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07年考研政治时政部分复习辅导 | |||||
文章来源:金榜考研 更新时间:2007-1-15 8:36:13 考研论坛 | |||||
主持人:首先请王老师谈一下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命题的一些基本规律和近几年的变化。 王子健:“形势与政策”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007年考研政治大纲规定“形势与政策”部分考查的时段是2005年11月1日到2006年10月31日。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年度间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相关知识点的结合,直接分值大约为10分。但“形势与政策”与其他几门学科相关知识点结合考查的间接分值就比较高,近三年一般高达三四十分左右。所以,考生一定要注重此部分知识的复习和运用。 近几年,“形势与政策”命题思路稳中求变,其中既有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又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对2007年广大考生而言,“形势与政策”的准备与复习应侧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公布的重要文件,国家主要领导人重要讲话的内容,社会热点常成为命题重点。 具体来讲,每年9、10月份召开的中央全会尤为重要,每年均会出题。此外,每年人代会中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和精神、中央中央主要领导人的讲话、当年的重大社会热点问题等往往是命题的重要来源。 例如,以中共中央全会文件和报告为考查点的命题,2000、2001、2002年分别考查了中共十五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的内容。2003、2004年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分别成为命题来源。2005年考查了十六届四中全会。2006年考查了十六届五中全会。2007年十六届六中全会肯定会考查。 以主要领导人讲话为出题点的命题有2002年考查了泽民同志“七一”讲话,2006年考查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的讲话内容。社会热点考查成为近三年命题的新趋向,如2005年考查了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6年考查了个人所得税工薪费用扣除标准问题。 二、国际热点、大国外交、地缘政治、重要国际组织活动(如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欧盟)等常成为命题来源。 如果将近年国际部分试题归类的话,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首先是考查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国际局势的把握,特别是中国对发展对外关系、应对国际重大事件、回答国际重大问题等方面的立场、观点和看法。如2001年考查中国提出的对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该遵循的原则。2006年考查胡锦涛提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 其次,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的新变化和大突破,特别是中美、中日、中欧、俄美、俄欧。例如2003年考查了《日朝平壤宣言》。2004年考查中国与印度、中国与欧盟关系取得的新进展以及中东和平问题、朝核问题。2005年考查了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中国所起的作用、俄美和俄欧在中亚的战略利益冲突。 再次,国际社会热点和重要国际组织活动等。例如2002年考查上海合作组织会议和第九次APEC上海会议。2003年考查上海合作组织。2004年考查欧盟建立欧元区的进展问题。2005考查了以色列的“单边行动计划”。2006年考查了“禽流感”和欧盟宪法问题等。 三、选择题命题方式由单纯地考记忆型知识开始向复合分析型转换。 从历年试题分析来看,“形势与政策”作为考研政治理论的组成部分,相对而言是考生花费时间较少而又得分率比较高的科目。这与命题方的思路和方式有很大关系,即重大时事重点命题,命题方式单一直接,主要是记忆型选择题。但是随着考研政治大纲的逐年修订和对考生综合应用能力要求的提高,近三年的“形势与政策”命题也相应出现出一些新的趋向,选择题开始注重考查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2004年试题第28题考查“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实施过程困难重重的主要原因。2005年选择题第29题考查中国在解决朝核问题第一、二、三轮六方会谈上发挥的主要作用,这都需要考生在掌握背景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2006年考查“欧盟成员国法国和荷兰先后在全民公决中以多数票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这一事件说明”以及“禽流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这一事件说明什么等都需要考生掌握“形势与政策”相关内容,并善于结合“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有关知识点,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答题。 四、“形势与政策”与其他学科结合命题趋势更为明显。 近几年,“形势与政策”内容与其他五门学科内容的相互渗透考查越来越明显。这种考查,不仅要求考生熟悉当年的时政热点,而且要求考生会运用其他五门学科的知识分析问题。例如,2004年第32题“根据材料辨析:有必要限制市场机制的作用,让拥有强制力的政府来干预。”该题就属于运用时政作为材料考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005年“形势与政策”与其他学科结合命题趋势更为明显,分值增加,形式也更为灵活。像单选题第4题“宪法修正案”问题;多选题第25题“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等与邓小平理论概论有关知识的结合;多选题第17题“党的十六大指出的‘三大规律'问题”;辨析题第31题“摘梨”问题;分析题第34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知识的结合;分析题第35题就业问题与邓小平理论概论有关知识的结合;选择题Ⅱ“世界石油经济战略态势的特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涉及到多门学科知识。这种“形势与政策”与学科结合渗透的趋势在2006年试题中进一步加强。2006年政治新大纲明确规定考查考生“结合特定历史事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背景,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在2006年试题中,像“文明与文化关系”、“丛飞行为”反映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禽流感”传播问题、“倒奶事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科学发展观和公平正义之间的关系、人类社会面临的三种困境与普遍联系原理、可持续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关系等都是这种命题趋势的体现。 五、以考研大纲为纲,与新增知识点结合紧密。 考研政治大纲是命题的基本依据。每年的考研政治大纲根据教育部要求差不多都要修订。调整学科有关内容,删减一些知识点,新增一些知识点。因此对考生而言,把握大纲变化十分重要。每年新增的一些考点,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部分新增知识点命题率比较高。考生善于把“形势与政策”内容与新增知识点结合起来复习,在平时复习时自己归纳一些大题重点。 |
|||||
文章录入:凌云 责任编辑:凌云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2007时政热点专题 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题辅导 纪念建党85周年专题辅导 青藏铁路专题辅导 “十一五”发展五重奏 新义务教育法专题讨论 2006地方政策法规浏览 2006国家政策法规浏览 社会主义荣辱观专题 考研回归反思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