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时病论: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大意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考六气之中,湿气在乎秋令。故经谓“秋伤于湿”。湿土之气,内应乎www.med126.com/yishi/脾,脾土受湿,不司运化,内湿酿成痰饮,上袭于肺,遂为咳嗽病矣。夫六气之邪,皆能令人咳嗽,又不独乎湿也。斯言湿者,是为伏气咳嗽,有西昌喻嘉言先生疑湿字之讹,改作秋伤于燥,发明秋燥之论,虽有悖经之罪,然亦因乎六气起见也。盖《内经》论湿,殆在乎立秋、处暑、白露湿土主气之时;喻氏论燥,殆在乎秋分、寒露、霜降燥金主气之候。据愚意更有界限分焉∶窃谓秋初伤湿不即发者,湿气内酿成痰,痰袭于肺而作嗽,名曰痰嗽,治宜理脾为主,渗湿为佐。如秋末伤燥,不即发者,燥气内侵乎肺,肺失清降而作咳,名曰干咳,治宜理肺为主,润燥为佐。总之不越两太阴之治也。斯言伤湿伤燥而咳嗽者,皆由秋令之伏气而发于冬。其即发者,仍归伤湿秋燥门中治之。

痰嗽

痰嗽者,因痰而致嗽也。夫作嗽之病,风、寒、暑、热,皆能致之。古人议论纷纭,惟李云间、章若耶二先生,皆括为内伤、外感。观其立论,卓荦不群,然与《内经》“秋伤于湿”之嗽无预。丰不揣鄙陋而特补之。斯病也,良由立秋以后,秋分以前,先伤于湿,湿气内踞于脾,酿久成痰,痰袭于肺,气分壅塞,治节无权,直待冬来,稍感寒气,初客皮毛,渐入于肺,肺气上逆,则潜伏之湿痰,随气而逆,遂成痰嗽之病矣。其脉必见弦滑,或见微紧,右寸关必较余部不调,舌苔白润,胸次不舒,痰白而稀,口不作渴,此皆秋湿伏气之见证也。理当治脾为主,渗湿化痰为佐,宜以加味二陈法治之。如有恶寒发热者,再加苏梗前胡气喘者,加之旋复、苏子,当随其证而损益之。

或问∶作嗽之病,四时皆有。今观是篇,独发于冬,他时之嗽,因何勿论耶?答曰,子不观本论中,原有风、寒、暑、热皆能致之之说,四时都有咳嗽之病也。曰∶何不分而论之。曰∶前之风温、风热、风寒、冒风、暑咳、秋燥,以及后之冬温条中,皆有咳嗽之证。若重复而论之,能不令www.med126.com/hushi/人心厌乎?是论专言伏气酿痰致嗽,而风、寒、暑、热致嗽者,可毋重赘耳。

干咳

干咳者,乏痰而咳逆也。此因秋分之后,先伤乎燥,燥气内侵乎肺,当时未发,交闭藏之令乃发,斯为金寒水冷之咳也。前论秋燥条中,是为燥之新邪;此论干咳,是为燥之伏气。其证咳逆乏痰,即有痰亦清稀而少,喉间干痒,咳甚则胸胁引疼,脉沉而劲,舌苔白薄而少津,当用温润辛金法治之。如胸胁痛者,可加旋复、橘络;咳逆艰难者,再加松子、款冬。咳剧震动血络,喉痛吐红,脉转沉滑,或沉数,此燥气已化为火也,当用清金宁络法治之。如咳逆气短,甚则有汗,咽喉干燥者,当用金水相生法治之。蹉跎失治,最易延为痨损,可不谨欤!

或问曰∶曾见《内经》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之训。今先生只列痰嗽、干咳为二门,不及脏腑等咳,毋乃遗漏乎?曰∶是书专论四时之咳,如春令风温之咳,夏令暑热之咳,秋令秋燥之咳,冬令冬温之咳。

其实五脏六腑之咳,不过就其见证而分。如胸疼喉痛为心咳,两胁下痛为肝咳,右 痛引肩背为脾咳,喘急咳血肺咳,腰背相引而痛为肾咳。又有小肠咳者,咳而失气也;胆咳者,咳呕苦水也;胃咳者,咳而欲呕也;大肠咳者,咳而遗屎也;膀胱咳者,咳而遗溺也;三焦咳者,腹满而不食也;此皆《内经》分脏腑之咳也。念莪先生已分条治之,兹不复赘。

相关文章
 为什么只有红学专家,没有内经专家?(讨论)
 防风升麻汤(《幼科类萃》卷二十一)
 心腹疼痛
 柴胡石膏汤(《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五。
 呵呵 俺被禁止入刘武将话题了 版主出来解释
 难经正义 二十三难 上课笔记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