它缝成一件衣服;一个优秀的做弓箭人家的孩子,肯定要学作箕。箕是用竹子编成的,就是簸箕、粪箕之类,装东西的。
    铁匠要把许许多多的小废铁集中在一块,然后拼贴起来,通过捶打或熔炼的方式把它弄在一起,做成一件有用的东西。一个铁匠的孩子整天耳濡目染,看到自己的父辈收集废铁,打成一个东西。他自己虽然不会打铁,也在琢磨,于是收集一些小小的皮毛,再把这些皮毛缝在一起。虽然用的东西不一样,但在精神实质上,仍是在学自己的长辈。
    做弓的工匠,每天要把竹子或木头弄弯,做成弓背,然后再用一根弦连接两端。一个弓就做成了。做弓人家的孩子整天看见自己的父辈做弓,也会学着把一个东西弄弯,但他又没有做弓的技术,就只好做一个箕。箕的个框架也是把一个东西弄弯的,跟做弓有相似的地方。
    冶炼跟制裘都有一个拼接的过程,做弓跟做箕,都有一个弯曲的动作。小孩子从小就在这里效仿。这是第一层意思。这个意思古人已经讲出来了。比如在孔隐达给《礼记•学记》注疏的时候,就是这么讲的。
    我认为还有第二重意思,这是我自己的观点,冶练金属,你做出来的东西是最硬的,而裘是很软的。做弓,你做出来的是杀生的凶器,而箕是用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是农器。农器,意味着生生不息。家学是什么?家学在于使子弟的品行完整,而不是局限于自己的行当。如果局限自己的行当,那么打铁人的儿子也学打铁,光知道坚硬不知道柔软,做弓人的儿子就光知道做弓杀人,不知道种田立本,这是不行的。
    所以箕裘这个词的意思是家学,或者先祖的事业。能继承祖宗的事业就叫“克绍箕裘”。“箕裘五福寿为最”,就是说,先祖流传下来的各种美德,以寿为最。也很确切!
    但这三个版本,哪一个最贴切呢?我觉得还是“箕畴”,我就认为原本就是“箕畴五福寿为最”。
    为什么把“箕畴”写成“洪范”呢?是因为它们是一个同义词,大家就抄成了洪范。为什么把“箕畴”写成了“箕裘”呢?是因为它们音很相近。所以,不管是近音还是近义,都有可能出现古书中的错讹。你要去深究这个也是比较有意思的,只不过咱们不能只局限于文字的考证。咱们要有这方面的基础。但光有这方面的基础还不行,还要开出更大的境界。不然的话,局限于语言文字,就叫“小学”,虽然很见功底,但这毕竟是小学。咱们还要开出更大的境界,这才叫“大学”。
    在这里,我也是仅仅举这么个例子。后边关于各版本《卫生歌》不一样的地方。我就不一一列举、校勘了。我们关注的不是它各个版本文字的差异,而是它的养生大道。

根据唐略讲座《中医养生要领:孙真人卫生歌》整理。
讲座直播yy频道:96484009。2013年讲座从3月18日起,每周一、周四晚上八点开讲。
更多内容,或更深入交流,请访问:
唐略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renrenzhiyi
清艾轩中医学堂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ongyixuetang
清艾轩`本草有情健康生活馆:http://bcyq.med126。com/
新浪微博:@传统中医-唐略  @清艾轩中医学堂
相关文章
 脓疱疮
 厚朴散(《圣惠》卷四。)
 羚羊角散(《圣惠》卷三十三。)
 术附汤
 五、四时阴阳外内之应
 第六节 腹部CT诊断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