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
风劳臌膈四大证治教程:噎膈反胃
来源:噎膈反胃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噎膈反胃

气留噎嗌,噎塞窒碍,食物不得顺利,曰噎。气结胸膈,填塞隔绝,食物不得下通,曰膈。反胃者,因其隔绝不得下行,故复反出于胃也。丹溪云∶噎膈生于血干。血,阴也。阳主静,内外两静,则脏腑之火不起,金水二气有所养,阴血自生,胃肠津液传化合宜,何噎之有?惟血液俱耗,胃脘干槁,其槁在上,近咽之下,水饮可行,食物难入,名之曰噎。其槁在下,与胃为近,食虽可入,良久复出,名之曰膈,亦曰反胃。二者皆由阴中伏火而作。盖阳与阴不能施化,阴之失位,而阳伏其中,传化失职而反上行也。子和云∶三阳结为之膈。三阳者,大、小肠、膀胱也。小肠热结,则血脉燥;大肠热结,则便不通;膀胱热结,则津液涸;三阳既结,则前后闭涩;下既不通,气必反而上逆,所以饮食不下,纵下而复出也,此阴火不下行而上逆也。张鸡峰云∶噎膈是神思间病,惟内观自养,薄滋味,忌香燥,戒郁怒,可获全安。若气血两虚,口吐涎沫,粪如羊屎,六脉紧涩,皆不治也。刘宗浓云∶噎膈之症,皆由气聚成积,自积成痰,痰积之久,血液俱病,以其为病在咽在膈,故立噎膈之名。严氏主化痰顺气,夫气之不下,痰之不化,必有为病之因。苟不知其本,而专用香燥之药治其标,痰气何由而自下乎?理会云∶噎膈多由暮年之人,其属血干也明甚。盖血结则无以制火,火盛则津液脂膏因火成痰,水谷道路因火干槁,故痰火窒塞胸膈而成噎膈也。其中年之人,偶有噎膈,则多属忧思郁怒所致。夫郁怒则气滞,忧思则气结,痰因气聚而生,气因痰碍而愈结,故为噎膈反胃也。用药之时,切勿执滞。

血虚者,以滋养为主;气郁者,以理气为先;痰涎上阻,宜用酸苦涌泄,因而治下,药势易行;如燥结久闭,宜用蜜导通幽,因而润养,则关扃自透。若郁既久,则壅塞坚顽,不用开结软坚之药,遽用补养,吾恐痰因补而愈多,气因补而愈窒矣。窃见世人治噎膈,非用香燥之剂,即用牛羊之。岂知香燥能助火耗血,酥酪是滞气生痰,求其病愈,不亦难乎?按〔内经〕云∶三阳结谓之膈。张鸡峰以为神思间病,法当内观静养,所言深中病情。大抵气血亏损后因悲思忧恚,则脾胃受伤,血液渐耗,气机阻碍,郁气生痰,痰则塞而不通,气则上而不下,妨碍道路,饮食难进,噎膈所由成也。脾胃虚损,营运失职,不能腐熟五谷,变化精微,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食虽入胃,复反而出,反胃所由成也。东垣云∶诸塞咽喉之间,令诸经不行,则口开目瞪,气闷欲绝,当先用辛甘气味俱扬之药(益智仁 草蔻 参 归 升麻之类),引胃气以治其本,加开塞之药(木香 青皮 陈皮 麦芽),以治其标也。若寒助阴邪,于正药内加吴茱萸大热大苦辛之味,以泻阴寒之气.暑月阳盛,则于正药中加青皮、陈皮、益智、黄柏,散暑气,泄阴火之上逆,或以消痞丸合滋肾丸,或更加黄连,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约宿食消尽服之,待少时,以美食压之,不令胃中停留也。按噎塞之症,塞者,阴也,血也;噎者,阳也,气也;二者皆由阴中伏火而作也。东垣用药,先用辛甘气味俱扬之药,升发其胃气,以为滋生之本,继以滋肾丸纯阴之药,以泻阴中之火,制其冲气之上逆,庶表里相通,阴阳各得其正,此治噎塞之大法也。至痰凝气结,血瘀津枯,皆能致噎,其治法又当察证凭脉,其治法又非东垣一言所能尽也。噎膈生于血干,滋养为主,归、地、门冬煎膏,入韭汁、乳汁、童便芦根汁、仁泥;兼气虚者,参、耆、四君;忧恚气结者,兼开郁理气,大忌香燥之药,犯之必死。大便闭塞,多用桃仁、麻仁;气壮者,加元明粉。噎塞不通,有形滓质之物不能下咽。若吐沫不已者,此气血大虚,法在不治。若脉形未败者,惟宜大补气血,参、耆、归、术仍加陈皮、桃仁、牛乳白蜜汁,或煎成膏,缓缓调之,可救什药品数据中之一。脉细而弱,或沉而涩者,此气虚挟寒,理中东加人乳、姜汁、白蜜。痰多加半夏。中气虚而不任用血药者,一方用生姜汁 白蜜 牛膝各五两 人参 百合(为末各二两) 放铜锅内,慢火煎如膏,不拘时候含一匙津咽,或人参汤调下一茶匙。食物下咽,屈曲自膈而下,哽涩而痛,多是瘀血,用前归地诸汁胶内加桃仁、童便、韭汁、郁金末、降香末调补之,后以抵当丸如芥子大,服二三钱,服后仰卧,细细嚼之。有实积者,可暂用浓朴丸,亦可用昆布丸。

张孟端夫人形肥体盛,忧怒之余,得食辄噎,胸中隐隐痛。士材诊之曰∶脉紧而滑,痰在上脘,用二陈加半夏、竹沥、姜汁,服四剂不效。或疑半夏性燥。曰∶湿痰满中,非此不治。改用大半夏汤四帖,胸痛乃止。服二十剂而安。

若痰不盛,形不肥者,不可与也。气滞胸痞,胃寒噎塞,脉沉迟涩,津血不枯者,用香砂宽中汤

木香(磨) 白术 陈皮 香附豆蔻 砂仁 青皮 槟榔 半夏曲 茯苓 浓朴 甘草 姜 加蜜少许煎服。七情郁结,胸背引痛,脉沉而涩,四磨饮加黄连、山栀、川贝、香附、苏子。郁结伤脾,归脾东加枳、桔。

痰饮阻滞,脉结涩者,利膈豁痰汤(桔红 半夏 枳实 桔梗 栝蒌 黄连 栀子 香附细茶 槟榔 沉香 石膏 白芥子 初服二三帖加麻黄苏叶煎)。湿痰瘀塞,胸口作痛,形肥脉滑,大半夏汤。噎病喉中如有肉抉,食不下,用昆布二两洗去盐水,小麦二合,水三大盏,煎,俟麦烂熟,去渣,每服不拘时,吃一小盏,仍取昆布不住口含两三片咽津,极效。昆布丸治五噎咽喉妨塞,食饮不下

昆布(洗去盐水) 天麦冬(焙) 诃利勒(去核各一两五钱) 木通 大黄(微炒) 朴硝 郁李仁(浸去皮微炒) 桂心 百合(各一两) 羊角(屑) 杏仁(麸炒) 苏子 射干(各一两五钱) 柴胡 陈皮 槟榔(各二钱五分) 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时,热酒送下,夜饮后棉裹弹子大一丸噙化。按此方治痰热壅结妨碍噎塞甚效。

若脾虚血干者,又非所宜也。治卒噎,用杵头糠,手中布裹,时时拭牙,或煎汤呷下,或蜜丸含咽津亦得。

一方∶杵头糠 人参(末) 石莲肉(末) 柿霜 元明粉(等分) 舐吃。

治噎散结化痰汤,治气留咽嗌,有如梅核,俗名梅核气,亦噎膈之渐也

姜制黄连 山栀 香附(童便浸)川贝 川芎 半夏 桔红 苏叶 青黛 枳壳 凤尾草 白蔻仁 生姜 呕者,加枇杷叶。

一妇患咽喉噎塞如梅核,时时嗳气,足冷如冰,用前方十剂,罔效,熟思之,乃阴火也,三阴至项而还,阴虚火炎,故咽塞、嗳气、足冷、耳聋。用滋阴清膈饮数剂,诸症皆退

黄柏(盐水炒) 黄连(姜汁炒) 黄芩 栀子 当归 白芍 生地 甘草 入童便 竹沥姜汁 按此方治阴火上冲,食不得入,脉洪数者,方可用之,否则有伤脾败胃之虞。

以上诸方,治噎症之大法也。咽喉闭塞,胸膈膨满,似属气滞,暂宜香砂调中汤。有因火逆上冲,食不得下,其脉洪大有力或数者,滋阴清膈为主,兼降火理气,枇杷叶、芦根汁、竹茹、黄连、山栀等。少年属阴虚者,仍用四物,门冬、童便、牛羊乳,或滋阴清膈饮。有胃之下脘不通者,三阳闭结,上冲吸门,食不得下,当滋养其下,慎勿用香燥之品。中焦吐者,皆从瘀积,有阴阳之分,其症或先吐后痛,法当去积和中,分气血痰积而施治之。

慎斋云∶膈气有气膈、血膈、痰膈。治膈先当开关。气膈开关,茴香乌药、槟榔。血膈开关,当归、乌药、枳壳、槟榔、沉香、桃仁、红花。痰膈开关,半夏、附子。关开者可治,宜理脾温肺,用补中益气汤,加附子、煮乌梅。痰饮阻滞胸膈,食复反出,脉来结涩,或紧而滑者,用二陈汤入竹沥、姜汁,或小半夏汤。痰多,食饮才下便痰涎裹住,不得下者,以莱菔控去痰涎,或涤痰丸

半夏曲 枯矾 皂角(炙,刮去皮结子) 元明粉 茯苓 枳壳(各等分)霞天膏(和丸)。痰血在胸膈间,阻碍气道或膈或脘,必痛,痛连于背,脉来有力或结涩,然得之忧怒,忿郁之人多有此症,以代抵当丸作芥子大,术三钱,去枕仰卧,细细嚼之,下恶物。凡大怒血郁于上,积在胸膈,碍气升降,津液聚为痰饮,二陈加白芥子、香附、韭汁、桃仁、灵脂。大便燥结,闭久不通,属血热者,止可清热,小着汤丸累累加之,关扃自透。滋血润肠汤

当归(酒洗三钱) 白芍 生地(各钱半) 红花(酒洗) 桃仁 大黄 枳壳(各一钱) 韭汁(半杯),

人参利膈丸

木香 槟榔(各七钱五分) 人参 当归(酒洗) 藿香 甘草 枳实(麸炒黄各一两) 大黄(酒煎) 浓朴(姜制各三两) 水泛丸,每服三十五丸,食后服。

按上二方,皆用大黄,一治血闭,一治气闭,用者详之。通利之药不可多用,恐反耗其血液,而便愈结,当滋养其血,而便自行。粪如羊屎者,大肠枯结不治,乃阳陷于阴分,阳陷则阴绝,当用补中,兼升举之法。良方秦川翦红丸治膈气成反胃,由瘀血成病者,及能下虫效雄黄(另研) 木香(各五钱) 槟榔 三棱 蓬术(并煨) 贯仲 干漆(炒烟尽) 陈皮(各一两)大黄(一两五钱) 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饮下。(本事方)芫花丸,治结聚停饮,痰水生虫,酒癖为患,成反胃者芫花(醋炒) 牛膝(各一两) 野狼牙根 桔梗(炒黄) 芦 槟榔(各五钱) 巴豆(炒十粒) 醋糊丸,如赤豆大,每服二三丸至五七丸止,食前姜汤下。

(巢氏病源)论酒瘕云∶饮酒多而食谷少,积久渐瘦,其症常欲思酒,不得酒则吐,多睡,复不能食,是胃中有虫使然,名为酒瘕,此药治之,须禁酒方易治(以上诸法 治反胃由于痰血虫积者)。中气虚弱,不能运转,噎塞反胃者,补气运脾人参(二钱) 白术(二钱) 桔红 茯苓(各钱半蜜炙) 黄耆(一钱) 砂仁(八分) 炙草(四分) 有痰加半夏 姜 枣,理中加附子亦可选用)。

李绛疗反胃呕吐无常,粥饮入口即吐,困倦无力垂死者,用人参三两擘破,水一大升,煮取四合,热服。

膈症随吃随吐,或吃未几,随交痰涎出者,此火在胃中,而丹田真火不足也,故纸、茴香、萸实、人参、乌药、沉香。

有因脾胃阳火内衰,其脉沉而迟者,以辛香之品温其中气,丁香透膈汤

白术(二两) 香附 人参 砂仁(各一两) 丁香 麦芽 木香 肉白蔻 青皮(各五钱) 沉香 浓朴 藿香 陈皮(各七钱五分) 炙草(一两五钱) 半夏 神曲 草蔻(各二钱五分)
每服四钱。

或谷神嘉禾散

茯苓 砂仁 苡仁 人参 枇杷叶(各一两) 桑皮 白术 槟榔 白蔻 青皮 谷芽 五味(各五钱) 沉香 杜仲(各七钱) 桔红 丁香 藿香 随风子 石斛 半夏 大腹子 木香(各七钱五分) 炙草(一两五钱) 神曲(二钱五分) 每服三钱,水一盏,加姜、枣。

此方和脾胃,宽胸膈,顺气消痰,进饮食,为噎膈之要方也,仍佐以益阴之药为佳。旋复代赭汤,嘉言每用以治膈气,呕吐不止,水谷不得下咽,绝粒不入,甚至呕吐清绿黑臭之水,用以镇坠其气,则能进食,屡建奇功。中气虚极,不能任其重坠者,先用理中之剂,以安中气,后进此药。下焦吐者,皆从于寒,其症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王太仆云∶食不得入,是有火也;食入反出,是无火也。此下焦火衰,釜底无薪,不能腐熟五谷,所出完谷不化,脉来迟微,或虚火,当用补火之药,令火土相生。慎斋治反胃,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早晨吃粥,至次早吐而突出,若无阻之者,胃气大虚,宜二陈东加丁香、槟榔、枳壳,温而降之;不用槟榔,用黄连五厘、吴萸三厘同炒,加生姜,同煎服二钱,后方可用参。呕而不出声者,宜温不宜寒。若胃之下脘闭结,不能传送大肠,大便不通,食久复出,当微利之,人参利膈丸;利后,惟在调理中气,兼以滋阴一方。治膈通关,用大黄姜炙为末五钱,沉香末三钱,用人参煎浓汤,浸于饭上,续咽之,仍加竹沥、姜汁等尤佳,亦透关扃之善法也。

秘方∶治膈气,用生姜蒲包浸阳粪坑内四十九日,取出炙干为末,每服三钱,加归身五钱,桃衣三钱,枳壳三钱,煎服。此方得之一友传来,云试之屡验。

金匙散∶用生姜蒲包裹,三 月三日浸粪坑中,至六月六日取起,晒干,蜣螂取活者,以线悬当风处,二味等分,白滚汤送下一钱,三四服,其关自开,然后依证调理可也。一方将上制姜末三钱,制枳壳末七钱,和匀,不论噎膈痰气食积,俱用火酒下,心腹痛,白酒下,一钱二分。开关散∶枳壳去穣,入皮硝、巴豆于中,合定,以线缚之,煮熟,去硝、豆,为末,火酒下五分,壮实者一钱。

一方∶枳壳照上制后,再用桔梗、乌药、苍术、槟榔、半夏、青皮、山楂、香附各等分,煎浓汁,以枳壳片浸透晒干,再晒以汁完为度,每服一斤,药味各七钱,用水十碗,煎五碗。

又方∶梨一枚,去子,入五灵脂末一两,湿纸包裹,火中煨熟,去五灵脂,为细末,木香、沉香、陈皮各三钱,附子、乌药各二钱,牛黄五分,入开关散三钱,蜜丸,圆眼大,火酒化下一丸。仙螺胶∶治膈症,取大田螺四十九枚,洗净,再以清水养去泥士,倒覆盆内,一宿,次将净川www.med126.com/jianyan/连二两,切片,煎浓汁熬膏一小杯,然后将螺仰置盆内,日中晒干,候靥开,挑入连胶一匙,过一夕,螺化为汁,取螺汁,再用柏叶汁、韭根汁、人乳、牛乳、羊乳、猪乳各一杯,炼蜜一两,入真金一块,砂铫熬成膏,瓷器收藏,每服一二匙,酒下。

膈气神方∶冬青子 柏子仁 白芥子 苏子 卜子 百合苗 川贝花(清明收) 桑寄生(各二钱) 沉香(二钱)苏合油(四分) 奇南香(一钱) 淡竹叶(二钱) 淘米泔二钟,炼蜜四两,先用米泔加前药煎熟,后入蜜,煎一滚,放屋上露一宿,每日清晨滚水下七匙,睡时再一匙。(按噎膈反胃三症,洁古分上中下三焦异治,盖噎膈之吐,即洁古之上焦吐;反胃之吐,即洁古之下焦吐也;其名虽异,然其要总不离乎阴虚阳虚之二途。阴者,血也,津也;阴虚则津血内枯,阳火独亢,火性炎上,故为膈为噎;治之当滋血养阴,以治其本;清火润下,以治其标。阳者,气也,火也;阳虚则中气不充,健运失职;火衰则无以腐熟五谷,故虽入而复出,其为反胃,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也;治之当补火健运,以治其本;消痰顺气,以治其标。此治噎膈之大法。至于劫夺之剂,又安用耶?殊不知噎膈之本虽虚,而痰火气血日久凝滞,瘀塞道路,胶固不通,以致食物难入,或虽入而复出;于此时也,若不先以劫夺之药开其固结,而滋补之味又安能透其关扃耶?但关开食进之后,即当继以补益之剂,续进饮食,病自愈矣。竟致以此等为膈气之专方,吾未见其不败也。又按劫夺之剂,有用大黄、黄连,有用炙姜、枳壳,或寒或热,其治各异,临症时,又当参其可否,慎勿以症合法也。)诸汁为治膈必用之药,临时随宜选用。霞天膏导痰消瘀最妙,不伤中气,不动脏腑,为大医者,当备应用。大抵噎膈之证,多有结痰瘀血相停,若不去之,病必不除。然结散之后,惟在谨慎缓调,戒口绝欲,千日把持,庶可全愈。否则愈而复发,中气既伤,难可再劫,死者多矣。噎膈既愈之后,不可便与粥饮及诸杂物,每用人参五钱、陈皮二钱,作汤细啜,以扶胃气。旬日半月间,方可小试陈仓米饮,渐进糜粥,进之早者,多致不救。年高病患元气败坏,手足寒冷,粪如羊屎沫大出者,皆不治。不守禁忌,若怒若郁者,皆不治。诊脉∶紧而滑者,吐逆;小弱而涩者,胃反;沉缓而无力,或大而弱,为气虚;数而无力,涩小,为血虚;数而有力,为热,结为痰饮,为虚;滑为痰;寸关脉沉是气;寸关脉沉或伏或大,是痰。反胃之脉,沉细散乱,不成条达,沉浮则有,中按则无,必死不治。更参面色,不致黄白,亦不致纯白,皆恶候也。

五噎丸∶治胸中久寒,呕逆妨食,结气不消。干姜 蜀椒 吴萸 桂心 细辛(各一两)人参 白术(各二两) 广皮 茯苓(各一两五钱) 附子(一枚,炮) 为末,炼蜜九,桐子大,酒服十五丸,日三服,渐加至三十丸乃止。

五膈丸 治饮食不得下,手足冷,上气喘急。麦冬(三两) 甘草(二两) 蜀椒 远志 桂心 细辛 干姜(各一两) 附子(一枚) 人参(二两) 为末,炼蜜丸,弹子大,先食含一丸,细细嚼之,胸中喉中当热,药丸稍尽,再含一丸,日三次,夜二次,七日可愈。

五膈、五噎二丸,固用参、附、椒、辛、姜、桂之属,一以肝气上逆,胃气不下而呕,故宜萸、橘以疏肝降逆,苓、术以健胃通津;以肾气之不蒸,肺胃枯槁而不纳,故用冬、草以滋肺和胃,远志以补火生土。又呕噎而药食可进者,频与小丸调之;膈食而饮不纳者,用大丸咽之;其立法之详若此。

附后方∶治食后喜呕。鹿角(烧末,二两) 人参(一两) 为末,姜汤服方寸匕,日三次。

藿香安胃散∶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呕吐不腐。藿香 橘红(各五钱) 丁香(一钱) 人参(一两) 为散,每服二钱,姜三片,煎汤,食前和服。

膈气方∶元精石(纸包,火煨,醋淬为末) 人中白(烧红) 五谷虫( 末,各等分) 每服三钱,烧酒送下,吃后,自进饮食。

相关文章
 决明子
 看看我的“草莓蛋糕”
 欧洲首个中医大学11月正式开学
 黄耆散(《圣惠》卷七十。)
 现正在治疗肝癌兼轻度腹水患者一例--疗效实
 三、组织学与胚胎学学习方法的几个要点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