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医学考研
资讯
考试报名 招生简章 成绩查询
考研复试 考研调剂 考研论坛
专业
西医综合 中西综合 公共基础
各省动态
北京 天津 河北
上海 湖北 江苏
浙江 安徽 更多省份
 医学全在线 > 医学考研 > 中医综合 > 中医复习 > 正文
七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藏像(二)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6/7/31 字体:

 

(十)脾与肾
主要体现于先后天互资及水液代谢方面。
                       先天温养后天——脾主运化,赖命火温煦。
                           后天补充先天——肾主藏精,须脾精补充。
                         脾主运化水湿——脾阳健运,土能制水。
                         肾为主水之脏——肾阳气化,开合有度。
            肾阳不足
                      脾肾阳虚——少腹冷痛、下利清谷、形寒肢冷。
     病理   脾阳亏虚
            脾虚不运
            肾虚不化
二、六腑之间的关系
    六腑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密切配合。

 

 

 

 

 

 

 


                  胃有实热,消灼津液——大便燥结。
                  大便燥结,胃失和降——恶心呕吐。
                  肝胆火旺——胃失和降而呕吐苦水。
                  脾胃湿热,熏蒸肝胆——胆汁外逸发为黄疸。

三、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一)心与小肠
      经脉互相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心主血——心火下降小肠,保证小肠化物。
                 小肠化物——清者上输心肺化赤为血,使心血充足。
                 心经实热下传小肠——小肠实热    
                 小肠之热上熏于心——心火亢盛
(二)肺与大肠
       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肺司呼吸,主行水——有赖大肠通畅。      
                 大肠主传导,主津——有赖肺气下降。    
                 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影响肺降——胸满气急,喘咳。
                 肺津不降,传导失职——便秘、干结。
                 肺虚推动无力——气虚便秘,大便艰涩不行。
                 气虚不固,清浊混杂而下——大便溏泄。
(三)脾与胃
     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二者以薄膜相隔。
                    胃主受纳——为脾运奠定基础        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及
                    脾主运化——为胃纳提供能源和条件  精微物质的吸收转输。
                    脾主升清——转输精气,上输心肺  既保证了饮食的纳运正常,
                    胃主降浊——浊阴下降,虚实更替  又维护着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
                    脾性恶湿——脾阳健则能运   太阴湿土,得阳始运   是保证纳运、升降
                    胃性恶燥——胃阴足则能纳   阳明燥土,得阴自安   协调的必要条件。
                    胃纳不佳,影响脾的运化与升清——腹胀泄泻。
                    脾失健运,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胃脘胀痛。
                    清气在下,则上为眩晕,下生飧泄,或为内脏下垂。
                    浊气在上,则生月真 胀。
                    湿宜犯脾,困遏脾阳,影响胃纳。
                    热宜犯胃,灼伤胃津,影响脾运。
(四)肝与胆
 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胆附于肝之短叶间。
                肝主疏泄,分泌胆汁
                    胆附于肝,贮藏胆汁
                    肝主谋虑            
                    胆主决断      
                肝失疏泄,胆汁排泄不利
                    胆道受阻,影响肝之疏泄
                    肝血不足          
                    胆气虚怯     
(五)肾与膀胱
           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肾为水脏——气化津液,司开合,控制膀胱开合。
                膀胱为水腑——开合有度,使尿液正常贮存排泄。
工科                      固摄无权                遗尿、尿频、尿失禁等。
          病理            气化失常                小便不利。
                膀胱湿热,上犯于肾——尿急、尿痛、尿血、腰痛等。

四、五脏与奇恒之腑之间的关系
(一)五脏与女子胞
                                              神的调控。
          女子胞:产生月经,孕育胎儿,均赖于  气的推动。
                                              精血的充养。
生理        心藏神,主血——促进女子胞发生月经,孕育胎儿。        
                肝主疏泄,藏血——为妇女经血之本。    
                脾主运化,生血统血——化生、固摄经血。           
                肾藏精——主司天癸的至竭及生殖。          
          心神不宁  
 心血不足  月经不调、不孕。
          心气虚衰 
                藏血不足——经血亏少。
           肝            不及——经少、痛经、闭经。
                         太过——月经先期或量多、崩漏。
          脾失运化、血化无源——经少、经迟或经崩、漏下等。
          肾精亏虚——月经不调或闭经、不孕等。
(二)五脏与脑
        脑为元神之府
        心藏神,主血
    生  肝藏魂,主疏泄
    理  肾藏志,主伎巧
        肺藏魄,主气
        脾藏意,主运化
        心血不足,脑失其养。
        肝气抑郁或亢逆  血不上奉或  精神失常、中风昏厥
    病  肝失藏血        血瘀于脑    运动障碍、梦呓夜游   脑病从五脏论治,
    理  肾精亏损,髓化无源,脑髓不充                     补肾填精益髓为要,
        肺的呼吸失常,气生不足                           益气活血为辅。
        脾失运化,气血生化无源
(三)五脏与脉
        脉,又称血脉。脉的柔韧、舒缩及血液的畅行,皆与五脏功能相关。
              心主血脉——濡养脉管及心脉。
    生        脾主统血——固摄、调控血液养脉,防血逸脉外。
   理  五脏  肺主气、朝百脉——呼吸正常,血中清气丰富,濡养脉管及心脉,血脉通利。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助心行血;调畅气机,血脉畅利而无瘀滞。
              肾阴肾阳乃五脏阴阳之本——阴阳协调,调控心脉行血之迟速。
               气虚——脉管舒缩无力。
               阳虚——血脉拘急。
               阴虚——脉管弛张。
    病理       血虚——脉管硬化。
          脾气虚弱——血液逸出脉外。
          肺之呼吸异常——气生不足,气虚则血脉不畅。
          肝郁气机不畅——脉管舒缩失度、血瘀。
(四)五脏与骨、髓
          肾藏精,精化髓,髓充骨。
    生理  精足则髓满骨充——骨骼发育健全,身体强壮。
          肾精的充盛与五脏六腑之精密切相关——骨、髓与五脏精气密切相关。
          肾精亏虚                      骨软、骨质疏松、身材偏低、易骨折,骨骼变形;
          五脏精气不足                  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听觉失聪、视物不明等。
【知识点综述及学习指导】
本节讨论了脏与脏、脏与腑、脏与腑、五脏与奇恒之腑之间的关系,其中脏与脏的关系为本节的重点内容。现将各脏腑关系总结如下:
        心与肺——心主行血,肺司呼吸密切配合。
        心与脾——血液的生成和运行相互促进。
        心与肝——行血与藏血协调共济,主宰与调节精神情志。
        心与肾——阴阳相交,上下交通,水火既济。
        肺与脾——生成后天之气,参与津液代谢。
        肺与肝——协调气机升降。
        肺与肾——呼吸出纳配合有序,主宰调节水液代谢,金水相生互补阴液。
        脾与肝——疏泄、运化相互影响,生血、统血、藏血、防止出血。
        肝与肾——肝肾同源,同具相火,藏泄互用。
        脾与肾——先后天相互资生,主宰与运化水液。
腑与腑——分工协作,共同完成饮食物的传导、消化等生理功能。
                                 属脏的经脉络于所合之腑。
                                 属腑的经脉络于所合之脏。
                      2.脏器接近:如胆附肝叶之间,脾与胃以膜相连。
脏与腑                           脏行气于腑:如肝分泌胆汁藏于胆。
                                 腑输精于脏:六腑传化物,精微输于脏。
                                 五脏不平,六腑闭塞。
                                 六腑闭塞,五脏亦病。
            “藏气而不泻”
             与奇经八脉相关联
学习脏腑之间的关系,应在熟练掌握各脏腑生理功能的基础上,从人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认识出发,抓住以五脏为中心的主导作用,来全面理解各脏腑之间的作用联系,功能之间的密切配合。在学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从脏腑实际功能来理解它们的关系,不拘泥于五行的生克制化模式:由于五行学说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能完全揭示五脏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我们在联系五行学说的基础上,应着重从五脏本身的生理去理解它们的关系,如心肾相交 ,金水相生等等,已超越了五行的生克模式。
2.将脏腑功能与气血津液等物质的代谢联系起来,并分清作用的主次:如津液的输布代谢关系到肺、脾、肾三脏,脾主运化水湿,肺主行水而通调水道,肾主水而升清降浊,其中肾起主导作用,而脾肺居次。在呼吸方面,肺为主气之脏,肾为纳气之脏,病理上,肺不伤不咳,肺久咳必及肾,故咳喘初期治肺,久病治肾等等。
3.注意一脏与多脏的联系:脏腑表里关系,往往是一脏与几脏相联系,如脾与胃相表里,又与大肠,小肠相关,因为大肠、小肠的传导作用是胃降浊功能的延伸,小肠泌清作用是脾升清功能的具体体现等。因此,不应把脏与腑的关系仅局限于一脏与一腑的表里关系上。
总之,通过本节的学习,应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人体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文章
 2018年医学考研政治考试大纲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
 2018医学考研英语二完整考试大纲
 医学考研2018年最新考试大纲汇总
 2018年医学考研西医综合考试大纲
 2018年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服务系统入口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考研首页
院校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