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本站测试中,内容每天更新!欢迎常来坐坐!  [凌云  2006年5月17日]        
 |网站首页 |医学考研 |考研院校 |医药考试 |医学图谱 |在线动画 |
 |视频下载 |医学课件 |医学E书 |医学软件 |医学商城 |医学新知 |
 |医学英语 |医学论坛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载中...
加载中...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医学考研 >> 公共基础 >> 政治复习 >> 文章正文
  2006年考研政治需要背诵的知识点(笔记)           ★★★ 【字体:
2006年考研政治需要背诵的知识点(笔记)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时间:2006-6-27

 

辨证法(6个)
  一、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发展是前进性的运动,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

  二、矛盾的同一性原理:(和谐社会)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个基本含义: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第一,提供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第二,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

  三、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辨证关系(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

  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四、辨正的否定观(否定的辩证性质):

  辩证的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自身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扬弃。

  五、原因和结果的辨正关系:

  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如果把两个具有因果联系的现象从普遍联系中抽出来加以考察,原因与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如果把它们放在世界无限发展的链条中去考察,那么原因和结果的区分则是不确定的。同一个现象是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种关系中则是原因,反之亦然。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六、可能和现实的辨正关系: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①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存,密不可分。②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在人类社会一切可能向现实的转化都需要人的自觉活动

  认识论(6个)

  1、认识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指出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其主要内容是: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2)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性的反映

  (3)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

  (4)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5)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有真实的反映和不真实的反映

  (6)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2、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

  在认识系统中,认识主体是首要因素,对认识活动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同时,认识主体最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担负着使实在客体向观念转化的任务。具体表现在:①主体通过能动的活动,把物质存在的某一部分纳入到认识活动中,使其成为认识的客体同主体结成认识关系。②主体通过认识工具作用于客体,使客体信息为主体所 接受。③主体对客体信息进行能动地加工,整理和重构。④主体对客体信息地意义,含义作出解释和概括。

  3、实践与认识(理论)的原理:

  综合原理:①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依赖实践。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对实践具有能动的指导作用。②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无限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③主体与客观,认识与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赖的。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起点,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任务。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5、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真理标准的辨证法):

  (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或者说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与相对的辩证统一,这就是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辩证法。

  (2)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指:

  ①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实践对一切认识最终都能作出检验,没有实践检验不了的认识,这一点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3)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是指:

  ①任何实践都是具体的,都受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因此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不能完全驳倒或证实现存的一切认识。

  ②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不是一劳永逸的,是一个过程。因此,一定历史阶段的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6、思维方法在认识中的作用:

  ①思维方法对认识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使杂乱的感性材料有序化,使思维客体相互之间形成某种合理的联系。

  ②思维方法对于思维的具体操作运行有重要的规范作用。

  ③思维方法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人们认识活动的成果决定着主体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客体以及正确性的程度。

  历史观

  1、人与自然的关系(历史观的起点)

  2、社会基本矛盾学说

  3、社会意识理论:2大活动

  4、人的学说

  社会基本矛盾学说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正关系(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②经济基础


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

  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和发展。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具大的反作用:

  ①上层建筑必须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②上层建筑用政权力量和思想影响,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同有害于自己经济基础的旧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残余作斗争。

  ③上层建筑对自己经济基础可以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主要看它是否适合自己经济基础的要求。

  2、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标准)

  (1)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最终动因。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使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引起生产关系相应的变革;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又导致上层建筑领域的变革。

  (3)整个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从生产力发展到生产力解放的循环,实质上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层层决定和层层反作用的关系。其中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和源泉。

  3、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科技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作用表现在: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和现实的生产力,为人类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

  (2)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

  (3)在当代科学技术使第一生产力

  (4)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生产者的方方面面,并通过解放人们的思想、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等表现出来。

  社会意识理论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正关系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社会精神生活,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社会意识包括社会的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表现在: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阻碍作用。

  2、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①意识形态和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

  ②意识形态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③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④意识形态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⑤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人的学说

  1、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的关系

  社会规律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由人们有目的的活动构成的。人的自觉活动是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行动和活动。

  a 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

  b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人的活动而已。”

  d 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同时又是历史的“剧中人”。

  e  社会进程是无数交错的力量形成的历史“合力”。

  f  社会规律具有客观性

  g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是可以统一起来的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综合原理:

  (1)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是最终决定力量,而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体现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

  (3)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它们的实践经验是精神财富的源泉,同时人民群众也参加了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力量。

  (5)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6)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受社会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精神条件等的制约。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它包括:坚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二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转帖于 医学全在线 www.med126.com
广告加载中....
文章录入:凌云    责任编辑:凌云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西医综合的复习
    2007考研政治核心知识精粹(二
    2007考研政治核心知识精粹(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68个热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80
    毛泽东思想概论44个热点问题
    邓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考研英语大纲高频词汇Mp3朗读
    理科生怎样拿到政治高分
    考研难点复习:政治经济学中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诉我们,欢迎您对本站提出意见和建议! 站长:凌云 皖ICP备06007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