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库 微 信 搜 索
临床技能
科目
临床技能 外科技能 中医临床
病例病案 影像与技术 综合信息
辅助检查 护理技能 医学论文
 医学全在线 > 临床技能 > 辅助检查 > 临床检验 > 正文
脑脊液检验-临床检验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7/2/3 字体:

 

    3、葡萄糖定量<正常参考值>

    成人:2.8-4.5mmol/L:

    儿童:3.1-4.4mmol/1; 婴儿:3.9-5.0mmol/L。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病、脑干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

    2.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

    4、氯化物测定<正常参考值>

    成入:120-132mmol/L;

    儿童:111-123mmol/L; 婴儿:110-122mmol/L。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炎、尿毒症、浆液性脑膜炎及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时。

    2.减低:见于流行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细葡性脑膜炎,尤其是结核性脑膜炎时最为明显。病毒性脑炎、脑脓肿、脊髓灰质炎、中毒性脑炎、脑肿瘤等,氯化物含量稍低或无显著变化。

 三、酶学与免疫学测定:

    1、脑脊液酶学测定<正常参考值>

    转氨酶(ALT、AST):约为血清酶活性的1/2;

    乳酸脱氢酶(LDH);约为血清酶活性的1/10;

    磷酸肌酸激酶(CPK):低于血清酶活性。

    <临床意义>

    1.ALT、AST活性增高:常见于脑梗塞、脑萎缩、急性颅脑损伤、中毒性脑病及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癌等。

    2.LDH活性增高:常见于细菌性脑膜炎、脑血管病、脑瘤及脱髓鞘病等有脑组织坏死时。

    3.CPK活性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进行性脑积水、继发性癫痫、多发性硬化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慢性硬膜下水肿、脑供血不足及脑肿瘤等。

    2、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测定<正常参考值>

    IgG:10-40mg/L; IgA:0-6mg/L;

    IgM:0-13mg/L; IgE:极少量。

    <临床意义>

    1.IgG增高:常见于神经梅毒、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小舞蹈病、神经系统肿瘤。

    2.IgA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肿瘤等。

    3.IgM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肿瘤、多发性硬化症等。

    4.IgE增高:常见于脑寄生虫病等。

    四、其他测定:

    1、压力测定<正常参考值> 病人取测卧位时测定:

    成人:0.69-1.97kPa;

    儿童:0.69-1.96kPa; 婴儿:0.29-0.78kPa。

    <临床意义>

    1.压力增高见于:

    (1)颅内各种炎症性病变: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

    (2)颅内非炎症性病变: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肿瘤、脑脓肿(未破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脑积水、脑损伤、癫痫大发作、中毒性脑病等。

    (3)颅外因素:高血压、动脉硬化、某些眼病、头部局部瘀血或全身瘀血性疾病等。

    (4)其他因素:咳嗽、喷嚏、压腹、哭泣、深呼吸时等。

    2.压力降低见于:

    (1)脑脊液循环受阻:枕大区阻塞、脊髓压迫症、脊髓蛛网膜下腔粘连、硬膜下血肿。

    (2)脑脊液流失过多:颅脑损伤后脑脊液漏、短期内多次放脑脊液、持续性脑室引流。

    (3)脑脊液分泌减少。

    (4)不明原因的颅内压降低(低颅压症候群)。

    (5)穿刺针头不完全在椎管内。

    2、比重测定<正常参考值> 1.005-1.009。

    <临床意义> 脑脊液比重增高常见于脑系炎症、肿瘤、出血性脑病、尿毒症、糖尿病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大量蛋白尿的病人应作什么检查?
尿蛋白形成的原因
怎样看尿常规化验单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