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淡安序
民十—年春,悬壶吴门,暇则喜涉足于旧书肆中,翻检旧籍。因得《运针不痛心法》抄本一册。寥寥数页,已破旧不堪,喜而阅之,文虽不工,而其法则颇切于用。述者为紫云上人,记者为兰溪金仲才氏。二氏固无从考据,然必为百年前人,而精于针术者。因其法则,有裨针医,遂购而得之。窃思中国针灸学术之不振,施术者之不能避免刺痛,亦为原因之一。因灾梨枣,供诸研究针术者之采用焉。 [淡安志]
书 后
吾人一切行动举止,痛感、快感,皆由脑神经为之主宰。即色、声、香、味、触法,亦无不由脑神经之主司。考神经分动物性神经、植物性神经两种,又分为中枢部与末稍部。今就知痛之范因而言之,吾人以物切刺皮肤而觉痈者,皆痛神经受压之所致也。痛神经之发源,在大脑之皮底经延髓脊髓而分布于全身之皮下筋骨间以及内藏。其感痛力最强者,厥为痛神经之末稍部。神经之末稍,皆散布于皮肤间。故针刺皮肤,其痛异常,稍深则病减轻,甚至不痛,此其明征。又痛神经之散布有多寡,手足指舌唇部,较全身特多,其感触力亦最强。背部较腹为少,臀部腿部则更少。大概筋肉丰厚之处,痛神经之散布为少,感痛为亦弱。故针刺指部,其痛剧烈。刺背部,则不甚觉病也。虽然病因在于神经,而子心灵,亦有关系。关圣之创骨疗毒,其心灵专注于模之布局下子,故任割而不痛。即以吾人之亲历而言之,于指曾为利刃破而不白知。及发觉后,始党隐然作病,心灵未注意也。身有痛楚,而与人畅谈或奕棋赌博,竞能忘其所苦,心灵移访他处世。足见心灵之专注与不专注,与痛有绝大之关系。再刺切之迟速,亦有深切之关系。刺切迅速,不甚感痛。盖痛神经碎受袭击,其反射性不及即行发牛。若器钓于迟,痈神经感到击刺,即起反射作用,而剧烈疼痛矣。紫云上人之《运针不痛心法》,即移治其心灵之专注,及运用其迅速之手腕,与利用器械之精良,基心理、物理、哲理三者而汇成其功能也。甚愿研究针灸学术而施行治疗者,均手此一编,而依法练习之也。不特减少病家之避免,而发扬中国针灸学术,实利赖焉。(中华民国二十年春,淡安书于中国针灸学研究社)
|