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座谈会发言(摘录)
高校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负有责无旁贷的使命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再兴
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在人民群众中产生广泛共鸣。特别对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我国的教育事业,具有着重大、深远的意义,为广大教职工和学生指明了思想道德建设的努力方向。对于高校来说,这是继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之后,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又一次重要指示,必将有力推动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全面贯彻中央16号文件各项措施的落实。
荣辱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荣辱体验。荣辱观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的,一个社会的绝大多数成员认同什么样的荣辱界限是其社会道德水准的体现,标志着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荣辱观既反映人类的普遍价值观念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既表明社会进步的状况又具有不间断的历史继承性。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讲究伦理道德、非常重视群体价值的的民族。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就是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的至高无上,就是强调个人对群体的服从和奉献。正是这样悠久厚重的民族文化,孕育出了我们民族特有的荣辱观。在中华文化中,对个人行为的荣辱评价和个人的荣辱体验,主要是以群体为中心的,是以群体价值为标准的。
新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满怀信心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代表,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
一定社会的主流荣辱观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要看社会所处的历史时代,要看决定这种荣辱观的经济、社会条件。在我国当今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代表着社会进步的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是先进的荣辱观。但是,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还相当严重,落后、错误的荣辱观还占据着相当一部分人的头脑,并且在严重地侵害青少年。在一些地方,人们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模糊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大行其道,对欺诈作弊、背信弃义、玩弄感情、亵渎美好等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些现象不仅在社会上存在,在学校也有一定市场,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近年来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胡锦涛同志突出强调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提出了“八荣八耻”的具体要求,非常及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八荣八耻”,既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也反映了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整体、严格自律的优秀道德特征,也体现了尊重知识、尊重劳动、遵纪守法等人类普适的基本价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八个方面是有机的整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题中应有之义。尤其是“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基本价值观,被亿万人民视为最大光荣;而背叛、危害祖国,背离、损害人民的利益,则视为最大耻辱。
高校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负有责无旁贷的使命。首先要教育好在校大学生,同时还要为社会做出示范,起到引领进步潮流、辐射先进文化的作用。我们要在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过程中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把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去。在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使他们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青春的光荣使命感;在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中,使他们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价值;在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中,使他们全面确立“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念,自觉地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规范;在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中,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他们的基本素质,对大学生的全面素质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我们要发扬学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优良传统,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旗帜鲜明地坚持“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标准,把贯彻中央16号文件的各项措施稳步落实,决不辜负党和全国人民对我们的要求和希望。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座谈会发言(摘录)
明确荣辱凝聚民族正气
人民日报副总编 梁衡
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荣辱观”。一个人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明确了什么是光彩的事,什么是耻辱的事,才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一个社会只有树立了是非分明的荣辱观,才能成为精神文化大国,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幅员辽阔,社会发展水平、风俗习惯差异很大。假如没有一个明确的道德体系、统一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就会失去民族凝聚力和起码的社会秩序。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讲话对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伟大的历史意义。
一、我国正处于一个特殊历史阶段,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正当其时
中国社会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客观上形成了人们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多元化。加之全球化与信息网络化带来的外来文化的渗透,无一不对道德建设和社会风气提出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破除了人们的一些旧观念,但是,如何尽量减轻商业化浪潮对社会优秀传统道德风尚的冲击,却是个紧迫而严峻的课题。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抓住了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体现了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时代要求,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规范和准则,非常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对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八荣八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可操作的道德标准
中央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特别提到要“国民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这个目标告诉我们,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这样的奋斗目标,符合目前我国的发展水平,也符合我国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意愿。但是由于现时期新旧事物的碰撞带来了人们思想的困惑、甚至混乱,出现了“道德失范”,腐败之风蔓延。这种情况如果长久地存在,不利于社会进步、民族复兴和新一代公民的成长。胡锦涛同志及时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抓住了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核心问题,以社会主义的精神内涵,科学定义了我们时代应具备的是非观念、善恶分野和美丑界限,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具体操作性。随着学习宣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逐步深入,这一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尺度必将化作全体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