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专业
各省动态
 医学全在线 > 执业药师 > 执业中药师 > 专业知识二 > 中药鉴定 > 正文
执业药师考试考点汇总与解析——中药鉴定学(一)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1/3/10 字体:

  3.《神农本草经集注》南北朝梁代陶弘景以《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为基础编撰而成,载药730种。全书以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七类,为后世依药物性质分类的导源。

  4.《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唐代李 、苏敬等22人集体编撰,由官府颁行的,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的 具有国家药典性质的本草。载药850种,新增114种新的药物。该书附有图经7卷,药图25卷。出现了图文鉴定的方法,为后世图文兼备的本草打下了基础。 唐代个人编著的本草亦多,著名的有孟诜的《食疗本草》、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五代前蜀李珣的《海药本草》等。

  5.《开宝本草》是在宋代开宝年间官命刘翰、马志等在唐代本草的基础上撰成《开宝新详定本草》,后又重加详定,称为《开宝重定本草》,简称《开宝 本草》。宋代嘉祜年间,官命掌禹锡等编辑《嘉祜补注神农本草》,简称为《嘉祜补注本草》或《嘉祜本草》,新增药物99种。又令苏颂校注药种图说,编成《图 经本草》,共21卷,对药物的产地、形态、用途等均有说明,成为后世本草图说的范本。该书首创版印墨线药图,绝大多数药图为实地写生图,图名大多冠以州县 名,说明当时对药材质量的评价已十分重视药材的道地性。《证类本草》是宋代最值得重视的本草。北宋后期唐慎微将《嘉祜补注本草》和《图经本草》校订增补, 编成本草、图经合一的《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此书共31卷,载药1746种,新增药物500余种。该书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 本草,为研究古代药物最重要的典籍之一。

  6.《本草纲目》是明代对药学贡献最大的本草著作。李时珍参阅了经史百家著作和历代本草800多种,历经30年,编写成52卷,约200万字,载 药1892种的巨著《本草纲目》。其中新增药物374种,附方11000余条。这部著作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大总结。本书以药物自然属性作为分类 基础,每药标名为纲,列事为目,名称统一,结构严谨,为自然分类的先驱。

  7.《本草纲目拾遗》是清代赵学敏编撰的,此书是为了拾遗补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而作,载药921种。《晶珠本草》为清代蒂玛尔-丹增嘉措编 撰,是历代收集藏药最多的典籍。《植物名实图考》和《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是清代吴其溶编撰的,是植物学方面科学价值较高的名著,也是考证药用植物的重要典 籍。

  ☆ ☆☆☆考点4:采收与中药质量的关系

  中药品质的好坏,决定于有效物质含量的多少,有效物质含量的高低与产地、采收时间、采收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薄荷挥发油主要分布于叶中,在花蕾 期叶片中含油量最高,花盛期油中主成分薄荷脑含量最高,但花后期叶的产量最多;槐花在花蕾期芦丁的含量最高可达28%,如已开花,则芦丁含量急剧下降;甘 草在生长初期甘草甜素的含量为6.5%,开花前期为10.5%,开花盛期为4.5%,生长末期为3.5%.

  ☆ ☆☆☆☆考点5:各类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

  1.植物药类

  (1)根及根茎类:一般在秋、www.med126.com冬季节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

  (2)茎木类: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

  (3)皮类: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少数皮类药材在秋冬两季采收,如苦楝皮此时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肉桂则在春季和秋季各采一次。杜仲黄柏等可采用“环剥技术”。

  (4)叶类: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

  (5)花类: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开后采收。花类中药,在含苞待放时采收的如金银花、辛夷丁香、槐米等;在花初开时采收的如红花洋金花等;在花盛开时采收的如菊花番红花等。对花期较长、花朵陆续开放的植物,应分批采摘,以保证质量。

  (6)果实种子类:一般果实多在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采收。有的采收幼果,如枳实青皮等。种子类药材需在果实成熟时采收。

  (7)全草类:多在植株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割,如青蒿穿心莲、淡竹叶等;有的在开花时采收,如益母草、荆芥、香薷等。而茵陈有两个采收期,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收的习称“茵陈蒿”。

  (8)藻、菌、地衣类:药用部位不同,采收时间不一,如茯苓立秋后采收较好,冬虫夏草在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采收,海藻在夏秋二季采捞,松萝全年均可采收。

  2.动物药类

  (1)昆虫类:入药部分含虫卵的,应在虫卵孵化前采收,如桑螵蛸应在深秋至次年三月中旬前采收,过时卵已孵化,质量降低。以成虫入药的,均应在活动期捕捉,如土鳖虫等。有翅昆虫,宜在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因此时不易起飞,如斑蝥等。

  (2)两栖类、爬行类:多数宜在夏秋两季捕捉,如蟾蜍、各种蛇类。亦有在霜降期捕捉的,如中国林等。

  (3)脊椎动物:大多数全年均可采收,如甲、内金牛黄马宝等。但鹿茸需在5月中旬至7月下旬锯取,过时则骨化,麝香活体取香则多在10月份进行。

  3.矿物药类:全年均可采收,大多结合开矿采掘。

  ☆ ☆☆☆☆考点6:中药的产地加工

  1.中药产地加工的目的:目的是促使鲜药材的干燥,符合医疗应用要求和商品规格,以保证药材质量,便于包装、贮藏、运输。最终达到形体完整,含水分适度,色泽好,香气散失少,不变味,有效物质损失少等要求,才能保证药材质量。

  2.常用的加工方法

  (1)拣、洗:将采收的新鲜药材除去泥沙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但具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洗,如薄荷、细辛、木香等。

  (2)切片: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有的趁鲜切成块、片,以利干燥。如大黄、鸡血藤、木瓜。但对具挥发性成分和有效成分易氧化的则不宜切成薄片干燥,如当归、川芎等。

  (3)蒸、煮、烫: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加热时间长短不等,视药材的性质而定,如白芍煮至透心,天麻、红参蒸至透心,太子参置沸水中略烫,桑螵蛸、五倍子蒸至杀死虫卵或蚜虫。

  (4)熏硫:有些药材为使色泽洁白,防止霉烂,常在干燥前后用硫黄熏制,如山药白芷川贝母等。

  (5)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文章
2008年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真题
2015年河北省承德市执业药师考试报名系统
乌海执业药师2014年资格考试合格后领取资格
广东2011执业药师考试成绩查询开始
盐城2013年执业药师报名时间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校课程
考试题库
全站搜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