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电话联系,表示感谢;并找找调剂院校导师,表达一下自己的优势和想要深造的愿望(这些话在这里说就不是废话了,可见说话的方式、时机是一门艺术);
(2)其次,马上联系调剂院校的研招办,提出并催促对方寄出《调剂函》,《调剂函》这个东西可是太好了(题外话)!见到了它,等于你成功了一半。所谓《调剂函》,就是调剂院校以“第二志愿”的名义,向你当初报考的第一志愿院校提出申请,调取你的档案、初试试卷、身份信息的公函。说白了,就是第二志愿学校发信去第一志愿学校,查一查你的成绩啊,考生信息啊,证件啊是不是真实的,省得被蒙了~记住,它是公函,我很奇怪的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同学连《调剂函》和《调剂申请表》都分不清楚……
《调剂函》送出有两种方式:通常负责的、好一些的学校会有研招办出面寄《调剂函》,你所需要的只是等待和适当的催促。根据我的经验,一般3~5天就可以搞定,记住一定要天天催,语气不要太僵硬。
另一种不负责任的学校,会让你自己寄这种重要的公函,那么记住:此刻它就是你的命!想要怎么保命,不用我多说吧?自己行动快一些,并自己去催促你的第一志愿学校,学会做好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两所学校的沟通工作,这很重要!
(3)最后,有研友反映说,具体学校不同,也可能不开《调剂函》,而是直接拿学生证或其它证件去研招办调信息。这个原理和《调剂函》是一样的。总之,必须要第二志愿学校以某种方式(如开《调剂函》)去第一志愿学校求证你的成绩、身份是否真实,这样调剂工作才十有八九差不多。口头上的允诺毕竟不如文书保险嘛~
(六)如果《调剂函》作用成功,第一志愿院校将你的全部信息转到了第二志愿院校,人家看过之后,认定了你是货真价实的,那么你要做得是——
(1)首先,再次感谢两所院校相关负责人的帮助(做人要厚道,要知理,即便此刻他们对你已经没用了,也仍要礼敬有加,这是一个研究生起码的素质);并且联系第二志愿的导师,表达一下自己的优势和渴望深造的热情(汗)……
(2)调剂基本成功了,准备一下复试吧,要是复试都过不了,那是你自己的水平不济了——这里的“水平”,包括学术,包括做人,也包括人际关系和潜规则。
准备复试的时候,你要注意分析自己的情况,制订相关策略。我去年都是和6个学生在一起抢一个名额的(因为六个人在同一天被准许了调剂申请,211就是缺德,调剂也不是谁都要的)……引用现代广告学的理论模型,你需要做得是一个SWOT分析,即:
优势(S):你的优势是从更为优秀的院校落榜(大多都是吧?没有同学幻想着从三流院校调剂到34所吧?),并不代表你比现在的这些竞争者水平差。例如我上研以后,一学期下来成绩都是第一名,比当初第一志愿初试的那个第一名更招导师待见吧~~
弱势(W):你的竞争者太多,而且若也都是通过了调剂准许,实力就差不到哪里去。而且调剂的专业复试,你可能不清楚。因此要想胜出,只能有两个字——拼命。我就是一周之内只睡八小时,将三本专业课复试材料硬背了下来。已经处于绝境的人,就要学会拼命,就要死里求活,这个道理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适用的。
机遇(O):毫无疑问,给你书念,就是最大的机遇。而为了把握这个机遇:你就要去迎合提供机遇者的心理,减少出错的可能。事实上,只要专业过硬,求学心诚,那么老师们也会包容你的。而导师选择你,就是因为你在逆境中表现出了令人尊重的拼搏气质——否则人家放着第一专业的学生不要,要你个“后娘养”的?
威胁(T):复试中,你的最大威胁不是那些一起来的竞争对手,而是如果很不幸的话,会出现早就预订好了一个名额,你去复试只不过是为了给人家打掩护的过场罢了。但这种几率不是很大。需要你的人脉、情报到位,还是有可能绝地反攻的。同时,因为有这种概率事件的存在,你就要多投《调剂申请》,事实上,第二志愿的复试可以参加多次,按照先后顺序调你的档案,所以,这就跟求职一样,允许你多去面试,共同参考。我认识某个同学,就是先后参加了三个学校的复试,然后都通过了,从中选择那个最好的。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不要让这几所学校知道你“三心二意”就成。
(七)如果参加了复试,那么你要做的:
要么成为了研究生;要么失败,再去寻找别的机会,重复(三)开始的步骤;要么心灰意冷退出。
需要指出的是两点:
(1)即便调剂复试也失败,且没有学校再愿意要你了,这个时候,每个省的研招办还会有调剂,俗称“大区调剂”,不过那些机会一来比买彩票中500万还低,二来剩下的专业和学校都是连调剂生都不愿意去的地方,可想而知……这个就不说了。
(2)复试成功后,第二志愿单位就打算录取你了,这个时候会再去你的本科学校调取你的全部档案,包括成绩啊,组织关系啊,人事关系啊……等等。这个时候,你如果觉得这学校我不想去了,或者有更好的学校给了你机会,那么你可以选择不让他们调档录取你,继续参加别的学校的复试去,于是乎就会出现一个学生可能参加多次复试的情况。还有一种可能,因为确认考生成绩是很简单的事情(人家有公文,看一眼不就成了),所以在接连几天内就去了好多家学校参加复试,然后都通过了,各个学校都想调你的档案录取你,你就可以选一选了。这个原理,就是利用复试结束到正式录取调档前的一段时间差。因为同学们可以多走几家,增加机会。
(八)小论
将以上的叙述总结一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方便同学参考:
(1)破格录取可以是你的个别分数没有达到录取线,但只限第一志愿报考的学校;其余的调剂,都要求你的总分和小分都达到录取分数线。因此没过线的同学不要研究调剂了。
(2)填写了《调剂申请》以后,肯定是要越快越好,越快,人家就越容易安排复试给你。
(3)《调剂函》或者身份证、学生证等手续必须要有,不管是发正式公文看你的成绩和信息,还是用身份证、准考证、学生证等证件进行报名确认,总之你是要给出一些证件的,千万不要以为人家口头答应你了就可以了。
(4)要是有多家院校愿意安排你复试,只要不冲突,你就都去看看。反正最后通过了调档案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不去的,这也就多了不少选择。
(5)调剂上,理工科比文科学生好办得多。因为文科专业少,分数普遍高,竞争太激烈。
(九)结语
事实上,从某种角度来说,我更感谢有这么一次落榜调剂的经历。它比考研初试更能让人学会在逆境中击败那些曾经可能将你击到的厄运。在成为研究生的第一次专业课上,有位导师询问我们报考本专业的理由,轮到我说的时候,还没开口,竟然就有人在旁边插嘴——他是调剂的,没得选择。一时间弄的气氛很尴尬。而那位导师听后也生气了,他说:
调剂怎么了?他落榜只是说明他在他当初那个群体里不是最优秀的,这也恰恰证明了如果你在如今这个群体里不够优秀,那么可能永远也看不到他。各位同学,我不是在对你们耳提面命,而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提供建议——不要嘲笑别人暂时的失败,除非你这一生永远没有失败。
这位导师的话,我相信我会记住一辈子。但后来选择研究方向的时候,因为处于就业考虑,我选择一个包分配的专业而没有选择他作为我的导师。算起来,应该是我没有追求吧……不过这依然并不妨碍我像敬重自己父亲一样敬重他。
不要嘲笑别人暂时的失败,除非你这一生永远没有失败。这句话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就是不要害怕自己暂时的失败,除非你这一生都要在这种失败中停留。现在,我相信我自己已经从这个失败中走了出来,我在现在的群体中无论学术还是社会工作都是头筹。我知道了落榜是因为我在那个群体里不够优秀,但不代表我不能活得精彩。其实人生如行路,走不通的时候,转个弯,就能看到更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