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医学考研
资讯
考试报名 招生简章 成绩查询
考研复试 考研调剂 考研论坛
专业
西医综合 中西综合 公共基础
各省动态
北京 天津 河北
上海 湖北 江苏
浙江 安徽 更多省份
 医学全在线 > 医学考研 > 西医综合 > 西医复习 > 正文
诊断学--血液常规检查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6/9/26 字体:

 

(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红细胞比积低于参考值低限,通常称为贫血。以血红蛋白 为标准,则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110g/L,即可认为有贫血
 1、生理性减少   生理性贫血:婴儿从出生3个月起至15岁以前的儿童,因身体生长发育迅速而红细胞生成相对不足,红细胞 及血红蛋白可较正常成人低约10%-20%。妊娠中、后期可导致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以及老年人造血机能减退导致的HB、RBC减少。
2、病理性减少 见于各种贫血。按照病理因和发病机制进行分类,可将贫血分为:
A、红细胞生成减少
A1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造血组织容量减少    原因未明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浸润        白血病、骨髓瘤、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 血慢性
     系统性疾病(慢性感染、炎症、恶性肿瘤、尿毒
          症、肝病、风湿性疾病、内分泌病等)伴发的贫血
A2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
          铁缺乏、DNA合成障碍 缺铁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叶酸及(或)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各种
         巨幼细胞性贫血
B、红细胞破坏过多

B1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缺陷)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酶缺乏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B2  红细胞外来因素(获得性因素) 免疫性溶    血性贫血、机械性溶血性贫血
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等
C、失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
                  慢性失血性贫血

(三)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贫血患者不仅有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的减少,也常有红细胞质量的改变,后者可部分地从染色后的血涂片上红细胞的大小、形态、胞浆的着色及结构方面反映出来这种形态学改变对帮助推断侵略的病因具有一定的意义。因此,在贫血病例的诊断中,不仅要下午红细胞数的血红蛋白的测定,还必须仔细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有无改变。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在血涂片中见到为圆形,大小较一致,直径6-9um,平均7.5um。红细胞的厚度边缘部约2um左右,中央1um,染色后四周呈浅桔红色,右中央呈淡染色区(又称中央苍白区),淡染色区的大小约相当于红细胞直径的1/3-2/5左右。病理情况下外周血中常见的红细胞形态异常有以下几种:。

1、大小异常(1)小红细胞〈6um(2)大细胞>10um(3)巨红细胞 >15um(4)红细胞大小不均
2、形态异常(1)球形细胞   遗传性、溶贫
(2)椭圆形细胞   遗传
(3)口形细胞     遗传、DIC、酒精中毒
(4)靶形细胞   地中海贫血
(5)镰形细胞(sickle cell)   HbS
(6)泪滴形细胞    骨髓纤维化、地中海贫血
(7)棘形细胞
(8)红细胞形态不整
(9)红细胞缗钱状形成  MM 、阵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靶形红细胞                  cabot’s环 可能是纺缍体
缺铁性贫血、其他溶血性贫血         的残余物或是胞浆中脂蛋白变性。见
以及黄疸或脾切除后的病例。  于溶贫、巨幼贫、脾切除后或中毒等

    成熟RBC                              LE 细胞

3 网织红细胞  红细胞发育到晚幼红与成熟红之间即释放入外周血的 尚未成熟的红细胞,其胞浆含RNA经活体染色形成网状结构
    参考值(成人0.005-0.015 儿童0.02-0.06)
临床意义 1) 反映造血机能
                           (1)增多 急性失血
                           (2)减少 再障
                      2)观测愈后                            
二、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循环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5种。白细胞计数是测定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而分类则是将血液制成涂片,经染色后在油浸下进行分类,求得各种类型白细胞的比值(百分数)。由于外周血中5种白细胞各有其生理功能,在不同病理情况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发生数量或质量的变化。故分析白细胞变化的意义时,必须计算各种类型白细胞的绝对值(绝对值=白细胞总数×分类计数的百分数)才有诊断参考价值。
[参考值]
成人(4~10)×109/L (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109/L (15000~20000/mm3)
6个月--2岁(11~12)×109/L (11000~12000/mm3)
嗜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 淋巴细胞                     血小板

单核细胞                        H-J   1~2um、在核分                                                                                                         
                                                                           裂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异常染色质,或是核                                                                   
                                                                         染色质的残留部分。常见于溶贫、巨幼贫。


临床意义:通常白细胞数高于10×109/L(10000/mm3)称白细胞增多,低于4×109/L(4000/mm3)称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数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均可有变异。由于外周血中白细胞的组成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尤其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故在大多情况下,白细胞的增多或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的影响。因此,白细胞增多或减少通常就与中性粒细胞的增多或减少有着密切关系和相同意义。各种类型白细胞变异的临床意义分述如下。 www.med126.com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