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学考研 |考研院校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
 |医学图片 |在线动画 |视频下载 |医学E书 |医学软件 |临床技能 |
 |医学论坛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最新更新
...
...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医学考研 >> 中医专栏 >> 复习试题 >> 文章正文
  2007年考研政治任汝芬最后四套题(四)           ★★★ 【字体:
2007年考研政治任汝芬最后四套题(四)
文章来源:新东方 更新时间:2007-1-17 8:57:39 考研论坛

 

31 2006年7月17日,八国集团同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刚果(布)六个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对话的议题>>

    A.全球能源安全    B.传染病防控>>

    C.教育            D.非洲发展>>

32.2006年10月30日,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在广西南宁举行,温家宝总理发表重要讲话,他提出,双方把握机遇,加强合作,推动双方关系迈上新台阶,为此,他建议>>

A加强战略协作    B.丰富合作内涵  >>

C.维护公共安全  D密切人文交流>>

33 2006年10月8日,胡锦涛主席在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时指出,实现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首先,要加强政治互信,其内容有>>

     A.要遵守《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

     B.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

     C.不再发生伤害战争受害国人名感情的事    >>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妥善处理台湾问题>>

三、分析题(共5 题.每题10 分,共5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4 ( 1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有量变、部分质变和质变等基本形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党的治党治国之道。也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和工作的成功之道。
请回答:
(1)请分析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量变、部分质变和质变,并各举一例说明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部分质变。
(2)请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有关原理分析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关系并说明创新的重要性。
答案要点:
(1)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部分质变是指在总的量变过程中。事物的根本性质未变,但事物的非根本性质或局部性质发生变化,表现出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部分质变两种情形。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渐进过程的中断。
    社会发展中的量变是在社会的基本的质不变的情况下的连续性变化,它使社会在稳定状态中来建设和完善自身。社会发展的部分质变主要是社会体制的改革与调整,它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重要途径,调整与改革是新建立的社会逐步走向完善的必由之路。社会发展中的质变即社会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决定性环节。社会发展就是在这三种形式的循环交替中实现的。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事物的本质属性未变,但非本质属性发生了重大变化,使事物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例如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在其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飞跃以前的总的量变过程中,由劳役地租到实物地租、再到货币地租的转化,都是同一性质的生产关系所表现出来的阶段性的部分质变。>>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局部性部分质变是指事物全局的根本性质未变,只是其中的某些局部在性质上发生了变化。例如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中国全局的根本性质未变,但在某个地区推翻了旧政权,建立了新政权,当地的人民成为主人,政权性质和社会性质都变了,这就是总的量变过程中的局部性部分质变。
( 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理论创新又指导和推动实践创新。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实践和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人们不断创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只有创新才能使我们的思想和理论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真正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4 ( 2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科学发展现为指导,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想。
    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请回答:
( 1 ) 用唯物辩证法整体的观点分析说明四位一体布局的思想。
( 2 )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有关原理说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 3 )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的矛盾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哲学意义。
答案要点:
( l )唯物辩证法整体的观点认为,整体和部分相互依赖:① 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依赖部分,只有深入认识部分才能清晰地把握整体;② 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部分依赖整体,只有从整体中才能真正认识部分。
    四位一体布局的思想说明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部分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的,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部分进步和发展了,才能促使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各个部分的发展又不能脱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总的布局和要求。
( 2 )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及发展过程的无限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要受到主砚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要受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因此,认识的发展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对一个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发展变化的过程,我们的认识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到加上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充分说明对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两次飞跃的多次反复才能更加深入和全面。
( 3 )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转化而实现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防止有些矛盾激化,从而引发的政治冲突和社会动乱。促成事物向有利于杜会和谐发展的方向转化。人类在改造自然的间时,必须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观,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35. 材料
从1997 年到2003 年,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是经济过剩。总供给大于总需求,通货紧缩。国家主要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加国债,加大基本设施建设规模· 扩大信贷规模,以此治理通货紧缩,扩大内霄,推动经济增长。2003 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回升到9 . 1 %。但是,从2003 年后期开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导致煤、电、油、运和建材子主要生产资料供给紧张和价格上涨。货币发行量和货款规模增长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同时,由于粮食总产量连续几年下降,导致粮食、肉类和主要副食品价格过快上涨。2004 年第一季度· 投资增长、信贷增长和通货膨涨出现“三高”趋势,我国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时此,国家财政政策的基调已从“积极”逐步转向“中性”。货币政策已从“稳健”逐步转向“适度从紧”. 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国务院发布通知,严格控制农用地向非农建设用地转移。国家还采取措施。增加主要能源等生产资料的有效供给。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的政策措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和扩大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必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德定性,进一步落实调控政策措施,并根据经济运行新的发展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主动引导社会预期,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请回答:
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主要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供给不足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政策。
答案要点:
( 1 )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认为,社会总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杜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社会再生产要正常运行,社会总产品不仅要在价值上实现补偿,更重要的是要在实物上实现补偿。主要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供给不足、价格上涨。导致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实物补偿不能完全实现,影响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
( 2 )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认为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要求按比例协调发展;生产资料的供给和需求之间、消费资料的供给和摇求之问均应保持平衡。才能保证整个杜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 3 )按照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上述原理,应对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一方面,控制信贷投资规模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控制价格上涨的势头。另一方面,加快工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主要生产资料的有效供给。同时,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减少农民负担,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控制农用地向非农建设用地转移,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和有效供给。实现社会再生产按比例协调发展。>>

36. 1923 年6 月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在保持中国共产党独立性的条件下,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的合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国民革命的联合战线。
1937 年9 月。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为标志,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请回答:
试分析两次国共合作的不同特点、重要作用及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
答案要点:
( 1 )由于时代条件不同,两次国共合作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二次国共合作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较,其特点主要有:
① 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它是全民族的统一战线,参加统一战线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亲英美派集团。
② 国共两党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
③ 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政治纲领。
④ 处于既有利而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下。
( 2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这是由敌我力量不平衡与社会经济政治和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所决定的。两次国共合作,对中国革命的发展都起过极大的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迅猛发展,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广泛的杭日民族统一战线则是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总之,两次国共合作对中国革命事业均做出了重大贡献。
( 3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代,尤其是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统治之下,对如何实现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缺乏应有的认识和足够的经脸,犯了右的错误,最后国民党右派集团无所顾忌地背叛了革命,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因国共合作破裂而宣告结束。杭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总结了前两个时期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制定和执行了一整套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政策和策略,贯彻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坚持了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原则。车牢地掌握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 4 )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一是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仍然要坚持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现代化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服务:二是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制定正确的理论、政策和策略,掌握领导权,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医学全在线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文章录入:凌云    责任编辑:凌云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十四年如一日 五次报名四次
    为梦想去拼 来自一个考研过
    2007年考研政治任汝芬最后四
    2007年考研政治任汝芬最后四
    2007年考研政治任汝芬最后四
    2007年考研政经部分浓缩归纳
    2007年考研马哲部分浓缩归纳
    文都2007年考研政治重点终极
    200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
    2007河南三门峡市考研考场安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诉我们,欢迎您对本站提出意见和建议!交流群:3145194 站长:凌云 皖ICP备06007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