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假象的本质。
假象是现象的一种,它以否定的形式表现事物的本质。本质有多样的表现形式,一般以肯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即现象与本质相一致,这是一般的现象,也称真象。但是由于事物内在矛盾的特殊性及其所处条件的复杂性,也有的现象是以否定的形式表现本质,与本质不一致,形成假象。假象客观地存在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如海市蜃楼、动物假死等等。假象不同于人的错觉,错觉是由于人的主观错误而产生的,属于主观的范畴。假象则是客观的,它同一般现象一样,也以事物的本质为依据,由本质所产生和决定,只不过由于事物内在矛盾的特殊性和所处条件的复杂性,以否定的、歪曲的形式表现着本质。人们不仅要认识事物的一般现象,而且要善于识别假象,只有这样才能从正反两方面完整地、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36页;《大纲解析》第23页。
50.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能动性。
唯物辩证主义在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又承认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反映,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第二,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具有能动创造性。第三,意识可以通过“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的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从而改变创造世界。第四,意识还能控制人体的生理活动。意识的能动作用对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认识和实践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才能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进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题中的“心”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中国传统哲学认为,心在人身之中央,是人身的主宰,具有精神活动的功能。荀子这段话就形象地说明了人的感知活动要受到意识活动的支配。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反映客观对象时总是根据实践的需要,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抱着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人类的意识反映什么内容,不反映什么,都由人自己的主观意志决定,这充分地说明了意识具有的能动性特征。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7-28页;《大纲解析》第17-18页。
51.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
A.反映性
B.预见性
C.能动性
D.控制性
52.“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命题分析] 这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列宁对意识的能动性论述。
意识不仅依赖于物质,而且反作用于物质,即意识具有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是列宁关于意识能动性的科学论断,其含义是指:人的意识的能动性并不只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目的、方案等观念的东西,而更主要的还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客观现实,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动作用。列宁所说的“创造客观世界”,就是指意识通过实践反作用客观世界,把精神的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使主观的东西变成客观的东西,即意识可以通过实践强化客观过程的变化,改变物质存在的具体形态,并把对人没有直接意义的东西改造成有现实意义的东西,从而不断地创造出一个为人类所需要的“客观世界”。
解答这类题时,如果考生仅从字面上理解“意识……创造客观世界”,则会得出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性的这样一个唯心主义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预见性是由意识反映的主客体关系内容而形成的功能之一;意识对物质的主动性则是人对物质世界把握的能动性的具体表现。51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52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8页;《大纲解析》第18页。
53.在科学认识中,意识的“超前反映”更为突出,这里称之为“超前反映”的意思主要是指
A.意识活动的对象性
B.意识活动的选择性
C.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D.意识活动的自控性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能动性。
意识对物质世界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意识活动具有选择性、创造性、对象性和自控性。
意识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意识不仅能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的客体,而且能预见、预测未知客体存在的结构、性质及其发展规律和趋势,在观念中建立一种理想的或幻想的客体。人们往往把这种反映称之为“超前反映”。在科学认识中,意识的“超前反映”更为突出。它使科学获得了相对独立于实践发展的能力。意识不仅创造性地反映世界,形成主观观念,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人依据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确定付诸实际行动的目标及其实施步骤、方法,并且凭借使意识物化的物质手段,去改造世界,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人有意识地指导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在世界上打下人类意志的印记。
意识反映客观物质世界是主动的,具有选择性。同样以人为对象,解剖学家反映的是人的生理结构,美学家注重的是人的形体或精神的美感,社会学家研究的是人的相互关系。人在反映客观对象时总是根据实践的需要,带着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抱着一定的动机和目的。此外,人的意识活动具有高度的自控性。现代科学和医学实验也证明:意识、心理因素对于人的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可以引起或者抵制人体生理和精神的疾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7-28页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大纲解析》第17-18页。
54.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产生物质
B.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
D.意识创造物质
55.现在建造大楼,第一步是搞设计,然后才有大楼的建成。设计就是求大楼之理,因此“理在事先”。这种观点是:
A.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B.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C.直观唯物主义的表现
D.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
[命题分析] 这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与物质的相互转化。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意识),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物质转化为精神是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飞跃。所谓精神可以变成物质,是说人们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把认识过程第一个飞跃得到的主观认识变成客观的东西,这也就是列宁所说的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实在的东西。精神转化为物质,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意识转化成物质”是需要条件的。这一条件就是必须是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在改造世界中获得成功。因此,“意识可以转化成物质”的论断是正确的。“意识必然转化为物质”的论断是错误的。
建造大楼,第一步是搞设计,然后才有大楼的建成,这只能说明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并不能得出意识是第一性的。“理在事先”是宋代朱熹提出的观点,这一观点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脱离人而存在的精神实体,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54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55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6-27页;《大纲解析》第17-18页。
56.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承认一切皆有可能的可知论观点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命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能动性和物质的存在方式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的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体的移动是一种机械运动,物质结构的改变是物质的物理的或化学运动形式,但它们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唯心主义从否认物质的客观存在出发,因此必然会离开物质去看物质的运动,把运动看成是精神的运动。这样必然得出人的主观意识、意念可以“移物”、改变物质结构的结论。因此,从认识根源上来说是主张精神决定物质的主观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这是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问题上的唯物论;同时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又承认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的巨大的能动作用,这是坚持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唯心主义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片面地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把意识的能动作用绝对化。“意念移物”,“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 片面地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是伪气功者所鼓吹的现代迷信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7-28页;《大纲解析》第18页。
57.“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承认意志、情感等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心主义在意识能动性上的错误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这是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问题上的唯物论;同时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又承认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的巨大的能动作用,这是坚持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唯心主义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片面地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把意识的能动作用绝对化。
“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这是流传甚广的一句俗语。对习以为常的生活话语进行理论性的批判,是哲学的功能之一。题干中的这种观点认为“心”的诚与不诚能决定事情的成败,从认识论上来说,就是主张精神决定一切、精神万能的唯心主义的观点。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7-28页;《大纲解析》第18页。
58.人们常说“心想事成”,这一观点在哲学上是
A.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能动反映论的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心主义在意识能动性上的具体观点辨析。
“心想事成”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是说人要善于多思考问题,有其合理性。但是将这个说法上升到哲学去认识,“心想”是人们的主观活动,“事成”则是客观事物本身的存在及运动过程,“心想事成”就是说只要“想”就能够直接把想的东西变成现实,这在哲学上是典型的精神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选项。这里要注意一些日常习语,上升到哲学高度去评价可能就是错的。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7-28页;《大纲解析》第17-18页。
59.生物控制论的奠基人艾什比曾提出“设计一个脑”的设想。如今,人工设计的电脑已成为现代人类的思维工具,这充分证明
A.意识是能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
B.电脑和人脑一样具有创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C.电脑是人脑的延伸,是人类扩展自己智力的工具
D.人的意识与电脑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
60.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
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
[命题分析] 这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本质以及与人工智能的关系问题。
人工智能是根据控制论的基本原理,运用功能模拟的方法,制造电脑模拟人脑的部分功能、代替人类的某些脑力劳动,在某些特定方面甚至超过人脑的功能,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同人类思维活动有着本质区别。人工智能和人类思维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人工智能的“思维”过程是机械式的,是由人事先设计、制造的,没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只是执行指令而不顾社会后果。而人类思维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基础上的人脑的心理和生理过程。人类思维以人脑为物质承担者,它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是人类自身特有的精神活动;它具有能动的创造性、随机灵活性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它是社会的产物,具有社会性。因此,无论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电脑将永远是人脑的延伸工具,是物化的人的意识,只是人脑功能的部分的近似的模拟和人类智慧的“反光”,它不会完全取代人类思维,更不可能反过来统治人类。
人工智能产生和发展的具有重大的哲学意义。第一,它进一步丰富和证明了意识来源于物质的唯物主义原理;第二,它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意识相对独立性和意识能动性原理:它改变了意识的结构,形成了人——机互补的新的意识结构,它强化了思维形式、思维功能过程在意识活动中的作用;第三,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思维的某些功能的模拟、物化,把思维、意识转化为机械的物理的运动形式,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具有同一性。第54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第55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