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划 分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1949-1952 1953-1956 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1956-2050)
主要矛 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 两个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条道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 务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进行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发展生产力
4.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www.med126.com,而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它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
5.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作为可以接受共产党和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力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
6.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在中国通过新民主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所规定的。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必须有相应的各方面条件。
①物质基础和经济条件
经济方面的条件主要有两点:一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及现代化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商业采取保护的政策,使濒临危机的民族工商业得到新的发展,进一步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物质基础,即生产力基础。二是在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中,不仅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更重要的是还有处于领导地位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它主要是通过没收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建立起来,这些先进生产力更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
②政治保证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条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为新中国的执政党,这是决定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力量;二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各级政权的建立,这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保障。
③国际因素
20世纪50年代,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还有国际环境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特别是苏联在战后的迅速恢复显示了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苏联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支援,等等,都成为促使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国际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